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可
內容摘要:“教學卓越框架”是英國高校教學評估模式的一次改革,它從教學質量、學習環境及學生學習成果三個方面對英高校教學質量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將教學經費的分配與教學質量進行掛鉤,促進了高校教學質量的發展。TEF評估具有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常態化的數據以及評估信息全面公開等特點,但在評估指標、評估過程、評估結果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缺陷。
關鍵詞:英國 高等教育 教學評估 教學卓越框架
高校教學評估是保證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2015年英國開始推行“教學卓越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and Student Outcomes Framework, TEF),它通過全新的機制對高校教學質量進行評估,鼓勵大學追求卓越的教學。本文將闡述TEF推行的背景和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和不足,以期對我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發展有所參考。
一.教學卓越框架的出臺背景
(一)教學與科研的地位失衡
20世紀80年代末,英國開始實行科研評估,2014年的研究卓越框架更是將高校聲譽、科研經費與科研質量結果結合在一起。科研評估促進了科研的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教學成為科研的附庸[1]。為了平衡教學與科研,英國政府借鑒研究卓越框架的做法對高校教學進行評估,并將教學經費與教學質量進行掛鉤。
(二)學費上漲導致學生對高校期望的增長
二戰后的英國喪失了經濟的霸主地位,英國政府面臨著財政赤字的問題。經濟緊張迫使英國政府削減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英國高校辦學的經費主要來自于學費和政府撥款,財政投入減少,意味著高校會增加學生學費。《布朗報告》提出大學可逐年增加學費,2012年英國開始實施新的學費政策,學費上漲到每年6000-9000英鎊[2]。高額學費提高了學生的預期,但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并不值9000英鎊。因此,政府意識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緊迫性。
(三)現有教學評估政策有待改善
英國高校教學質量標準是由《英國高等教育治理規范》和《高等教育資格框架》規定的[3],目前的評估關注的是教學質量是否達到一個共同的合格標準,無法識別教學質量的真實情況,而TEF則將為超過標準基線的表現提供額外的評估判斷。
由于上述三點原因,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喬·約翰遜于2015年首次提出教學卓越框架,并指出教學卓越框架是擴大參與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國家計劃,是新一輪教學評估改革的依托[4]。
二.教學卓越框架的主要內容
(一)實施目的
實施TEF主要有四大目標:第一,向學生提供學校教學等信息,幫助學生擇校;第二,促使高校重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第三,認證教學卓越的大學,并進行獎勵;第四,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5]。此外,英國政府還希望教學卓越的大學能夠起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校的發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幫助學生得到卓越的發展。
(二)評估框架
TEF評估框架有四個主要方面:核心指標、分類指標、額外證據以及補充指標[6]。
1.核心指標
核心指標由教學質量、學習環境、學生成果和學習收益構成。教學質量包括課程與教學、評估與反饋;學習環境包括學術支持和留存率;學生學習成果與收獲則考慮學生的就業或深造情況。
2.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即背景數據,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種族、生源地、入學水平、專業等內容。分類指標能讓評估人員考慮到對象高校的特殊情況,即評估人員會參考該所高校所在區域的整體狀況再做出判斷,以此來保持評估的可靠性。
3.額外證據
額外證據就是在評估過程中由高校自愿提供的證明自身教學卓越的附加說明。高校將從教學質量、學習環境、學生成果與學習收益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自述,學生也可以提交相關額外證據。
4.補充指標
補充指標是核心指標的補充,共有三個:成績膨脹率,通過分析高校歷年的分數,來識別分數膨脹的情況;處于就業或繼續深造學習狀態,它關注畢業生在畢業3年后的就業或繼續學習比例;教學強度,包括課時數、班級規模、師生比、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等內容。
(三)評估主體與對象
TEF評估主體包括四類:第一,TEF評估員,他們是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代表,負責對大學進行評估。第二,TEF官員和分析人員,TEF官員確保評估順利開展,分析人員提供技術指導,二者都不會參與實際評估活動。第三,就業和擴大參與專家小組,他們是專家顧問,能提供專業意見。第四,TEF小組,他們是終極決策機構,并負責向大眾解釋說明評估結果。
