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贊勇 黃曲云 王俊利 肖剛 陶肖云
[摘 要]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歷久彌新,為世人留下了許多思想精華。醫學院校將儒家倫理思想的精髓融入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中,使其成為醫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有助于培養和引導醫學生成為有責任擔當、道德品質高尚的醫務人員,激發醫學生把人生價值的實現融入醫療衛生實踐工作中,對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儒家倫理;醫學生;人文素養;醫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1-0146-03
近年來,醫患關系矛盾問題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固然因一些患者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不理解、對醫務工作者的期望值過高而引起,但一些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滑坡亦是一個重要原因。為此,我們不得不對當前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進行深刻反思。人文素養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和由這些知識內化成的人文精神,具體表現為人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心理素質、人生態度、道德修養等豐富的精神世界[1]。從儒家倫理思想中汲取精華成分加強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有利于促進醫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發揮儒家倫理思想“學生受教育,社會見效益”的作用,實現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醫學人才目標。
一、儒家倫理思想與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內在聯系
“仁愛”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構建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倫理基礎,亦是人民生活幸福穩定的保障?!叭蕫邸彼枷雽τ诤霌P人文精神、提升個人價值、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搬t乃仁術”,醫生對待患者,應該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醫學亦是“人學”,是直接服務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學科,醫學生未來工作的服務對象是有情感、有靈魂和有血有肉的人,醫生的職責即是救死扶傷、為人解除病痛。儒家的“仁愛”倫理思想為醫學生創建團結友愛、平等和諧的新型醫患關系提供了堅實的感情基礎,能有效地促進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儒家“孝悌”倫理思想,為家人親友之間的和睦共處提供了思想基石。把“孝悌”倫理思想融入醫療衛生工作中,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將會激發醫學生對患者的感恩之情。因此,在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教育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滿足醫學生的情感需要,引導他們正確表達情感,對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非常重要。對醫學生而言,人文素養更多地體現為醫療診療中的人文關懷,具體就是良好的醫德醫風、高尚的職業操守、和諧的醫患關系、高度的社會責任感[2]。
儒家倫理思想一直倡導“慎獨”,要求人們做到“執事敬”“謹而信”,即要求人們以恭敬謹慎、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儒家倡導“慈善”倫理思想,主張人與人之間要友愛和互助,這對醫學生具有奉獻愛心和援助行為有重要的引導意義。儒家思想倡導“信直”之道,“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它涉及人立身處世,是“立人之道”的大事。借鑒和吸取儒家“誠信”的思想,培養“誠信”意識,可以更好地強化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效果。儒家思想中的“廉正”之道,是我國傳統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醫德要求醫生清正廉潔,不可貪圖非分之利?,F代醫德要求醫生不斷提高廉正意識,使外在的道德規范要求內化為自身的主動自覺行為,提高遵守道德規范和抵制醫療腐敗的意識,在醫療實踐工作中體現出個體應有的道德水平。
儒家優秀的倫理思想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之間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為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與思想源泉。
二、儒家倫理思想融入醫學生人文教育的精髓內容
(一)以“仁愛”之道,培養對病人的同情和尊重
“仁愛”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精髓,“仁”的含義是愛人,即仁者愛人,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熬映扇酥?,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彰顯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愛人”和“與人為美”的人道主義精神。孔子強調“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學而》),意思是人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目標,固守高尚的品德操行,心存仁懷寬恕。魏晉時期的哲學家楊泉曾經說過:“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保ā段锢碚摗罚┽t務工作者要有“仁愛”的情懷,愛護關心病人及家屬,而病人及家屬也要有愛心,彼此相互包容、友愛,建立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和睦融洽的關系,有利于營造一個溫馨的就醫環境,增強醫院的凝聚力。
在對醫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必須強化“仁愛”理念和醫德情感教育。就醫生而言,“仁愛”主要體現為同情病人。醫德情感是醫務人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情感,要求全體醫務工作者對患者都要有同情感,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產生情感共鳴,提供服務要滿腔熱情、體貼入微,要把病人當親人,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情感教育就是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強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妥善處理好情感與認知的關系,促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征[3]。醫務工作者如果具有深厚的醫德情感,就會在醫療工作中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擔當,并能自覺地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二)以“孝悌”之道,培養對家庭的感恩情懷
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孝”是倫理道德的起點,孝順父母、尊敬親長是儒家感恩倫理的中心思想,是人類自然的情感表現?!秳裥⒏琛分姓f:“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子女,我們要懂得贍養自己的父母,還要從內心去尊敬父母。不尊敬父母,所謂的孝順和養貓養狗有什么區別?儒家孝敬父母的倫理思想,是指不僅在生活上要給予父母物質滿足,還要在精神上給予父母關心體貼,讓父母內心和靈魂都得到慰藉。重孝道者有愛心,家中親情濃郁,其家庭關系也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人都要心懷感恩。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除了給予我們生命之外,對我們還有養育之恩。因此,要教育學生為人子女應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讓學生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父愛母愛的偉大、親情的可貴和作為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責任[4]。動物界尚有“鴉有反哺義”“羊有跪乳恩”,我們更應該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情懷。孝道感恩教育可讓大學生了解父母維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壓力,體悟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懂得為人子女要趁父母有生之年多關心多孝敬父母,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以免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深切遺憾。
(三)以“慎獨”之道,培養醫學職業責任感
