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摘 要]“新文科”理念對外語學科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寶貴的機遇。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英語課程凸顯了英語與醫學的交叉融合,專業性強、學習難度大。文章通過教學實驗、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研究發現:基于CBI主題模式的醫學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醫學生學習興趣、增強醫學生學習動機、拓寬醫學生專業英語知識面、提高醫學生閱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新文科;CBI;醫學英語;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1-0149-03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思想,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19年國家推行“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倡導“四新”理念,“新文科”建設年正式啟動。作為“新文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學科必須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勢。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師應在教授學生醫學英語知識的同時,注重其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束定芳教授指出醫學專業特色類學校的英語教學要側重幫助學生運用英語獲取專業知識。然而,醫學英語詞匯量大、專業性強、教學課時量少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欠佳。已有研究表明,CBI主題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索CBI主題教學模式在醫學英語課程的實踐中對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產生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H醫學院2018級臨床醫學系10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臨床(1)班為實驗班,共50人,采用CBI主題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臨床(2)班為對照班,共50人,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問卷法
根據岳小燁碩士論文中的調查問卷,結合H醫學院的實際情況,本課題組編寫了兩份問卷。問卷一:《醫學生對CBI了解情況調查問卷》,包括三個維度,分別了解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障礙和對CBI主題教學模式的態度、了解程度。問卷二:《CBI實施效果調查問卷》,包括三個維度,分別了解CBI主題教學模式下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現狀和對CBI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認可程度。
2.前測、后測法
前測、后測均采用醫學英語試卷考試形式,試卷均為百分制,題型相同,難易程度相當。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醫學英語》教材第三單元肺炎為例,進行課程設計,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教學評價的開展五個部分,主要步驟為確定主題、導入主題、討論主題、拓展主題和鞏固主題。同時,教師利用雨課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教師結合學情從知識目標(KnowledgeAims)、能力目標(SkillAims)、情感目標(AwarenessAims)三個方面設定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二)課前預習
課前教師確定主題,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以肺炎為主題,學生通過教材、英文報刊、英文書籍、英語新聞、中國大學MOOC、醫學英語微信公眾號、英文文獻網站等查閱與肺炎相關的知識。為了激發學習動機,學生還可以查找一些與COVID-19相關的英文文獻和視頻。同時,教師通過雨課堂向學生推送課前閱讀文章和視頻,發布課前討論話題,如表2所示,并及時與學生討論預習心得。
(三)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深入主題,夯實語言基礎,如圖1所示。首先,教師用真實的案例導入本單元主題肺炎,以教材課文為載體講解肺炎疾病和課文難點,解決學生課前在雨課堂中提交的問題,夯實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然后,結合課前預習內容,按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組,劃分討論話題,制作思維導圖。最后,通過情景劇表演,讓學生體驗如何用醫學英語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課后鞏固
課后鞏固主題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內化和提升。教師首先利用雨課堂向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例如:撰寫肺炎疾病概述、制作預防COVID-19的微視頻等;然后在線上及時、詳細地批閱作業,糾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課堂知識,形成一個高效的學習閉環;最后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估(期末測試占60%)+形成性評估(平時成績占40%)的方式開展。對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包括課文預習、小組討論、思維導圖、情景表演、寫作、知識圖表、微視頻等)開展線上線下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三、結果與討論
(一)前測、后測問卷數據分析
在實驗開始前,向實驗班和對照班100位學生發放問卷一,實驗結束后向實驗班學生發放問卷二。通過調查發現:問卷一中,80%的學生的醫學英語學習積極性較高,他們喜歡在課下閱讀醫學英語文章,喜歡活躍且參與度高的課堂;64%的學生不喜歡目前的授課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對醫學英語的需求。此外,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詞匯量和英語基本知識是影響其閱讀能力的兩個關鍵因素,傳統教學模式對英語閱讀能力、交際能力幫助較小。問卷二中,85%以上的學生都喜歡CBI主題教學模式,愿意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喜歡課堂中的話題與興趣相結合,閱讀主動性大大提高。另外,71%的學生學習動機都有所改善,認為CBI主題教學模式對醫學英語的閱讀能力、交際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二)前測、后測考試成績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對前測、后測成績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如下文所述。