TEF追求的是在“合格”之上的“卓越”,因此并非所有高校都有資格申請評估,只有達到了英國國家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基準要求的高校才可以申請TEF評估。
(四)評估流程
TEF評估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立評估。評估人員以小組為單位對大學進行獨立評估,得到初步的評估結果。第二階段是提供建議。小組成員將討論第一階段的評估結果,并將討論結果提交給TEF小組。第三階段是結果確認。TEF小組將確定最終的評估結果。評估結果確定后,將由TEF小組向公眾進行解釋說明,并開放評估過程中使用的數據和材料。
(五)評估安排
TEF的實施時間從2016年持續到2021年,就整個評估活動而言,大體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5-2016學年。TEF對所有達到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的質量要求的高校給予“符合預期”的評定。第二階段是2016-2017學年。所有符合基準要求的高校可以繼續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分為金獎、銀獎、銅獎和臨時獎,分別代表“優秀”、“杰出”、“滿足預期”以及卓越但暫時缺少評估材料,獎項的有效期1至3年,獲得獎項的高校可以提高學費標準。第三年階段是2017-2018學年。根據上一階段的實施情況,調整TEF,并在50所高校進行試點評估。第四階段是2018-2020學年。這是院校層面評估的最后一年,同時開展學科層面的評估。第五階段為2020-2021學年。對學科層面的教學質量進行單獨的評定,并開展研究生教學質量的試點評價,并修改TEF的測評指標。
(六)評估結果及應用
參加TEF評估的高校,根據評估情況被授予金獎、銀獎、銅獎或臨時獎。金獎代表了英國最高的教學質量,銀獎意味著超過了高等教育的國家質量要求,銅獎意味著教學質量符合英國高等教育的國家質量要求。臨時獎授予那些被認為有資格參加TEF的教育機構,但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進行全面評估。獲得四類獎項的高校一共有290所,其中金獎77所(26.55%),銀獎136所(46.90%),銅獎61所(21.03%),臨時獎16所(5.52%)[7]。
TEF評估結果主要應用于三方面:一是將評估結果與高校教學經費相掛鉤,激勵高校追求卓越的教學。獲得獎牌的高校可以上漲學費,政府也將根據評級結果實行差異化的撥款策略。二是為高校改進教學提供精準的指導。高校可以根據各指標的得分來分析自身辦學情況。三是為學生在擇校上提供真實可靠的教學質量信息。學生可以根據高校所獲得的評級來選擇院校。
三.教學卓越框架的特點、局限及走向
(一)教學卓越框架的特點
1.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TEF評估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TEF的核心指標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成就。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參與到實際評估過程中,彰顯了教學質量的學生視角和學生訴求。教育質量是否達到預期標準應該由大學和學生共同決定。
2.常態化數據的支持
在TEF評估中,其核心指標的數據均來源于已有的數據庫。教學質量指標的數據來自于全國大學生調查;學習環境指標的數據來自于高等教育統計署和全國大學生調查;學生學習成果指標的數據來自于畢業生去向調查。利用已有數據來分析教學質量,使得評估人員和參評高校減少了很多工作負擔。
3.評估信息的全面公開
TEF評估信息全面公開,保證了評估的公平公正。英國政府在教育部官網、學生辦公室、大學官網等網站上將所有相關信息都及時公布。公開的內容包括評估的指導文件,高校的評估結果,高校提交的參評資料,TEF小組的評估意見等。
(二)教學卓越框架的局限
1.評估指標存在的局限
TEF的指標并沒有直指教學質量的本質。一半的核心指標是以滿意度為測量標準,反映的是作為顧客的學生的利益。滿意度是一個來自營銷界的衡量標準,過度的商業化可能會使大學的教學行為蒙上功利主義色彩[8]。此外,學習關系要求學生經歷一個可能是不舒服的學習過程,學生想要的東西也許是“反教育”的。TEF的另一半核心指標是對結果的評估。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學質量或學習質量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大量與教學無關的因素也會影響學習成果,如學生的社會背景等。
2.評估過程存在的局限
評估過程中存在一些公平性問題。TEF沒有充分反映英國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及其不同的使命,傳統意義上的高等教育院校在評估中更占優勢,獲獎高校中有58.01%的院校為傳統意義上的高等教育院校[9]。規模較小的院校在評估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其人力資源、辦學資源相對較少,這就面臨著統計上的困難。TEF還忽視了一些特殊的學生群體,比如國際留學生不包括在就業或深造指標中,留存率指標對非全日制學生的意義可能不大,就業指標可能沒有反映出非全學生和成人學生的全部學習成果。
3.評估結果存在的局限
