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
摘要:小學五六年級是激發學生創作激情、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個性化日記的創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審美情趣。本文從個性化日記的特點、主題選擇、書寫步驟三個角度,結合日常教學實踐經驗,詳細介紹個性化日記的寫作指引,以期引導學生通過書寫個性化日記提高創作熱情,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日記;作文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語文作為一門積累型學科,博大而精深。如何在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世界里獲取縱橫四海、所向披靡的“神兵利器”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個性化作業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個性化作業是集積累、練筆、讀書、剪報、圖畫等于一體的綜合性作業。這樣的特色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寫下點滴感悟,記錄人生腳步,讓靈感伴時光飛舞。
1? ?個性化日記的特點
小學高年級階段正是激發學生創作熱情、提升語文能力的“黃金時期”。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每次接一個新的班級,就首先著力打造奇、趣、豐、美等的個性化日記天地。五六年級兩學年的四個學期里,在完成正常作文寫作的基礎上,筆者安排學生完成了100篇日記。與“嚴肅面孔”的應試作文不同,個性化日記像一個神奇的“熱帶雨林”,有著各種不同的風景,每種不同類型的日記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收獲。
作為語文學習積累與運用的集大成者,個性化日記集中體現著奇、趣、豐、美四大特點。“奇”在奇思妙想,“趣”在妙趣橫生,“豐”在豐富多彩,“美”在美輪美奐。從稚嫩到成熟,從平凡到精彩,篇篇日記記錄下了學生一路的努力與成績,也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天地。
2? ?個性化日記的主題選擇
圖文并茂的個性化日記涵蓋的文章類型較多,表現手法多樣。在實踐中,要重點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創作個性化日記,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審美情趣。
第一,生活隨筆。指導學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變成文字,用日記寫下點滴感悟,將轉瞬即逝的靈感化為有形。讓學生學會記載歷史,讓思想情感不斷走向豐富和成熟,讓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凝結成最美的文字,配上精美的畫面,表達出學生對世界美好的體會。
第二,思想火花。通過感想日記教會學生捕捉思想的火花。看一則新聞,讀一篇文章,看一幅漫畫,聽一則新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把觀點寫出來。
第三,故事改編及擴縮續仿寫。名作的改與仿是迅速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法寶,在日常寫作安排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故事改編,讓他們穿越時空,來到蘇武牧羊的北海邊,見證“雪地又冰天,苦忍19年,大節不稍虧”的愛國情懷;讓他們陪著年過八旬的賀知章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體會那“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淡淡憂傷。而擴縮續仿寫則給了他們寶貴的機會去改編情節、修訂命運。 不同人的筆下有著不同的精彩,文學的魅力開始植根于學生的心靈。
第四,想象天空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段旅程,一次想象,一個希望,一種思考……筆者一直告訴學生,在個性化日記的世界里,你可以是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可以是自由來去的神仙,可以是月亮上的一塊石頭,可以是夜空的一顆星星,可以是南極的一塊冰,可以是亞馬孫河的一滴水……而學生也因為擁有了想象的天空而更加熱愛個性化日記這項作業。
第五,名著延伸。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而古詩詞則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明珠。筆者堅持指導學生對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等進行挖掘,不僅使學生充分感受名著的魅力,而且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
3? ?個性化日記的書寫步驟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在個性化日記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對寫作的理解與運用,進而完成學生整體大語文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還要帶領學生探索采用三大階段六大步驟法,循序漸進地完成“積累—思考—選擇—寫作”的過程轉化。
3.1積累階段:從“博”到“約”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日常的有效積累是為今后學業鋪平道路的有效途徑。而“有效”二字的實現則可通過“博”到“約”的過程來完成。
3.1.1博觀
名著+名篇+古詩詞等內容的整合式讀書。
有針對性地指定學生的閱讀書目,包括可供泛讀的名著,可供精讀的名篇,可供賞析的美文等,并結合閱讀手冊,降低名著閱讀的難度,提高閱讀質量。同時,通過讀書卡片的形式呈現讀書成果,學生熱情高漲。一篇篇“巨作”從學生筆下誕生,雖文字稚嫩,評價膚淺,甚至有些離奇,但學生有想寫的愿望,有樂寫的勇氣,焉知日后不會有宏偉巨著誕生?
3.1.2約取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具備了一定知識積累的情況下,如何去粗取精,真正形成價值信息集群呢?在這個問題上,筆者采用了“思維導讀”+“精耕細作” 的方法提取關鍵價值點。結合“四大名著”《蜀相》《訴衷情》《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古詩詞板塊的學習,拓展開發“四大名著人物精析”“走近諸葛亮”“陸游其人其詩”“辛棄疾其人其詞”等個性化作業。在學習古詩的同時,對詩人詞人的一生及創作歷程有了深入了解。
3.2實戰階段:從“仿”到“創”
對于這一寫作階段的孩子來說,基本的寫作規則已經有所掌握,但是更深層次的寫作技巧及寫作水平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于是,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帶領學生從“仿”到“創”,幫助其找到寫作大門的金鑰匙。
3.2.1仿寫
首先,學其法,精品仿寫。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訓練手段,既能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也能提高其寫作技巧,發展創造思維。
其次,感其文,文章補寫。補寫既充實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豐富了人物的形象。
再次,延其后,故事續寫。讀完一篇好文章,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聯翩。續寫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故事發展下去的結果,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新奇大膽的設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最后,明其義,情節擴寫。如學習《蘇武牧羊》一課后,開發練筆“蘇武的故事”“蘇武牧羊節不辱”,就是把課文中寫得比較概括簡略的情節加以擴充拓寬,使之具體詳盡的練筆方式。
3.2.2創新
好的模仿與借鑒是寫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具體寫作內容,為學生開發指導卡片,降低寫作難度,激發創作靈感,促進其良性思考。
3.3反思階段:從“分”到“總”
“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智慧與靈感的碰撞,是快速提升自我的有效辦法。個性化日記的流轉分享,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進行評閱批改、互動交流。角色的轉變,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使其積極主動地做到取長補短,獲取最有價值的成長養分。
紙短而情長。個性日記形式不拘,不用去想文章的格式,自由靈活,有話則長,無話則短。100篇不同類別的日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遣詞造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審美能力,同時提升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經過多屆學生的實踐,筆者發現,這項作業的開發將學生帶入了一種全神貫注的思考狀態,有助于馴服脫韁思緒,變被動為主動,改善其注意力。同時,個性化日記是處理情緒問題和提高自我意識的重要方式。這個過程讓學生懂得了換位思考,能夠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并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其發掘出各種全新的創意。另外,表達性寫作也是療傷的過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能夠通過個性化日記,緩解由于糾結和思慮過度或胡思亂想而產生的壓力,可以跟自己說說心里話,讓心情得以沉淀。
日記一小筆,人生一大步。感謝個性化日記本,永遠地記錄下了每個精彩的成長瞬間,讓每個孩子他年回望,記憶猶新。
參考文獻:
[1] 蔣軍晶.讓孩子學會寫作[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2] 管建剛. 我的作文訓練系統[M].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