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揚帆
摘要:為了適應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把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學,可以豐富美術校本課程,培養中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文章以校服設計為主題開展項目學習,將傳統文化貫穿于校服設計中,通過改變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校服文化,完成校服的設計,讓學生深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校本課程;合作探究性學習;校服設計;地方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一)符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要加強在教學中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在課程設置中注重美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全面加強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性
美術教學的本質是活動,其要求是在活動、討論、交流、探究中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接受與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價值體驗。
(三)傳承優秀文化的重要性
在校服設計課程上融入民族特色,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豐富的文化底蘊是開發校本課程和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的堅實基礎,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特色,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歸屬感。
二、研究目的
第一,探究中國或者地方傳統文化元素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實踐可能性,培養學生尊重和弘揚中國傳統藝術的意識,提高審美修養。
第二,豐富美術課程與教學內容,將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多種模塊學習相穿插,幫助學生建立較為系統的知識架構,提高知識的遷移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第三,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將合作探究的模式應用于中學美術課程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四,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我進步,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舉措。編修美術校本課程,創新美術課程,創建富有特色的校園藝術教育環境,形成學校藝術教育特色。
三、項目課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一)教學設計
1.項目開發與教學設計
筆者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情,選擇了中學預備年級的學生,開展校服設計課程。
2.項目教學目標
第一,使學生了解校服的由來、我國校服的發展歷史、國外具有代表性的校服特點等,并了解校服設計的繪制方法和步驟。同時,幫助學生結合現代服飾審美和上海文化特色,設計別具一格的校服。
第二,讓學生查找關于校服文化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并制作成展示板,觀察、討論、比較、調查、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校服文化特點和學生對校服的看法,引導學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和探究,運用服飾設計的方法,利用不同表現手法和材料進行設計創作。
第三,通過欣賞與小組設計,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樂于傳承與學習,提高文化自信。
3.項目實施框架
項目實施框架如表1所示。
(二)項目的實施
1.第一階段:項目的準備
課時:3課時。
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校服的相關知識,認識校服的代表意義,了解校服的款式、面料、顏色和圖案等,增加學生對校服意義和文化的了解。其次,學生分組合作查找資料,進一步探究校服文化。學生可以利用信息資源,查閱相關資料,并將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最后,學生按小組進行課堂分享學習,并把先前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出來。
2.第二階段:項目的實踐
課時:3課時。
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
在此階段,學生主要是根據項目計劃書和學習任務單,主動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教師作為輔助角色,幫助解決材料和技術上的問題。
(1)學習認識校服設計元素與方法
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設計思路,了解我國或者上海傳統服飾具有的民族特點,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校服設計的元素,并向學生展示相關案例。
(2)小組確定設計主題,初步完成設計草圖與設計方案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校園調查等方式,分析當下校服的優缺點,創作一個設計方案,記錄作品的靈感來源、創新點和主題,完成作品的草圖設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先示范設計步驟,為學生提供服飾元素圖片參考,學生可以從中選擇設計款式。
(3)小組繪制最終設計圖并完成展示板
在考慮完作品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后,學生要修改并完善設計圖,最終畫在模板上。學生可以和教師共同探討,也可以獲取學生群體的意見等,再分工合作制作本組的發布會展示板,結合本組設計主題。
項目拓展: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作品,利用3DMAX技術制作出3D效果圖,優化項目成果呈現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第三階段:項目的總結與評估
課時:1 課時。
實施過程:如圖3所示。
(1)完成小組作品展示板與演示文稿
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合作完成小組展示板與演示文稿。其中,展示板包括設計圖與設計方案和主題。教師提供制作工具有KT板、小刀、膠水等。
(2)小組展示與匯報
學生按小組在準備環節選擇的探究內容的年代順序匯報,匯報內容包括探究報告和作品設計展示。每組的展示時間為5分鐘,清楚地說明本組的分工情況、設計主題、設計理念等。
(3)項目的學習評價
小組展示作品后,先自評作品,其他小組結合評價表,對作品提出建議。所有小組展示完后,由教師結合評價表做出師評。最后綜合自評、互評和師評結果,評選出獎項。
(4)獎項和評分要求
第一,在每個小組展示介紹后,學生要針對自主探究、作品設計、展示、小組合作四個方面,在各組的評價表上點贊畫愛心。展示結束后,各個小組將評價結果交給課代表進行統計。
第二,根據各個小組在四個方面的表現和場外投票,選出最佳探究獎、最佳設計獎、最佳展示獎、最佳團隊獎和最佳人氣獎,發布會結束后進行合照留念。
四、項目學習的成果
以第一小組為例,如圖4和圖5所示。
五、校服設計項目式學習課程開發的意義
首先,通過本項目的學習,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校服歷史文化常識,掌握設計服裝的基本方法,提高鑒賞能力、造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良好的美術素養,加深對校服設計的認識,感受其獨特魅力。
其次,改變教學和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充足的審美創作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融入文化特色,結合校園文化。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秀文化資源,巧用各種方式,把它加入美術教學,豐富美術課程的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美術教育與文化緊密相連,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文化。
綜上所述,教師運用合作探究性學習開展校服設計課程,既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轉換學習方式,又能讓學生繼承傳統,了解文化,將美術教育與文化緊密相連。
參考文獻:
[1]王婷婷.論中國學生校服的現狀及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6).
[2]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豐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