1.組間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在CBI主題模式實施之前,實驗班的平均成績為64.64,對照班的平均成績為63.04,兩班學生的考試成績十分接近,沒有明顯差距。開展教學實驗后,實驗班的平均成績為69.34分,對照班的平均成績為64.75分,兩班學生的平均成績相差4.59分。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組數據的Sig.值為0.184,而0.184>0.05,表明實驗前兩班學生的醫學英語考試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可以將這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實施進一步的研究。教學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組數據的Sig.值為0.000,而0.000<0.01,表明實驗后兩班學生考試成績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
2.組內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班前測平均成績為64.64分,后測平均成績為69.34分,后測成績比前測成績提高了4.7分。對照班前測平均成績為63.04分,后測平均成績為64.75分,后測成績比前測成績提高了1.71分。這表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有所提高,但是與實驗班相比,對照班成績提升幅度較小。根據表4,實驗班前測成績與后測成績的Sig.值為0.008,0.008<0.01,因此實驗班學生的前測成績與后測成績達到極其顯著的差異水平。對照班學生的后測成績與前測成績差異的顯著性為.121,0.121>0.05,因此對照班學生的前測與后測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前測、后測成績進行組間和組內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基于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實踐活動中,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大幅提高,教學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此,CBI主題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醫學生醫學英語學習效果。
四、結論
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CBI主題教學模式的醫學英語實踐研究,以促進英語與醫學的交叉融合,培養具有職業素養、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的,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為依托,圍繞主題展開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教學實驗。通過對比分析前測、后測問卷,統計分析前測、后測成績,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CBI主題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醫學英語學習興趣。通過前測、后測問卷的數據對比發現,實驗后90%的學生都喜歡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實踐活動,88%的學生愿意主動閱讀醫學英語文章。因此,可以認為CBI主題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CBI主題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組織教學,學生滿懷興趣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大量醫學英語知識,極大地激發了當代醫學生了解專業前沿知識和把握熱點問題的熱情。
第二,CBI主題教學模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的醫學英語知識面。CBI主題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學生要完成課前、課中和課后任務,就必須閱讀大量與主題相關的醫學英語文章。課前背景知識的輸入,課中基于主題的話題討論,課后知識的歸納總結、梳理、升華,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離不開大量醫學英語知識的輸入和輸出,學生可以積累大量與主題相關的醫學英語詞匯和醫學英語專業知識,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第三,CBI主題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師圍繞6-T原則進行課程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離不開大量主題閱讀知識的輸入和輸出。課前,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背景材料,增加了閱讀量,提高了閱讀能力。課中,教師講解課文難點,總結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觀點辯論,培養了團隊協作意識、思辨能力、交際能力;學生表演醫學情景劇,提高了交際能力;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梳理、概括知識,為醫學英語寫作夯實了知識基礎,進而提高了寫作能力。課后,學生撰寫小結、繪圖、利用PPT分享學習心得等,通過反思鞏固已學知識。
第四,CBI主題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考試成績。在CBI主題教學模式實驗后,實驗班學生醫學英語考試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的平均成績。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的差異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且實驗班前測與后測成績的差異也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因此,在基于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實踐中,學生擴大了醫學英語詞匯量,提高了醫學英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提高了考試成績。
第五,CBI主題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精神。CBI主題教學模式圍繞主題,將情感目標貫穿于教學設計各環節中。從課前閱讀材料的選取、課中小組討論的話題、情景表演的主題,到課后作業的設計,教師始終堅持在提高醫學生醫學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其醫生職業素養,培養其家國情懷,引導醫學生塑造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努力成為“有情懷、有能力、有知識”的高素質醫學衛生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理論學習,2017(12):4-25.
[2] 吳巖.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語[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90.
[3] 樊麗娜,焦培慧.醫學英語CBI主題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9(10):1077-1080.
[4] 張永懷.“新文科”視域下外語學科新形勢與新進路:以H市地方應用型大學英語專業建設為例[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2):39-44.
[5] 蔣洪新.新時代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外語,2019(1):1,11-14.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