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安全教育是實現民族復興與“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高校在教育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對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尋找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為更好地開展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國家安全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邊疆民族;高校教學;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4-0028-04
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貫徹好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政策,于國于黨于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家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四川省公安廳于2022年4月14日發布多起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典型案例,分別為侮辱國旗罪、微信失泄密典型案件、散布謠言被依法限期出境案、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物品案、宣揚恐怖主義案以及組建非法組織尋釁滋事案等6項具體案例,這些案例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緊密相連。當前的國際形勢正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我們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中,世界呈現多極化、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趨勢,新的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正在加速形成。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做好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工作是重要且必要的,而高校是執行國家安全教育相關政策的一線,要持續地做到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好大學生的整體國家安全觀,幫助大學生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成為國家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尤其是我國邊疆地區具有民族多樣性、區域遼闊的特性,邊疆地區的大學生相比內陸地區更易成為敵對勢力的滲透對象。本文在梳理相關研究后,對國家安全教育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然后從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并針對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國家安全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近年來,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系日益緊密,互動也愈加頻繁,影響也越來越深入和廣泛。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搖籃,做好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需要不斷培養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觀念,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精神,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國家安全的保護工作中,更好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
(一)國家安全教育的概念
國家安全指國家領土完整、政權、主權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具體來講,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極地安全、深海安全等內容[1]。國家安全是國家的根本所在,國家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關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國家安全是個人安全的前提,沒有國家安全,就不可能有個人安全。另一方面,國家安全有賴于每位公民的自覺維護,因此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神圣義務,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做有損國家安全的事情,并自覺與一切損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斗爭[2]。我國憲法第五十四條、《國家安全法》第三條中都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國家安全教育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將有關保障國家安全的相關內容對受教育者進行告知,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受教育者的國家安全意識,提高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在國家安全問題越來越復雜的今天,大學生必須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學習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知識,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成為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覺維護者。國家安全教育是我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健康發展的保障,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需要,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
(二)國家安全教育的意義
國家安全教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的文化、科技以及信息等安全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在全球化趨勢下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有益于保障我國的國家安全。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能使學生通過教學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學生自發保護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全的意識[3],有益于提升大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自發保護國家安全。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意識的培育能使學生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引領學生重視國家和民族尊嚴,增強民族自豪感,把愛國之心轉變成報國之行,時刻關注國家的安全和發展,有益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國家的快速發展,需要大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用正確的知識和思想引導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大學生來說十分必要,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國家安全的教育能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家國情懷,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現狀
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保障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但目前邊疆民族高校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存在教育隊伍素質不高、安全教育機制不完善、教學過程中重管理輕教育的情況。
(一)國家安全教育隊伍素質不高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師的教學素質以及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教學的結果和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但目前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的高校在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情況,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不足,相關教學內容不具有針對性,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創新度不足[4-5]。其次,在教學活動中,相關教師自身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認識不足,對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以及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自身的素質不高,對相關的知識以及政策解讀失誤,導致在對大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傳達了錯誤的知識,甚至存在對相關內容解讀不完整或解讀過度的情況。部分教師政治素養較差,對危害國家安全的意識以及事件分辨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
(二)國家安全教育機制不完善
教育機制由教育的層次、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功能等類型組成,教育機制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對教學的形式以及師資隊伍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6]。但目前邊疆民族地區的大學在進行國家安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存在安全教育機制不完善的情況,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在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多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學生很難對國家安全的相關理念以及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易出現敷衍應付的情況,嚴重影響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7]。同時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在國家安全教育中對于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計缺乏統一安排,教學內容隨意,教學過程缺乏規范,最終影響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的質量。
