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陳義志 姜棟
一、基本案情
張某訴甲公司借款合同糾紛審理過程中,法院對甲公司作出保全裁定。2019年12月25日,法院向乙公司(甲公司正承建乙公司房屋工程)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凍結、扣留甲公司在乙公司的工程款,乙公司未向法院提出異議。張某勝訴后,申請法院強制執行。2020年6月8日,法院裁定提取甲公司在乙公司的工程款320萬元至法院,并于6月10日向乙公司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6月19日,乙公司以債權未到期且工程未經決算提出執行異議(法院未及時受理執行異議)。7月27日,法院以乙公司未提出執行異議,裁定對甲公司在乙公司的工程款強制執行。8月21日,法院對乙公司的執行異議作出裁定,認為乙公司在訴訟階段未提出異議,在執行階段法院對其采取強制措施并無不當,駁回其異議申請。9月9日,乙公司向上級法院提出復議,被上級法院裁定駁回。10月16日,乙公司起訴甲公司要求結算工程款。10月19日,法院以乙公司在2020年2月10日擅自支付高某105萬(此款是甲公司向高某所借,乙公司擔保,用于甲公司對乙公司在建工程掃尾),要求乙公司追回工程款。10月27日,法院裁定乙公司在擅自支付而未能追回的105萬元范圍內,向申請人張某承擔賠償責任,并對乙公司作出罰款40萬元的決定。乙公司對罰款決定不服,向上級法院申請復議被駁回。
二、分歧意見
上述案例爭議焦點在于當事人在訴訟階段,法院向其發出凍結債權裁定后未提出異議,在執行階段還能否提出執行異議?當事人收到凍結債權裁定后,為工程結算支付的必要款項是否構成擅自支付。存在兩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乙公司在訴訟階段未對凍結債權的裁定提出異議的,在執行階段不能提出執行異議。乙公司支付高某的105萬屬擅自支付行為,應向張某承擔賠償責任。法院因此對乙公司作出罰款決定并無不當。
第二種觀點認為,乙公司在訴訟階段未對凍結債權裁定提出異議,不影響執行階段提出異議的權利。乙公司支付高某的105萬是工程進度款,不構成擅自支付行為,不應向張某承擔賠償責任。法院因此對乙公司作出罰款決定沒有法律依據。
三、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主要理由如下。
(一)審慎對第三人債權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既可以保全被執行人到期的債權,也可以保全被執行人未到期的債權。強制執行程序的啟動和開展需具備有效的執行依據,且執行的財產應當屬于債務人的責任財產。[1]當債務人沒有向債權人履行義務時,債權人有權申請法院扣押、查封其責任財產,以實現債權清償。[2]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到期債權屬于責任財產的,可予以強制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未到期債權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保全,以利于日后申請執行該債權。
通常情況下,人民法院保全時,大多是針對被執行人對第三人已到期的債權凍結,因為此時被執行人對第三人的該債權不僅符合債權債務關系明晰、債權數額明確等確定性要求,且債權的履行期已到,第三人應當向被執行人履行債務。法院對該類債權的凍結,能夠有效防范被執行人對自己享有的債權不積極主張權利,從而規避法院執行行為,保障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
實踐中,法院針對被執行人對第三人未到期的債權凍結,則應保持謹慎克制。因為這里面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執行人對第三人的債權關系確定、債權數額確定,但并未到期,此種情況的凍結,根據上述規定是“也可以保全”的。這種保全對申請執行人來說,是在可以預期的將來某個時間,其申請強制執行的權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對解決執行難問題是有積極意義的。另一種情況是被執行人對第三人債權關系存在爭議,債權數額一時不能明確,履行期限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A公司承建了B公司的工程,按照工程進度,每當整個工程進展到某個合同約定的節點,建設單位就應當支付相應進度的工程款。但如果A公司工程進度嚴重滯后,或者工程質量存在明顯問題,B公司對此已提出異議,并就此問題表明將要通過一定途徑來解決爭議時,不能“想當然”地認為B公司對A公司負有未到期的工程款支付義務。筆者認為,該種情形是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制裁規避執行行為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未到期的債權”的條件,不贊同對此類債權進行凍結處理。雖然實踐中,有的法院應申請執行人要求,對該類債權進行凍結,但此類凍結的法律效果,也僅限于“理論意義上”的凍結,而不能作為“實質意義上”的凍結,從而進一步對該類債權采取實際上的執行措施。其原因也是由于該類債權的不確定性。本案中,甲公司與乙公司工程款并未結算,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的工程款債權并未確定,甲公司對乙公司的債權并未到期。
(二)乙公司享有執行階段提出異議的權利
