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玲云
一份優質的教學設計及教案必須結構完整、環節清晰、目標明確、方法合理、策略得當、設計巧妙。據此分析,本節水平三(六年級)《肩肘倒立》的教學設計及教案質量較高,整體格式規范、文本清晰、表達流暢、筆觸細致,充分體現了執教教師的教學和文字功底。
一、教學設計閃光點
(一)圍繞核心素養,注重以學為本
本節課的執教教師緊密圍繞《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高度關注對學生體育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授課的教材內容理解分析準確,對授課對象六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恰當。整個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維度設定目標,注重選擇有效且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執教教師能從學習者的需求出發,分析預判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采用適宜的教學策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激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教學設計與教案,可以看到本課執教教師對“肩肘倒立”的教學進行了深度分析與思考,認清了技巧與游戲單元教學計劃第2課時應該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教會、教好。通過教學設計與教案,可以看到設計者基于學生發展的角度,認真分析了教學應如何切入新知、拓展練習、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助力學生快速掌握“肩肘倒立”動作技能。
(二)突出重難點,注重問題解決
該教學設計最大的亮點是以“問題”為主導,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反復實踐、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預設的“問題”,為學生創設一個個發現、探究、實踐的具體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最終解決問題,更直觀地理解動作要領,更快速地掌握技術動作。
如,本節課的執教教師分析了肩肘倒立教材內容,對應動作技術要點“快速后倒、舉腿翻臀、夾肘支撐,立腰展髖”,設計了“如何倒得快””如何壓得住”“如何撐得穩””如何立得直”4個核心問題。這4個核心問題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及時引發學生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教師以這4個核心問題為牽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4個核心問題的牽引下,循序漸進地進行針對性學練,從掌握分解技術動作到掌握完整技術動作,從在他人幫助下完成肩肘倒立到獨自完成肩肘倒立,令技術動作的形成水到渠成。
(三)落實學練賽,注重有效方法
本節課《肩肘倒立》教學設計重視“學、練、賽”的落實,設計巧妙、環環相扣、方法科學。
1.巧排熱身,輔助教學
本節課準備活動部分,教師在熱身操練習中,特意將“撐腰夾肘、體前屈、繃腳尖”等動作融入其中,將準備活動與主要學習內容之間形成動作關聯,為新授技術動作的學習做相應的鋪墊與輔助。
2.巧設場地,組織有序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中,組織形式與場地設計安排比較合理,既注重了組織形式上的整齊美觀、靈活恰當,又考慮到了教學過程中的簡潔與實效;既有助于教師有序組織教學,減少不必要的組織隊形調動,又有利于學生根據學習需求,在學練動作技術過程中隨時進行自主學練或互助合作之間的切換。
3.巧用器材,一物多用
本節課整個教學中實現了器材的“一物多用”,體操墊在整節課中得到了充分利用,體現了多功能性。在教師的設計中,體操墊既是學生練習動作時的安全保護墊,又是突破動作難點的輔助教具。
二、完善教學設計的建議
(一)調整目標表述
“目標統領一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學要實現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變。就課時目標而言,有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習目標才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實施”部分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合理制訂“學習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否達成學習目標是衡量一節課是否有效的最佳標尺,要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最終指向的是學生是否學會。建議教學設計者根據《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在表述“學習目標”時,明確主體是學生,行為動詞要采用主動語態,如,學生能夠說出……學生可以做到……。
(二)調整運動負荷
《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實施”部分的教學建議中,明確給出了科學設置運動負荷的具體要求,即每節課群體運動密度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不低于50%;每節課應達到中高運動強度,班級所有學生平均心率為140~160次/min;每節課應有10min左右體能練習。建議教學設計者對照《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教案中的“預計練習密度”和“預計心率”進行相應的調整。因學練“肩肘倒立”動作運動強度并不大,可以考慮在體能練習環節增加運動強度或運動時間。
(點評人系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中小學體育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