(三)教學中重管理輕教育
部分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存在重管理、輕教育的情況,在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實際的國家安全教育進行落實,在管理的過程中更重視對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管理,但在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落后,導致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受重視,教學過程沒有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同時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資源不足,師資體系不完善也導致國家安全教育在邊疆民族地區的高校中沒有被真正落實。
三、提高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質量的措施
要想提高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質量,應提高國家安全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國家安全教育氛圍,完善國家安全教育機制,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創新教學方式,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質量。
(一)提高國家安全教育隊伍素質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邊疆民族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質量,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國家安全教育隊伍的素質水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應加強對自身教學能力及政治素養的提升。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對國家安全教學的重視程度,理解國家安全教育對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8];課外加強對國家安全相關知識的學習,主動學習最新的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加強對政治熱點的關注,能對政治熱點事件產生一定的見解,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的內容,優化教學的流程,能主動將最新的國家安全知識同課堂教學內容相融合。其次,學校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能組織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研討會和學術會議,傳達最新的國家安全教育知識以及相關的教學要求,對近期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評價;開展學術交流會,提供教師之間學習交流的機會。
(二)營造良好的國家安全教育環境
在對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國家安全教育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政府加強對民族政策的宣傳力度,營造積極的民族團結氛圍,在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管理中,增強群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形成民族凝聚力,為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國家安全教育環境。其次,在對邊疆民族地區安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針對地區教學的質量及師資力量提供財政支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優化教學管理的結構。
(三)完善國家安全教育機制
首先,要在教學管理活動中完善機制,創新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向學生傳達相關的違法案例以及最新的國家安全政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具體的事例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此外,結合最新的時政案例,能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覺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其次,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豐富教學內容,結合最新的政策以及時事熱點,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9]。在對國家安全教學的管理中,要優化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使國家安全在實際教學活動的教學流程以及教學效果的檢驗更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
(四)發揮好思政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教育部于2022年3月17日舉行了“介紹三年來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工作進展成效”新聞發布會,會上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強調更加堅定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國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本教學內容,旨在對學生的思想品質以及政治素養進行培養,通過對政治理論以及唯物史觀等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政治立場[10],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切實加強學校思政課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把學校思政課和課程思政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對國家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將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同國家安全的相關內容進行融合,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收能力。
(五)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
提升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質量,應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知法、懂法,法律知識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關注我國國家安全。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結合實際的案例,將相關的法律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通過開展討論會等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在談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對我國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的學習,能幫助學生理解國家安全的內涵,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國家安全是國家發展以及國家從事一切活動的保障,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能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在進行教學時要提高國家安全教育隊伍素質水平,政府要加強對民族政策的宣傳力度,營造民族團結的和諧氛圍,在教學活動的管理中將相關的教學內容同實際的教學活動進行融合,創新教學形式中要完善國家安全教育機制。此外,教師要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強軍鋒,邵榮華. 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現狀探析[J]. 青年時代,2019,1(08):211-212.
[2] 柏華明. 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學生校園人身傷害事件防范與對策研究——以文山學院為例[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3):235-237.
[3] 黃東升,韋光. 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調查與對策[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6):23-27+ 50.
[4] 鐘國云. 一帶一路背景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探討[J]. 青年與社會,2019(31):02.
[5] 李焱,許欣,謝宜勤. 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方法研究[J]. 大學,2021(02):88-89.
[6] 韓榮玉,柏華明. 云南邊疆民族地區非傳統安全國防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滇東南地區為例[J]. 文山學院學報,2021,34(02):76-82.
[7] 康豪. 增強邊疆地區大學生國家安全觀念的對策研究——以德宏職業學院為例[J]. 學園,2019(10):03.
[8] 王郁,敬瑞霞,黃鐵軍. 地域文化視角下大學生國家意識教育的建構——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為例[J].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03):126-128.
[9] 賀磊,孫倩. 非傳統安全視野下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國家文化安全教育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8):47-48+51.
[10] 張俊. 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國防觀的特點及其成因分析[J]. 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1(03):78-81.
(薦稿人:王偉,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作者簡介:曾里(1986—),男,碩士,廣西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一帶一路”、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