第三人對訴訟中保全未提出異議的,在執行階段能否提出執行異議?有觀點認為,法院在訴訟階段向第三人送達保全裁定時,第三人應當及時提出異議,不提出異議就應當受保全裁定的約束。債權人沒有及時提出異議,將會導致債權人喪失保全債務人其他財產的機會,最終導致債權不能實現。還有觀點認為,第三人在訴訟階段收到保全裁定未提出異議,法院在執行階段不必再向當事人發出履行通知書,可直接裁定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到期債務。第三人在此階段提出異議的,沒有正當理由,可予以駁回。
筆者認為,第三人在訴訟階段未對保全到期債權提出異議,在執行階段仍享有提出異議的權利。因為在訴訟中對第三人債權的保全,實質上是凍結抽象的債權債務關系,而非對第三人擁有或者支配財產的保全,對第三人財產沒有產生實質的損害,第三人可能不會提出復議。第三人作為被執行人的債務人,訴訟保全階段法院要求第三人不得向被執行人支付到期債權,此時到期債權保存在第三人賬戶,對第三人影響不大。因此,實踐中諸多公司對法院的此類司法凍結采取消極應對的方式,放棄了此階段提出異議的權利。但進入執行階段,法院強制執行第三人債權時,將會對第三人產生實質影響,此階段第三人申請執行異議的意愿將截然不同。第三人如果不能提出異議,必將造成其與被執行人之間關于債權債務是否存在、存在的具體數額多少等抗辯無法主張。
所以,第三人應享有對凍結到期債權何時提出異議的選擇權。首先,無論是訴訟中保全,還是執行中發出履行到期債權通知書,其實質上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審查,并未得到第三人的認可,也未得到法院實體上的審理查明,因此應當給予第三人“充分的救濟機會”來對抗權利限制。其次,在訴訟保全實踐中,第三人提出復議而被法院采納情況較少,法院認為是一種對預期債權的限制,并未“實質上傷害到第三人利益”,從保護起訴方的“訴的預期利益”角度上說,這種凍結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且從起訴到判決生效執行,一般情況下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等到真正執行時,對第三人債權可能變得明確,即符合《意見》規定的前提條件。即使不符合,第三人還可在執行階段提出異議,這樣可兼顧多方利益。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辦公室關于到期債權執行中第三人超過法定期限提出異議等問題如何處理的請示的答復》的規定,“第三人在履行債務通知指定的期限內未提出異議,并不發生承認債務存在的實體法效力。第三人在法院強制執行后,提出異議的,應當得到司法救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異議及執行異議之訴案件審理指南(三)》(以下簡稱《指南》)第20條第二款對此也進一步明確“……第三人未對凍結債權裁定提出異議的,不影響執行法院向其發出履行到期債務通知后依法享有的異議權利。”第三人未在規定期限內提出異議,不能以此認定第三人承認債務的實體效力。[3]因此,允許第三人在執行階段提出異議,符合民事法律對當事人權利救濟原則適當性的要求。
(三)乙公司不構成擅自支付
第三人擅自支付到期債權的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擅自支付。如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發包方和承包方互享權利,互負義務,雙方資金往來頻繁,在施工過程中,工程未決算前,是很難確定最終的債權債務的數額。只有在工程結算后,一方已經實際履行給付義務,另一方只欠付履行義務一方債權利益,且債權已進入法定或約定的清償期限時,才能認定為到期債權。此時,第三人對債務人的支付才屬于違反保全裁定的擅自支付行為。根據《指南》第26條,“到期工程款債權是指建設工程建設方(發包人)和承包人已就工程款進行決算(結算)或經審計,有確定的數額并已到債務履行期限的債權。但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除外。”本案中,乙公司與甲公司施工合同未經決算,乙公司在向法院提出異議后,又向法院提出結算工程款的訴訟,這也證明甲公司在乙公司的債權未到期。
另外,《指南》第28條指出,執行法院不得凍結依照建設工程合同約定應當合理支付的建設工程進度款及工人工資。如果已經凍結,被執行人或者發包方據此提出異議請求解封的,法院應當支持。被執行人對建設工程建設方享有的到期或者未到期工程款債權,執行法院雖然可以依法凍結,但對于建設方依照建設工程合同約定應當合理支付的建設工程進度款及工人工資,執行法院不得凍結。[4]本案中,乙公司向被執行人甲公司指定的高某支付了105萬元,系甲公司在建工程掃尾時,通過乙公司向高某借用。該款項發生的原因是基于涉案工程掃尾產生的材料費及人工工資,屬于在建工程施工合同的持續履行問題,該部分支付的款項不應成為法院凍結財產的范圍。綜上,甲公司對乙公司的債權關系未明確、債權數額也無法確定,債權到期更無法準確預期,乙公司支付給高某的105萬元屬于應當合法支付的工程進度款及工人工資,認定乙公司構成擅自支付行為既缺乏法律依據,又缺乏事實依據。
(四)乙公司不應向張某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第32條規定,“被執行人或其他人擅自處分已被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責令責任人限期追回財產或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本案的特殊之處在于,保全裁定凍結的標的物為甲公司在乙公司的工程款,而非一般財產。案涉工程款債權在法院保全裁定送達時既未審計也未結算,雙方債權債務關系并未確定,更無債權到期一說。前述已充分論證乙公司不存在擅自支付行為,故要求其限期追回財產或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便失去事實依據。
