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等重要的社會職能和歷史使命,其中高校共青團在服務學校、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發揮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同時它還承擔著團結、引領青年學生的責任,是中國共產黨聯系青年學生的重要橋梁與紐帶。思想引領工作是高校共青團最重要的任務,不僅組織、引導并教育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讓青年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和如今的社會現實,并在實踐中學會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我國在特定發展階段中的各種問題,因此,黨史教育作為一個關鍵學習專題是不容忽視的部分。鑒于此,文章立足新時代,分析高校共青團強化黨史教育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共青團;黨史教育
中圖分類號:D29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4-0064-04
當前,我國高校共青團在黨史教育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開展活動前的調查溝通還存在不足,同時高校共青團對黨史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認識也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加大活動調查力度,并確保黨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高校共青團的內涵和任務
(一)內涵
高校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引領先進青年的黨群組織,也是眾多青年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信念的實踐學校,為黨和國家儲備了大量的青年后備力量。
高校共青團在充分發揮其橋梁作用的同時,也在積極培育優秀團隊,并堅持引領青年團員不斷學習,使其保持思想的進步性。我國進入新時代后,發展面臨新形勢,這也為高校共青團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正確引領高校青年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就成了新的時代課題,同時也需要高校共青團進行積極的探索[1]。
(二)任務
高校共青團在新時代的主要任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高校共青團需要通過黨史教育來不斷引導新時代青年堅定不移地聽從黨的號召,跟隨黨的前進步伐,需要通過黨史教育強化青年對我黨方針、政策、路線的執行能力。此外,還應借助黨史教育,不斷為我黨培養、儲備并輸送大量的青年人才與干部。其次,高校共青團還必須發揮出在青年社會組織中“國家隊”的作用,才能使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青年肩負起共青團光榮使命和團結青年主力軍時,能夠發揮出更明顯的引領作用。也唯有如此,才能讓青年團員明確地知悉中國共產黨的過去與未來,從而堅定前進的方向,這也是高校共青團開展黨史教育的現實要求與根本目的。
二、新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加強黨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傳承紅色基因,抵制不良風氣
高校青年通過對黨史的學習,可以自覺抵制當前的不良社會風氣,逐漸形成高尚的政治人格,并不斷傳承紅色基因[2]。高校青年學生學習黨史,全面充分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背景以及黨在歷史上留下的功績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進而自覺傳承紅色基因。黨史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在發展建設過程中留下的奮斗史,更蘊含著豐富厚重的精神資源,這些偉大的精神經久不衰。但是目前,隨著國內社會文化環境的“泛娛樂化”,黨史領域的內容已經成為重災區。很多文化產品都變成了娛樂化的產物,一些惡搞和野史的出現,不僅傳遞了錯誤的歷史觀,更使得歷史虛無主義得以大肆宣揚,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受到了沖擊。通過黨史教育,高校青年得以真正了解到歷史的真相,感懷偉人們的功績,并從中不斷汲取歷史經驗。如此,高校青年方能用端正的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去看待過去的歷史事件以及當下的社會事件,從而有效抵御各種社會不良風氣,并傳承優秀的紅色基因。
(二)形成正確價值觀與愛國熱情
通過黨史學習,高校青年可以逐漸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同時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信念,繼而激發青年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積極情感。因為高校青年是我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的人生理想與信念以及對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感、社會價值觀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國家未來的前途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校共青團必須加強黨史教育,使高校青年知曉無數共產黨人在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過程中做出了無比光榮的犧牲,并了解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為何要堅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初心,從而明確其自身在新時代的責任與使命。唯有如此,才能燃起高校青年心中的愛國熱情并使其堅定不移地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通過黨史教育可以讓高校青年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樣一來,青年們便能夠學會正確看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從而將個人的志向與家國命運相連,繼而當他們真正投入到了社會主義的建設中時,其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也會實現完美融合,從而迸發出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3]。
