吳瑋
幼兒教育中專注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積極進行區域學習環境的創設,促使幼兒積極交流合作、表達自我,在區域學習活動中探索,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注力。除此之外,區域學習環境創設還能起到其他作用,包括豐富幼兒教育內容、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實踐,加強區域內容設計、材料投放等工作,發揮出區域環境的作用與價值,為幼兒的良好發展奠定有利條件。本文對幼兒教育中的區域學習環境創設與專注力培養策略進行深入分析,以開發更多有益幼兒健康成長的區域環境和教育資源。
一、幼兒專注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提高記憶力和想象力
專注力培養往往會影響幼兒的多方面能力,因此專注力并不屬于單獨的活動內容,幼兒保持專注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記憶力與想象力,因此,思維能得到全面發展。比如幼兒全神貫注地觀看動畫片,在看完后對其中的某些人物、事物印象深刻,甚至能聯想到其他畫面、場景,這說明幼兒在保持專注力時,記憶力、聯想能力得到顯著強化。由此可見,幼兒提高專注力,可以記住更多內容,包括教師常說的話、常做的動作等,因此專注力對幼兒的思維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二)促進幼兒心理發展
根據諸多科學實驗表明幼兒的專注力和智力發展存在密切聯系,其中大部分專注力強的幼兒,在治理方法方面相對突出,反之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專注力的幼兒,智力成長也會受到阻礙。另外幼兒善于模仿對很多事物有著專屬的理解,而模仿其他人的行為就是專注力的表現,因為只有通過觀察才能付諸行動,幼兒不自覺地提高專注力,隨后再進行模仿從而提高心理認知。
(三)學習更多生活技能
專注力代表在做某件事、某個活動時,能保持全身心投入的心理狀態,包括在學習生活技能時,只要幼兒能堅持專注,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甚至形成正確的習慣,健全自身的人格等。由此可見專注力對學習的影響非常大,而幼兒每天都在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能力,包括寫字、穿衣、吃飯,都要具備較強的專注力才能切實掌握,所以提高專注力也能增強幼兒的生活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更專注,對其成長發展有著顯著影響。
二、幼兒教育區域學習環境創設的策略
(一)利用室內外墻面和地面空間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可以為幼兒構建輕松愉快的氛圍,并且會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開展區域,由此可見,區域環境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須要注意幼兒園室內外空間規劃,充分利用地面與墻面等空間完成區域環境創設。對區域環境創設來說空間布局和材料投放是兩個重要因素,其中室內外地面與墻面空間的運用極為關鍵,教師可以將地面空間制作成方格、圖形以及數字或字母,用來進行教學游戲活動,同時制定好游戲規則,教育過程中只要參照地面和墻面上的圖形即可拓展幼兒的想象力。墻面空間應體現出教育性,所以應根據主題進行設計,比如在端午節時,墻面畫、貼一些關于節日的內容,或帶領幼兒自主設計有關端午節的畫、手工制作,懸掛在墻面空間上,以此來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氣氛,并圍繞主題開展區域活動。除此之外,要注意地面和墻面空間的趣味性,這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的重要條件,促使幼兒與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如在墻面繪畫一棵成長樹,主要用于記錄幼兒的名字、身高以及體重等,制作成小葉子的形狀貼在樹上,既能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還能記錄幼兒的成長過程十分有意義。
(二)明確劃分窗臺走廊等區域
在幼兒園區域學習環境的創設中,會經常忽略窗臺、走廊、陽臺等重要區域,直接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區域大大縮減,如果能對陽臺或走廊等區域進行最大化利用,就可以為幼兒創設更多不同的區域學習環境。教師可以針對這些遺漏的區域進行適當布置,例如,在走廊、陽臺設置繪畫區域,張貼空白紙張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將兩個閑置的區域合理利用,轉變為展示幼兒的潛能平臺。在幼兒每天上下樓梯進過的區域,可以進行趣味性的設計,做一些細節優化,粘貼具有學習意義的圖片,窗臺區則擺放綠植,并要求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櫥柜區域做好標記利用圖形或其他方式,讓幼兒知道物品原來的位置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根據功能科學合理的布局
