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式教學方法影響著當前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與時代接軌,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信息技術進行知識點的導入、講解和總結,用信息技術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基于此,文章對信息技術視角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高中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在高中階段,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需要學生投入足夠多的精力才能學好。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具有繁雜、晦澀難懂等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水平,教師應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完善學生的認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基于此,筆者分析了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提出了幾點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當前高中數學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不難發現,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而言,在難度上有大幅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部分學生未能養成健全的數學思維,也沒有獲得縝密的數理分析能力,因此在數學學習中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導致學生無法提升數學成績,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從長遠來看,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極為不利的。同時,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是通過知識點引入、知識點講解及擴展練習等手段,來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知識的具體應用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對而言較為低效,學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才能夠徹底理解數學知識的具體內容。這很可能會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信心。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水平就更加難以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數學教學的益處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具象化講解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僅憑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難以實現上述目標的,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直觀便捷的特點,為學生展示相應的數學情境、演示相應的數學模型,通過引出數學問題、總結歸納數學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速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借助網絡優質教學資源,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全方位、立體式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趣味性,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優化信息技術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凸顯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高效便捷的優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資源豐富的特點,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繼而引發學生思考,并在情境中列舉相應的知識內容,給予學生啟發和感悟,在增強學生體會和加強學生印象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所展示的內容進行深層次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函數的應用”這一章節時,考慮到本章節需要學生掌握函數的基本應用方法,找到函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小明的父親貸款10000元,年利率為2.8%。貸款按照復利進行計算,3年后,小明的父親計劃還清這筆錢貸款,請問此時小明的父親需要還多少元?N年之后呢?這種應用類的題目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教師應首先給學生指出關鍵知識點:“復利就是第1年的本金與第2年的利息之和。”然后引導學生算出第2年的本息之和,即10000×(1+2.8%),以及第3年的本息之和,即10000×(1+2.8%)×(1+2.8%),最終得到結果為10567.84元。同樣地,假設還款時間為第N年,那么其函數關系應當為Y=10000×(1+2.8%)N-1。先通過信息技術引入知識點,然后進行教學,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講解重點知識,提升學生認知
高中數學內容中深奧的知識點和邏輯性較強的概念,對學生而言是較難掌握的。主要原因是這部分內容相對抽象,學生很難通過表面現象理解背后的邏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相應的模型,將抽象的知識點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方便學生進行思考和感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時,由于本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一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呈現等差數列的基本形式:a-a1=c(c是常數)。接著,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列出“1,3,5,7,9,11…”讓學生思考數列中的數字有什么規律?此時,教師再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數字之間的關系,學生經過思考就會發現第1個數字為1,可以用2×1-1算出,第2個數字為3,可以用2×2-1算出……最后學生就能夠總結出此數列的通項公式為2×N-1(N為第N個數字)。利用信息技術講解重點知識,能夠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微課,滿足學生需求
高中數學的知識點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而言,繁雜且豐富,而一節課的時間短,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只能重點講解部分內容。為了保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應當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針對本章節的微課,在微課中通過展示知識點或引入例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相對快速地理解、吸收這些內容。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由于知識點相對較為復雜,為了幫助學生系統性地理解這些知識點,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教學微課,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內容,在課后引導學生回顧這些內容。在微課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假設d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r為圓的半徑,當直線和圓相離時,AB與圓心O相離,則d>r;當直線和圓相交時,AB與圓心O相交,則d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的優勢,并學會巧妙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框架,從而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提高數學成績。另外,教師還應當避免在教學中過度依賴信息技術,防止教學初衷的背離和教學目標的偏離。 參考文獻 [1]楊志鵬.利用信息技術創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J].科幻畫報,2021(12):73-74. [2]張兆喜.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深度融合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34):36,38. [作者簡介]徐燕(1988—? ? ),女,四川合川人 ,吉安市白鷺洲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