(三)增強抗壓能力積極面對生活
黨史教育有助于高校青年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更加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現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高校青年在共青團的引領下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艱辛奮斗歷程。高校青年在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所面臨的種種艱辛與困難的同時,也能夠看到共產黨人始終在堅守著初心,即便是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低潮后,仍然堅持做到了不畏艱難、勇于拼搏。共產黨人始終都沒有屈服,他們在挫折中前行,最終取得了勝利,帶領人民成立了新中國,并且驕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樣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高校青年從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并以此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高校共青團引領青年團員們學習黨史的意義就在于此,青年們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勇敢面對困難,并堅定戰勝困難的決心,在增強自身抗壓能力的同時,也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韌性,從而即便是身處逆境也能產生昂揚的斗志與極大的信心。唯有如此,新時代的青年們才能夠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三、新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加強黨史教育的不足之處
(一)黨史教育的活動開展不夠規范
新時代的高校共青團在開展黨史教育活動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要問題就是教育的教學定位還不夠明晰。雖然高校共青團可以根據黨和國家對新時代青年的培養要求而制定出較為明確的黨史教育目標,但是具體的教學定位還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
部分高校認為,黨史教育并沒有特別之處,所以不需要單獨開設,但也有部分高校共青團主張單獨設置黨史教育課程,因其認為黨史教育與普通的思政課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區別,故而在這一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同時還有教材與資料的使用上,同樣存在著是需要單獨出版專業的黨史教材,還是繼續采用現有的思政教材的分歧。主要體現出了各個高校共青團對黨史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認識水平有所不同,從而便直觀地反映在了教學定位這一表面問題上。
其次,部分高校共青團與其他組織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在開展活動時常常出現形式主義和重復活動的問題,這體現出了各個組織之間沒有互相了解,甚至沒有做好活動前的調查,從而無法調動起高校青年的學習積極性,暴露了整體活動規劃方面規范性的問題。
(二)黨史教育在方式上創新性不足
即便是進入了新時代,我國高校共青團在進行黨史教育的過程中,由于重視程度不夠,仍然采用過去老舊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4]。因為黨史教育具有其本身的獨特魅力,而高校青年學生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陳舊而無法激起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創新性的教育方式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黨史教育在給予學生自我展示和自主思考機會的同時,還應結合新時代的特點,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來獲取相應的知識,比教師采用的傳統授課方式更為高效。但是部分教師沒有積極利用新媒體,也沒有將互聯網的概念融入黨史教育中,使得黨史教育的開展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
(三)黨史教育的范圍小重點不突出
在新時期,高校共青團的黨史教育應該做到全面鋪開,并在高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才能發揮黨史教育的積極作用。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共青團開展的黨史教育,其教育對象一般較為固定,都是共青團內的青年學生團員、黨員、教職工黨員和部分積極分子,而普通青年學生和其他人員沒有較多的學習機會,使得黨史教育的受教育群體有一定局限性。不僅如此,針對黨史教育的重點團黨群體,高校共青團在開展黨史教育時,也沒有將群體進行精準分類或組織不同的學習小組,主要將課程集中在思政教育方面,故而教育的針對性不強,重點也不夠突出。
(四)黨史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夠完善
高校共青團在制定黨史教育的教學大綱時,可以根據中國共產黨的黨史教育計劃和高校自身的教學資源制定較為清晰的教學大綱。而具體的教學內容本就是重要的黨史教育資源,需要積極落實“五史”教育,以突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黨史教育特點。但是現階段,由于部分高校共青團的黨史教育人才匱乏,而部分非專業教師很難把握好黨史教育的具體教學內容,且針對部分歷史事件的分析與理解仍存在不準確的現象,從而無法傳遞更為理性的黨史教育理念。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黨史教育的內容,這樣才能將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初心使命史和政治鍛造史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四、新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加強黨史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宣傳