在區域學習環境的創設過程中,要根據功能對區域進行設計、布置,以此來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比如幼兒園會專門設置一個閱讀區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讀書范圍,這也要求閱讀區能保持安靜,不會受到周邊的吵鬧所影響,所以閱讀區必須設計在較為僻靜的角落,搭配上讓人放松的綠色植物,或者安裝隔簾讓幼兒能自由自在地閱讀。游戲區域大多會設置在室外,例如,在大樹下平坦的草地設置游戲活動區域,為幼兒營造出舒適的環境氛圍,搭配一些布偶玩具、卡通拼圖等,鼓勵幼兒在該區域內完成活動。除此之外可以將涂鴉區域安置在與水源距離較近的位置,以便活動結束后能及時清洗,涂鴉區域內設置多種不同材質的板塊,讓幼兒隨意發動想象力,或預留適當的地面空間,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成長。
(四)結合幼兒年齡投放材料
在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中,除了各類活動區域的劃分和布局,材料的投放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幼兒年齡匹配的材料,以此來推動幼兒全面成長。由于幼兒年齡不同思想上自然存在差異,如果隨意選擇材料投放,并不利于幼兒發展,因此教師要多考量幼兒的年齡、性格等特點,選擇適配的材料開展教育活動。例如,大多數小班幼兒都比較喜愛顏色、形狀各異的道具,教師就可以準備色彩明亮的材料,這樣幼兒才能更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中班幼兒處在思維成長階段,應該多接觸益智類的活動,如選擇積木、拼圖等就較為合適,比較符合中班幼兒的成長規律,而大班幼兒在思想上逐漸成熟,動手能力相對較強,教師應選擇比較有挑戰性的材料,讓大班幼兒身心共同發展。
(五)結合教育目標投放材料
在打造區域學習環境時,要注意結合教育目標投放各類材料,因此教師要提前明確教育目標,再根據目標選擇與之匹配的材料,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中班幼兒大多以探索意識、探究精神為培養目標,在材料的選擇上必然要突出智力培養,如貼片、拼圖、玩具,并且在游戲過程中能充分引發幼兒思考。小班幼兒則沒有太多顧慮,因為幼兒的年齡較小會突出玩耍、娛樂,不過要保證材料的安全性,而大班幼兒在教育目標上注重身心雙重發展,要設置更高級別的目標,既要促進思維發展,又要得到身體上的鍛煉,促進大班幼兒全面成長。
(六)結合主題活動投放材料
為了保證區域學習環境創設與教育活動相符合,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教育主題,可以根據教師要選擇的主題投放材料,例如,教師準備為幼兒講述《豌豆公主》《扁豆的故事》,而豆子就成了新的教育主題。在正式開展教學線應提前布置好區域環境,如為幼兒提供各式各樣的豆子,各類不同的容器等,在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豆子的外觀進行分類,或根據豆子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通過主題活動創設區域學習環境,充分開闊幼兒的視野,同時激發出幼兒的綜合能力,對其成長發展有著顯著影響。但應注意材料選擇的安全性是否足夠,在日常活動中不會出現意外事件等,同時教師應加強觀察,時刻保護幼兒的安全,主題活動可以經常更換,區域環境中的材料也要隨之調整,這樣就能避免幼兒出現審美疲勞,打造更豐富的活動空間。
三、幼兒專注力培養的策略
(一)注重環境創設打造快樂氛圍
對幼兒來說專注力培養至關重要,由于幼兒年齡較小,本身的專注力低,在教學活動中經常交頭接耳、走神分心,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當前教師應借助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營造具有趣味性的氛圍,以此來吸引幼兒的專注力,環境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大多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良好的區域學習環境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相比直接運用語言引導、糾正效果更突出。在區域環境的構建方面要貼近現實生活,由于生活是幼兒思維發展的源頭,結合現實生活還能促進幼兒掌握更多生活經驗。
(二)合理投放材料吸引幼兒專注力
材料投放也是影響幼兒專注力主要因素,因此很多教師都將材料投放作為促進幼兒積極探索的載體,教師應借助不同的材料,促使幼兒的專注力得到激發,若材料的選擇過于隨意,必然不利于幼兒成長發展,缺乏探究興趣導致幼兒的專注力越來越低。在材料投放方面要結合內容設計,比如區域環境為游戲主題,材料自然要選擇玩具等游戲性內容,不過要符合幼兒的認知成長規律,同時具有較強的挑戰性,這樣才能在探索過程中保持專注力。如教師以筷子的用處為主題,在活動區域內投入不同的容器和筷子,帶領幼兒制作有關食物的手工作品,同時教會幼兒正確使用筷子,從而打造出既有趣味性、有充滿教育意義的活動內容,激發幼兒想象力、調動幼兒專注力。
