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昌彬 湯敏
摘 要: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相比,具有鮮明的特征。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國際關系的度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從指導思想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現代化;從領導力量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因此,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對于新征程深刻理解為什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和諧共生;共同富裕;和平發展;馬克思主義;黨的領導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10 — 0010 — 05
導語
現代化是一個人類社會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社會和更高級的社會形式轉變的世界歷史進程。人類社會最先進入的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鄧小平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保?]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獨具特色、有別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2]127截至目前,學術界黃泰、萬慶、戴木才等學者關于現代化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特征的探究還有待深入。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探究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經歷了從征服自然進入尊重自然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取得了重大進展。改革開放以后,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重新引起了中國共產黨的高度關注。中國共產黨深刻總結資本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提出了科學地利用自然為社會和人類自己服務的觀點,在現代化建設中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格局,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在回應“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過程中,唯物辯證地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的現代性,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為指導,解決人與自然的主要矛盾,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闡釋中國式現代化。今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要建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對西方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反思和揚棄
1800-2000年,一般被認為是“工業時代”。工業時代,以技術進步的浪潮和強大的科學技術應用為標志。隨著化石燃料的開發,蒸汽機和內燃機的發明與使用,工業生產急劇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污染與自然生態的破壞。西方工業化道路的典型特征就是“先發展,后治理”,從而造成了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高度緊張,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在歷史上,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曾發生多起環境公害事件,造成了巨大損失,引發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人們開始反思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是不是人類走向現代化的唯一正確道路。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特別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堅決拋棄為了發展經濟而不惜犧牲自然環境的現代化模式,杜絕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
(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為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性和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之間的矛盾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為了不斷滿足14億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為了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中國式現代化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習近平強調:“爭取到本世紀中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美麗中國?!保?]366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定要持之以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都追求“富裕”的目標,所不同的是,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富?!笔枪餐辉?,豐富了現代化內涵。習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保?]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始終強調人民共同富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把推翻三座大山,拯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中作為己任。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艱辛探索實現人民富裕道路的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消滅剝削的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貧苦民眾的生活水平,正確處理了人與社會的關系,為新中國成立后實現全中國人民共同富裕進行了有益探索。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繼續關注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把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有了顯著提高。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一)共同富裕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樸素共識。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了,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5]689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為指導,解決人與社會的主要矛盾,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離不開全體中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從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是共同富裕”[6]364到習近平強調“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保?]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重要特征。
(二)共同富裕是對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和經濟社會的巨大不平等的徹底摒棄
從歷史上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少數人占有財富絕大部分,廣大人民處在貧困狀態,社會財富嚴重分配不公。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無償占有全社會的生產資料,導致貧富差距嚴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矛盾尖銳。主要表現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兩極分化。一極是資本家的財富積累,而另一極則是下層人民的貧困積累。特別“二戰”以后,工人階級創造的社會財富有愈來愈大的部分集中在資本家的手里,并成為加強剝削的手段。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福利國家”政策。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貧富差距。
(三)共同富裕是對新時代改革成果共享問題的切實解決
共同富裕作為全體人民根本利益最集中的體現,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一個重要目標。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特征是內容的廣延性和主體的廣泛性,實質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是協調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需要。”[8]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目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只有不斷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符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新的征程上,為了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是要提高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二是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三是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四是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五是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六是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三、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走和平與發展道路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一貫堅持的主張。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贏得了一個長期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國際環境。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繼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倡議,為世界的和平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一)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霸道發展道路
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是靠武力和戰爭崛起的現代化,是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現代化。從世界近現代史看,16世紀是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殖民戰爭瓜分世界,17世紀荷蘭通過武力爭奪海上霸權,18、19世紀是英法爭霸,搶奪殖民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和日本為了轉嫁國內經濟危機而發動戰爭,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習近平指出:“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保?]中國全面吸取西方現代化模式帶來的深刻教訓,堅決摒棄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霸道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現代化,是團結合作、合作共贏的現代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化。
(二)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邏輯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一直倡導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文化精神。比如古代絲綢之路就是為了加強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共同發展。當代的“一帶一路”倡議更是為了開放合作、共促繁榮。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就需要各國共贏不要獨占。世界各國人民都渴望幸福生活。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中國依然堅持同世界各國一道,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構建新發展格局,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世界。
(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立足中國國情的需要
地理大發現以后,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近代數百年現代化歷程可以說是一部對外進行殖民侵略和掠奪、對內進行殘酷剝削和壓榨的歷史。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一條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之路。但事實證明,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最終被歷史所唾棄?,F代化道路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只有立足本國國情做出的發展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從基本國情和歷史演進的高度出發,拓展發展視野和理念,破除了對傳統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迷信,獨立自主探索出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也為構建世界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選擇方向。
四、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創造,在人類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這條現代化道路,已經成功助力中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一)中國式現代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必然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洞察資本主義現代化世界歷史進程中,一方面肯定了現代化文明面,另一方面,也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局限性,在批判資本邏輯的同時,指出了現代文明轉型的進路,可以說提出了一種新的現代化方案,即社會主義現代化方向。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東方大國,想要徹底改變自身命運,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引下探尋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社會革命取得勝利獲得現實根基,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對現代文明轉型的構想。習近平強調:“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10]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才能不斷取得突破,從而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特別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一系列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并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一系列鮮明特質。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二)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淵源
習近平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講話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11]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堅定捍衛馬克思主義、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形成和發展的。但是,中國式現代化并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而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既結合我國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又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我國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深扎根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和特征,不斷推進現代化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
(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結果
習近平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保?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結果。以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為主要代表的“非中國式”現代化——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起始于18世紀60年代,一直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著實現現代化的另外一種可能性和可行性道路的創造。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將社會主義現代化付諸實踐。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四個現代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人提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五、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創造的。因此,“可以說,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新道路最本質的特征。”[13]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強調堅持黨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領導。進入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領導,不斷加強黨對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正朝著現代化“兩步走”戰略部署的“第一步”目標邁進。
(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力量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一直在中華文明邏輯內發展。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維護腐朽的封建制度,地主階級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進行了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中國開始了追尋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可謂歷經磨難、飽經風霜、曲折反復。這種不改變封建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方法,并沒有迎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才真正有了主心骨,有了一個可靠的領導力量,現代化建設得以順利展開。可以發現,無論是沒落的清政府、還是軍閥混戰的北洋政府、腐朽的國民政府,都不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一條從中國國情出發的現代化新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走適合自己的路”,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前進之路,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貢獻。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作用
西方國家,無論是哪一個政黨執政,在推進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過程中,其施政綱領始終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利益、始終堅持資本邏輯。同西方政黨有本質區別,中國共產黨的施政綱領始終站在人民立場、維護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保?4]首先是要承認一個客觀的事實,中國目前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質上也是市場經濟,必須要充分發揮資本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引入社會競爭機制,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控制資本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消極作用,國家必須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必須要防止資本野蠻無序生長,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給現代化建設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結束語
習近平指出:“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保?5]正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特征的科學闡釋。人民富裕最根本的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體人民健康;國家強盛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美麗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集中表現。因此,新的征程上,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合作共贏、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完善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體制機制。
〔參 考 文 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OL].新華社,2021-11-12.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講話[OL].新華社,2021-01-29.
[8]王淑芹.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12-11.
[9]習近平.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21-04-21(02).
[10]習近平.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2-07-28(01).
[1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
[1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13]林于良.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鮮明特征[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4):57-59.
[14]習近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1-12-11(01).
[1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責任編輯:秋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