儒家“慎獨”倫理思想是指為人處事與對待工作的自律態度,是對于內心自律的堅守,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熬咏渖骱跗渌欢茫謶趾跗渌宦劇D姾蹼[,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指出提高“慎獨”的自覺性要在“隱、微”之處下功夫。儒家“慎獨”思想強調個體的思想理性認識和行為上的自覺踐行,形成道德自律,最終達到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慎獨”對醫務工作者來說,就是不管有無別人監督,都不會做有悖醫德信念和違紀違法的事情。
將儒家“慎獨”倫理思想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滲透到醫學生的思想深處,對醫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他們的醫學職業責任感,讓他們以負責的態度謹言慎行,努力做到自我管理約束,達到“慎獨”的醫學職業道德境界。醫學院校醫德教育是道德傳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醫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把醫德的原則和規范,轉化為醫務人員的醫德信念和醫德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的醫德品質[5]。醫學生要為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更大貢獻,就必須在醫療衛生實踐中進行自我鍛煉,吸取儒家倫理思想精髓的力量,提高自我修養。
(四)以“慈善”之道,培養社會責任感
孟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對儒家的“仁愛”思想做了進一步的提升。在“泛愛眾而親仁”的思想指導下,人們通過救濟、援助、捐贈等形式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福利,大大推動了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這種“仁愛”慈善倫理思想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條件下需要更新和發展,關愛的對象不應該只停留在“親戚熟人”的范圍中,需要更多地面向大眾“陌生人”,使儒家慈善倫理具有現代文明的價值意義。
2020年春,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這場大考中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痹谶@場抗疫斗爭中,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踐行使命擔當的具體表現,更是一次社會責任感的洗禮,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守望相助”“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的精神贊歌。人們在抗疫斗爭中得到了慈善倫理精神的洗禮,社會呼喚傳承慈善倫理思想的價值和文化血脈。我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慈善倫理思想教育是社會主義新時代德育的重要內容,用慈善倫理思想呼喚內心的道德良知,能有效激發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擔當。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大學生將其對社會責任的擔當落到實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履行對他人、群體和社會的責任[6] 。醫學生要實現自身的社會化,成為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接班人,必須勇擔責任。醫學生可通過參加志愿者和社會慈善活動獻愛心,體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快,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獲得人性的滿足,從而增強對他人的關愛、對社會的責任感。
(五)以“信直”之道,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保ā墩撜Z·雍也》)孔子以此告誡人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這是為人處世、立足社會的根基。荀子認為“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兩位大家都認為正直無私的人心胸寬廣坦然,為人俯仰無愧、光明磊落。
從儒家的觀點看,誠信是“立人之道”的大事,是個人修身的基本準則,亦是社會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因素和倫理要求。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指醫生與患者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誠溝通、密切配合的情境與狀態[7]。醫學院校應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體驗式誠信實踐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尋根溯源、感悟先賢哲人的誠信品質,從而培養自身的誠信品德。將優秀傳統倫理文化與新時代社會需求相結合,引導醫學生以誠信為基本準則約束自己,使誠實守信成為醫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對減少醫療矛盾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以“廉正”之道,鍛煉個人品質修養
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這些都強調了正人正己的自律意識,要求自己行為端莊,做出表率,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實現由“正己”達到“正人”的人格感召力。魏晉時期的哲學家楊泉說過“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物理論》),意思是說作為醫者,自己必須先有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然后才能救治他人。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論》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薄搬t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明代名醫陳實功在《醫家五戒十要》中說“要誠意恭敬,告明病源,開具方藥。病愈之后,不得圖求匾禮”。這些是對醫生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求醫務工作者清正廉潔,不能以欺詐的手段牟利,應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不可貪圖非分的利益。
清正廉潔作為一種醫學倫理規范,就是要求醫務人員潔身自好、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受賄、清白行醫。醫學生開展“敬廉崇正”教育,就是要努力培養醫學生具備廉潔節儉、正直守法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讓他們自覺抵御不正之風,懂得“清正廉潔”的人生價值,使“清正廉潔”成為其立身立業之基。這有利于從根本上預防醫療行業的腐敗,推動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三、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贬t學生是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接班人,因此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工作“永遠在路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和提升是其在自律和他律過程中內化為自身的品格修養和理想情操的過程[8]。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歷久彌新,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思想精華。醫學院校應當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征,引導醫學生主動地傳承和弘揚儒家優秀的傳統倫理思想,使之符合當代文明社會發展的要求,激發醫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德信念,自覺把人生價值的實現融入醫療衛生工作中,這對推動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楠,魏福生,等.大學生人文素養[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
[2] 張麗影.開展醫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0):194-195.
[3] 萬艷玲.醫學生思想政治情感教育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2(2):152-155.
[4] 于艷華.儒家思想融入青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探索[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52-54.
[5] 蔡建章,李小萍,秦桂秀.醫學倫理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
[6] 吳善添,林偉波,潘紅.創新社會實踐載體 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華南農業大學支援春運學生乘務員工作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0(24):149-152.
[7] 馬香.儒家誠信倫理思想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啟示[J].中外企業家,2009(6):205-206.
[8] 楊亮,周文俊.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及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6):35-37.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