評估結果與學費直接掛鉤,不同級別的學校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上漲幅度權限。政府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刺激高校重視教學,但客觀上學生承擔巨額貸款才有機會進入高等教育殿堂,在此情況下,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入學公平的美好理想恐怕難以實現。此外,卓越是一個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概念。在一個普遍優秀的群體中,優秀也不再是優秀,而僅僅是正常。TEF旨在鼓勵所有高校追求教學卓越,但事實上,除了提供各類獎章,為學費漲價提供合法理由,TEF似乎并沒有做出更大的貢獻。而獎章的廣泛使用,最終也會使其變得毫無意義,TEF僅僅提高了教學質量的底線,“卓越”將成為代表表現一般的詞匯。
(三)教學卓越框架的未來走向
1.學科教學質量評估
學科教學質量評估旨在為學生提供院校的具體學科的教學信息,力求反映不同院校不同學科之間的差異,并提高所有學科的教學水平[10]。學科評估是在院校評估的基礎上開展的,二者在評估主體、評估流程、評估結果等方面存在相似之處。但學科教學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發生了一定的調整,在“教學質量”方面增加“學生的聲音”,在“學習環境”方面增加“教學資源”,在“學生學習成果與收獲”方面刪除原有的“就業或深造”,新增“持續的就業或繼續學習”及“高于中位數收入水平及更高層次的學習”。
2.研究生教學質量評估
按照原定計劃,2020-2021學年將開展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質量評估,TEF 將成為英國首個全國性的研究生教學質量評估政策。但由于院校層面評估尚有問題難以解決,學科層面的評估推進緩慢,以及疫情等外在因素的感染,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尚未展開。
3.新框架的建立
專家組提出了建構教育卓越框架(Educational Excellence Framework,EdEF)的設想。教育卓越框架主要關注教育經歷和教育成果兩大方面,前者包括教學環境和學生滿意度,后者包括教育收益與畢業生成就。學生滿意度和畢業生成就的測量將借用現有調查的數據,而另兩項指標將開發新的量表進行調查。教育卓業框架不僅進行總體評價,還將對四個方面分別進行評級,評估結果分為“優秀”、“高度贊許”、“贊許”以及“符合英國的質量要求”四檔。
四.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估的啟示
TEF評估是英國高校教學評估模式的一項重大改革,為我國高校教學評估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第一,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評估理念。我國高校教學評估強調以學生為本,但是在具體的評估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中心地位彰顯不足。教學評估的重點應落在學生學習體驗、學習成果上,關注學生的利益訴求,基于學生發展設置評估指標,涵蓋學生入學到畢業后續發展的動態全過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估的實際過程中。
第二,建設和完善高校教學質量信息數據庫。TEF評估的一大創新在于使用已有的評估數據,但建立了全新的評估體系。我國現有的教學質量信息數據庫,如“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國家大學生學情調查”、“中國大學生就讀經驗調查”等項目應不斷改進和完善[11]。用時,也要注重對評估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深度挖掘已有數據的價值,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調查。
第三,增強教學評估的透明性。一方面,教學評估的結果需要透明公開。我國目前的教育教學評估,僅僅在官網上公布了學校自評報告和各省大學教學的總體情況報告,評估結論和專家考察報告均無法查看。高校教學評估的指標和結果報告不僅要面向政府和高校,也要向學生和社會公開。另一方面,要保證教學評估過程的透明性,使評估活動受到學生、教師、社會等的監督。
參考文獻
[1]劉興凱,左小娟.英國大學科研影響力評估機制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5(08):67-71.
[2]蘇旎.英國高等教育學費政策的歷史沿革[D].蘇州大學,2014.
[3]付維亮.中英高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20.
[4]鄭浩.英國教學卓越框架(TEF):理念、標準與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7,44(08):90-104.
[5][6]黃道主,劉艷琴.英國教學卓越框架評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34(04):84-96.
[7]OfS.TEF outcomes[Z].London:Office for Student,2021:01.
[8]徐慧.英國大學協會呼吁停止教學卓越框架的學科評估[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8):74-75.
[9]薩利·威爾,許悅.英教學卓越框架引發學界質疑[N].中國科學報,2017-06-27.
[10]李國強.英國“教學卓越框架——專業教學質量評估”試行[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19):73-74.
[11]徐立清,崔彥群,郝丹.高校課程學習體驗評價研究述評及展望[J].中國大學教學,2020(10):87-91.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