為了擴大黨史教育對象的范圍,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加強教育宣傳工作。除了高校共青團自身的教育宣傳外,還需要聯動地方的教育部門和黨史部門,形成積極的教育合力,不斷擴大群眾基礎,做好黨史教育宣傳工作。首先,學校要提供基本的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黨史學習氛圍。相關教育單位則要創新黨史的宣傳載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線上線下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多平臺推廣。而高校共青團應利用校園文化墻、宣傳欄、校報,乃至高校共青團本身的自媒體公眾號等做好面向全體教職工及青年學生的黨史教育宣傳,并積極傳達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從而做好宣傳工作[5]。
(二)推進黨史教育學科建設
為了推動黨史教育學科的獨立性發展,應該加強學科建設工作,將其學科歸屬進行劃分并建立起黨史一級學科,使得黨史教育在高校形成獨立學科并于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習階段中均單獨設立,從而培養出相應的專業性人才。高校共青團應結合當地和校內本身的黨史教育研究人才資源,進一步積極加強黨史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并不斷拓展其教學內容,夯實學科理論,讓高校青年接受到更為系統性和專業化的黨史學科教育。
(三)優化黨史教育師資團隊
高校共青團需要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黨史教育教師隊伍,這是做好黨史教育的基本前提。共青團首先要為高校教師提供相應的黨史學習機會,從而深化教師的黨史教育理論基礎,并通過培訓手段,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高校共青團還應該幫助高校引進更多優秀的教師資源,使高校黨史教育師資團隊有著更高的專業水平。此外,教師本身還應該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認真研究并深刻領會黨史教育的重要內涵,堅持做到與時俱進,并與其他教師進行學術研討,繼而不斷推動高校黨史教育的課程建設。
(四)創新黨史教育教學形式
高校共青團要想引領高校青年積極參與到黨史教育學習中,還需不斷對其教育形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使得高校青年燃起對黨史知識學習和時事政策解讀的興趣。可以采用將黨史教育與思政課結合的形式,在較難理解的思政理論中融入黨史事件,從而使得高校青年的政治信念變得愈發堅定。不僅如此,課堂教學還可以采用討論式、探究式、啟發式、專題學習等多種形式,有助于高校青年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感,從而積極主動學習黨史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高校共青團還可以采用第二課堂的形式,組織青年團員參觀革命根據地,以此營造更為濃厚的黨史學習氛圍。
(五)研讀權威著作夯實理論
為了優化黨史學習的內容,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由高校共青團牽頭,引領高校青年閱讀權威性黨史著作[6]。首先要針對指定的黨史書目進行研讀,從而強化高校青年對黨史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應該了解國家領導人的黨史觀和面對新時代應具備的民族精神。其次,針對黨史期刊文獻也需要進行研讀,尤其是核心期刊,以便高校青年做到與時俱進,并將時政熱點與黨史學習加以融合,從而令高校青年可以更為理性地看待時政熱點事件。最后,高校共青團還可以組織高校青年觀看黨史紀錄片及紅色影視作品,從生動形象的影視紀錄片中,不斷汲取精神力量,從而激發出高校青年的愛國熱情和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之情。
(六)豐富黨史實踐活動形式
高校共青團在新時代還應該積極開展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使高校青年真正能夠體會到黨史學習的深刻內涵。共青團采用舉辦紅歌比賽、黨史征文活動等多種形式,有序組織校內實踐活動,可以有效調動高校青年的參與熱情。同時在重大的黨史紀念日帶領青年團員們到革命根據地、思政基地、歷史博物館等地感受我黨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記,還可以在清明節組織青年團員緬懷革命先烈。此外,合理利用校內的黨史教育實訓基地,鼓勵高校青年積極參與課堂,以此豐富實踐鍛煉的形式。
(七)發揮網絡媒體平臺優勢
新時代網絡媒體平臺具有十分強大的功能,同時它有著非常顯著的宣傳優勢。因為如今的網絡媒體平臺可以根據瀏覽者的喜好進行個性化推送,故而黨史教育與網絡媒體融合可以拓寬黨史教育的深度、廣度,并加強其靈活性,從而可以令高校青年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黨史知識的學習。
不僅如此,網絡媒體還具有互動性的特征,其知識傳播具有生動形象、寓教于樂的特點,如此便更容易激發高校青年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黨史學習的趣味性,也提升了高校青年的黨史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媛. 新時代高校開展黨史教育及研究的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J]. 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6):112-114.
[2] 徐亞楠. 新時代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實現路徑[J]. 時代報告,2021(11):38-39.
[3] 馬靚璠. 新時代高校開展大學生黨史教育的意義與路徑[J]. 決策探索(中),2021(11):35-36.
[4] 魏揚明. 新時代高校加強黨史教育的意義及路徑研究[J]. 吉林教育,2021(32):5-7.
[5] 張溧.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大學生黨史教育的意義及策略探討[J]. 才智,2021(23):7-9.
[6] 陳雪明. 新時代背景下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現狀與路徑探析[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4):124-126.
(薦稿人:鄧凱,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2021年江蘇省哲社專項課題“黨史專題教育下的高校團員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探究”(課題編號:2021SJB0623)。
作者簡介:顧加強(1984—),男,碩士,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