(三)把控游戲環節穩定幼兒專注力
在開展某些游戲活動時,教師應注意把控好游戲環節,這也是培養幼兒專注力的重要條件,幼兒專注力集中時不能打斷、打擾,反之幼兒專注力不足應及時提醒,幼兒出現困惑時給予啟發,在長期保持專注力的條件下進行表揚。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角色,善于觀察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小班幼兒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教師自然要加強鼓勵,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效強化幼兒的思維,確保幼兒能更專注游戲過程,最終實現前面發展的目標。而中班、大班幼兒思維更加活躍,幼兒之間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幾個平時玩得好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容易出現打鬧不認真的現象,或者班級中比較調皮的幼兒,可能會故意搗亂,破壞游戲規則,為了維持游戲活動的秩序,推動游戲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在這時對幼兒的不良行為進行制止。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注重語言技巧的運用,要能從引導教育的角度出發,而不是一味批評指責,要通過恰當的語言讓幼兒將專注力集中到游戲活動中,促使幼兒能養成良好的課堂專注力。
(四)遵循幼兒特點采用不同方法
幼兒的年齡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在專注力培養過程中必須遵循年齡特點原則,采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培育,比如3~6歲的幼兒在大腦發育尚未完全的條件下,必然會缺乏持久性的專注力,其本身在這方面的能力就相對欠缺,在培養過程中要通過引導,潛移默化地增強專注力。在教育活動中采用音樂、教具等,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去調動幼兒專注力,或借助問題、任務都能讓幼兒保持專注,除此之外,視覺也能起到提升專注力的效果,教師借助圖片和視頻,并要求幼兒仔細觀察,由于幼兒對此類內容較為感興趣,受到視覺因素影響不斷保持專注。幼兒對自身感興趣的事情和物品往往更容易持久專注,如教師講故事時幼兒往往相對集中,教師通過幽默風趣的故事內容,不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也能專注在故事中。考慮到長時間堅持會讓幼兒感到乏味,因此在專注力訓練中應采取混合模式,將多種不同方法進行搭配,如視覺、聽覺的結合,促使幼兒能持續性、長效化發展。
(五)做好家園共育創造有利條件
幼兒專注力培養雖然需要教師發揮作用,但也并非教師單方面的任務和職責,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創造良好的培養條件,很多家長并不注重幼兒的教育工作,全部交由教師來進行,尤其在回歸家庭后,缺少家庭教育同樣會影響幼兒自身發展。因此幼兒教師應與家長聯合,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首先,教師除了要負責幼兒專注力培養,同時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家長推送一些相關教育資源,或整理出家庭教育資料,讓家長積極學習從而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其次,借助互聯網平臺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配合,不斷優化、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比如在回歸家庭后家長應避免在幼兒集中注意力時進行干擾,盡量為幼兒創造獨處時間,包括看書、玩玩具等,搭建積木或拼拼圖時避免一直催促。最后,打造幼兒的專屬區域,將生活物品、學習物品以及玩具放置收納在該角落中,促使幼兒在整理過程中形成規律規范意識,同時保持良好的專注力。
四、結語
在幼兒教育中區域學習環境的創設至關重要,對幼兒的成長來說能起到顯著效果,包括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區域學習環境創設,包括區域活動內容、各類材料投放等,在興趣的指引下讓幼兒專注學習過程,促使其全面發展。但是要注意區域學習環境的創設應參考幼兒年齡段、興趣愛好等條件,打造具有趣味性的區域學習活動,同時注意更新材料、觀察效果,不斷優化調整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專注力是影響幼兒成長的關鍵因素,但專注力培養要長期堅持,除了區域學習環境創設還要應用其他不同方法,從而激發出幼兒潛能,養成保持專注的良好習慣。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