即使甲公司在乙公司的債權到期,乙公司作為第三人在執行階段仍然享有就到期債權提出異議的權利,本案中保全凍結的到期債權在執行階段也將因乙公司提出異議而無法執行;即便乙公司存在擅自支付保全財產的行為,即便甲公司與乙公司已經決算,限期追回或者責令賠償的款項,也應當用于將原有債權恢復到被查封時的狀態,執行法院也不能直接裁定乙公司將逾期未追回的款項直接向張某承擔賠償責任。不能因為第三人存在擅自支付行為,就剝奪其財產被查封后進入執行階段時依法享有的提出異議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執監240號執行裁定書明確指出,“次債務人違反到期債權保全裁定向被執行人支付款項的,并不直接承擔該款項的賠償責任的裁判規則”。因此法院在認定乙公司違反保全裁定的情況下,裁定乙公司就逾期未追回的105萬元款項,直接向申請執行人張某承擔賠償責任,實際上是變相排除了乙公司作為第三人所享有的對法院執行到期債權的提出異議的權利。
(五)乙公司不應承擔罰款責任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7第1款第2項規定和《規定》》第51條規定,第三人在收到法院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后,存在擅自支付行為,并造成擅自支付的財產不能追回的情況,除在已履行的財產范圍內與被執行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外,可以追究其妨害執行的責任。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裁定及其他協助執行文書,與判決一樣都應被尊重,并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協助義務人拒不履行法院的生效裁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等,人民法院可依據民事訴訟法等相關規定,對違反義務人處以罰款、拘留。法院以乙公司擅自將保全款中的105萬元轉匯高某用以償還借款,乙公司的行為妨害人民法院依法執行為由,對乙公司罰款40萬元。復議法院亦認為乙公司在收到法院的保全裁定和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擅自將查封的乙公司債權支付給第三人高某,屬于拒不協助人民法院執行的行為,駁回乙公司申請。但本案中能否對乙公司采取罰款措施,取決于該公司是否存在擅自支付等拒不履行協助執行義務以及妨害執行行為,因前述已經認定乙公司不存在擅自支付的行為,故對其采取罰款措施就失去了事實與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訴訟中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在第三人處到期債權采取保全措施,應當堅持嚴格審慎原則,形式審查必須符合法律相關規定,實質處理必須保障第三人救濟權利。首先,應審查該到期債權是否已經到期,對未到期債權的凍結,要有初步證據證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明確性和債權數額的確定性。對僅有合同關系,但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沒有最終確定,且數額不明確的,一般不得采取保全措施。其次,對第三人到期債權的保全只是保全抽象的債權債務關系,并不會真實處分第三人的財產,第三人不提出復議并不表明其在案件轉入執行階段后,會認可法院對到期債權的執行,故而到期債權保全后案件進入執行階段,仍需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通知書,第三人仍享有提出異議的權利。[5]最后,要嚴格區分擅自支付與支付必要工程款界限的區別,法院對被執行人在第三人處享有工程款的保全后,第三人因合同履行中必要工程款的支付不構成擅自支付,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因此,第三人債權強制執行制度的規范化運行,應當堅持謙抑審慎審查原則,提升第三人債權強制執行實效。
*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三級檢察官[211400]
**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一級檢察官[211400]
***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三級檢察官[211400]
[1] 參見劉文勇:《再探代位執行程序的理論基礎——從代位執行的執行依據及其正當性展開》,《民事程序法研究》2017年第2期。
[2] 參見莊加園:《初探債權執行程序的理論基礎——執行名義欠缺的質疑與收取訴訟的構造嘗試》,《現代法學》2017年第3期。
[3] 參見高小剛:《到期債權執行問題研究》,《法律適用》2019年第10期。
[4] 參見杜豫蘇、王西平、白彥萍:《執行名義欠缺與凍結債權行為的審視與矯正—兼評〈民訴法解釋〉第501條》,《東南司法評論》2018年卷,第135頁。
[5] 參見曾耀林:《第三人到期債權保全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