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葉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講,其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實際教學中,該課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學生重視不足、知識過于抽象、教學方式死板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直接影響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學領域有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出現,其中分層教學模式受到很多老師的青睞,在實際教學中也取得較好的效果。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方式的針對性更強,教學質量、效果得以顯著提升。本文首先研究了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情況,然后探索了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最后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法的措施予以分析。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不合理
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直接關系學生學習的情況。當下,受限于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執教方式過于生硬,主要借助口頭傳授。老師在講臺上生硬地講解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生則死記硬背,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對這種教學方式感到厭煩,連帶厭惡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事實上,就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初中生反映課堂學習氛圍不足,過于死板,難以引起自身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再者,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有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沒能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內容,學習浮于表面,難以深入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導致學生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直接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其對外界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興趣較足,但是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導致學生認為學習過程非常枯燥,學習方式較為單調,一些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不僅如此,由于初中生尚未科學構建認知體系,沒有充分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認為該課程僅僅是輔助作用,不如語文、數學等科目重要,因此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投入精力不足,學習質量不高。從初中生自身角度而言,學生在這一階段很難完全認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時較為敷衍。如果老師不能及進改變學生的這一情況,必然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態度。
(三)沒有深入開發課程教學資源
縱觀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老師的教學主要依托理論知識開展教學活動,較為重視教材內容,卻沒有結合學生、學校等的實際情況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尚未有效滲透時政法規等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知識學習的廣度不足、深度不夠。由于學生接受知識受限,因此在課堂上難以對該課程產生共鳴。這就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依托書本知識,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以免學生長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開展學習,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借此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分層教學的重要性
(一)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桎梏下,很多老師采用“填鴨式”的方式組織教學,課堂上不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個體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尚未被認真對待。分層教學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基礎,根據學生目前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滿足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不僅如此,分層教學模式起點較低,教學層次較多,因此學生在分層教學課堂上均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初中時期作為學生發展的關鍵階段,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進行培養。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講,引入分層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依托學生的適應性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教學模式依托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科學劃分學習小組,根據小組情況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在目標指引下,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獲得相應的知識,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獲得相應的指導,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三、分層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一)教學目標分層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老師要想使用分層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應該劃分教學目標的層次。一般情況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劃分教學目標層次的方式有以下三種:(1)全面了解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是非觀念、學習需求等多方面情況予以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劃分教學目標層次。(2)在劃分教學目標層次的時候,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應該對針充分考慮針對性,不僅需要保證目標分層,還應該考慮教學目標是否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具體的問題。比如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會存在叛逆的情況,很多初中生在該時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家庭親子關系趨于緊張。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可以結合這一實際情況,依托實際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致力于引導學生正視青春期,學會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3)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初中生的層次不同,其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時候,一般從低層次開始,慢慢向高層次過渡,不斷提高相應的難度。另外,對相同層次的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區分,以便于學生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向高層次進發。
(二)分層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應該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分層教學,良好地處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正確對待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客觀差異性,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方案,讓各個層次的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實現整體性的提升。完成分層以后,老師需要對學習任務予以劃分:對基礎不足的學生,老師引導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老師引導其理論聯系實際,開展社會調研活動等,自主探究相關課題,以此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分組
分層教學的重點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組建相應的學習小組。完成分組以后,老師要根據學生所處的層次對教案進行劃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內容。老師要科學管理分組,要想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日常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等方式,將相同能力的學生劃分至同一小組之中,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分組。不僅如此,老師在課堂空間中還可以讓相同層次的學生坐在一起,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學習和探討,引導所有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這樣的形式,還能激發相同層次內學生的競爭,在班級內形成良性競爭,以便于更好地推進知識的學習。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而言,分組是實施分組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只有科學、合理地劃分學生的層次,才能更好地推進分層次教學活動,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強化作業的針對性布置
初中生存在客觀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作業布置的時候教師要秉承因材施教這一原則,和初中生認知規律、性格特點等相匹配,順應學生知識認知的規律,對知識難度、梯度予以重視,讓學生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方式學習知識并運用知識。老師應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基礎、興趣、愛好等情況自由選擇,這樣才能盡可能避免影響學生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設計三種類型的內容,即拔高題、中等難度題和基礎題,不同層次的題目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只有完成基礎題型,才能挑戰中等題型,以此類推。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還能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多元評價標準
對老師來講,通過課堂評價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而學生經過科學合理的評價實現全面發展。因此,這就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務必構建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因此,在對評價體系予以構建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依托以下幾點開展相應的工作:(1)多元化評價主體。教師不能根據一場考試、一張試卷或者自己的喜惡評判學生,這種評價模式局限性太大,教師可以引入學生自主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學校評價等內容。(2)對學生評價時要多角度進行。比如A學生對道德相關的知識較為喜歡,但是法治成績卻不甚理想。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對該學生的優點予以挖掘,在肯定優點的同時辯證地看待其缺點,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3)多元化評價方法及形式。老師要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作出評價,改變一兩次考試決定學生整個學期成績的情況。
四、結語
對初中課程體系來講,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受限于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引入分層教學模式,切實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