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虹
摘 要:“大智移云”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從財務型人才轉向管理型人才。本文以管理會計課程為例,結合廣州工商學院的實際情況,積極改進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推動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大智移云;管理會計;教學改革
在當前“大智移云”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單一、刻板的工作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財務工作的重心逐漸由側重于規范核算的財務會計向側重于統籌規劃的管理會計轉變。因此,高校應積極改進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方案,著重培養區別于機器的“人的智慧”:一方面要符合當前“大智移云”時代的要求,培養能與時代接軌的信息數據化綜合性人才,學習和掌握互聯網應用的最新技術,培養運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收集數據、整理加工數據、傳輸數據、生成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結合“業財融合”的需求,將企業財務與企業其他業務相融合,培養學生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并進行科學決策的能力,讓未來的會計成為一流的企業管理人才。
《管理會計》是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的選修專業課,作為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承擔了將學生從核算型會計人才轉變為管理型會計人才、從企業微觀核算思維轉變為宏觀環境下企業管理思維的重要任務,在整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現行的《管理會計》課程任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對課程的重視度不高
隨著互聯網科技,人工智能對我們生活、工作的滲透,很多傳統行業都面臨著不小的沖擊,而財會專業的學生未來將面臨飯碗被機器人所替代的危機,企業更需要的“軍師”是能夠承擔預算決策、成本控制等職能的管理會計人才,而《管理會計》這門課在廣州工商學院暫時只作為一門選修課存在,課程的重視度不高,嚴重與現今企業對人才的真是需求脫節。
二、教材內容枯燥
廣州工商學院現在使用的《管理會計》教材還是比較偏向傳統的教材,基本的理論知識介紹,最新的教材雖然將戰略管理會計、平衡計分卡、EVA等內容添加進來,但是大多也都是點到為止,教材整體還是陳舊,不能做到與現行大智移云時代相匹配,同時教材中更多的是枯燥的理論知識,而缺乏案例的鋪墊,尤其是中國特色的本土經典案例,同時大部分教材缺少思政元素的融入,其實中國特色的本土企業經典案例就是很好的思政元素。
三、教學方法單一
大智移云時代下,對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廣州工商學院《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還是以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為主,相對來說教學方法較單一。
四、缺乏實踐教學平臺
廣州工商學院的《管理會計》課程更多的還是偏向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更多的是記概念,背公式,應付考試,缺乏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像財務會計課程,大部分高校都有配套的手工賬實訓室和會計信息系統實訓平臺,而管理會計依舊集中在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與之匹配的實踐教學平臺。
五、考核方式單一
大部分的考核方式依舊是以期中、期末的試卷成績為主,所以也導致學生在學習《管理會計》這門課的過程中,不注重對知識的運用,為了應試去背概念,背公式,如此消極應對考試的學習方式,即使卷面上取得了高分,但是學生實習的掌握程度很差。就拿廣州工商學院來講,目前《管理會計》這門課的考核方式由20%的平時成績(考勤、作業、課堂表現)、20%的期中考試成績和60%的期末考試成績來構成,整體的考核方式是結果導向型的,缺乏了對學生學習過程以及運用知識進行實踐的能力考核。
六、講授此課的教師有些是無企業一線會計工作經驗
目前廣州工商學院教授《管理會計》這門課的教師有些是從畢業就投身高校教育工作的,相對來說缺乏企業一線會計工作經驗,整個課堂的教學更加偏向理論書本知識的傳授,而缺少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傳授分享,眾所周知,書本知識和實踐之間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再多的知識儲備不運用到實踐中去都是紙上談兵,同時也導致整個教學內容比較蒼白,不夠生動,不夠實用。
針對廣州工商學院目前在《管理會計》這門課教學方面的現狀,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課程改革措施:
1、廣州工商學院需要轉換人才培養目標,構建重點強調管理會計作用的課程體系
隨著業財融合時代企業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化,會計職能重心轉向決策和管理,廣州工商學院要調整思路,轉換原有的財務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決策管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專業核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同時,要構建重點強調管理會計作用的課程體系。廣州工商學院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最關鍵的環節是構建合理的管理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核心課程要突顯對學生戰略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圍繞財務共享中心的流程管理,打破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等課程的界限,重視相關課程深度融合,構建重點強調管理會計作用的課程體系。
2、結合大智移云時代的新需求,編寫全新實用的《管理會計》教材
大智移云時代下,管理會計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進行革新,根據新的時代需求,編制全新實用的《管理會計》教材,在教材內容上安排上,整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相關聯學科內容上的重復性,根據授課的先后順序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該簡化的簡化,該剔除的剔除,留出空間補充新時代下的新內容,讓整個教材能夠順應時代潮流新需求的變化,同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不要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堆疊,加大案例的投入,有期是富有中國特色本土企業的經典案例,一方面可以令教材不那么枯燥,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課堂思政素材。
3、豐富教學方法,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大智移云時代下,我們的教學方法不要僅僅停留在課堂的教學,不要僅僅只是在教室里利用ppt進行傳授知識。除了線下課堂的完善,更應該豐富線上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習通、雨課堂等方式完善線上教學,可以在這些平臺進行教學活動的發布,比如簽到、課堂討論、作業、考試等都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來進行豐富完善。同時充分利用mooc等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了線上學習資源,讓學生實現隨時隨地移動學習。同時,還可以建設集合教學課件和企業真實案例的《管理會計》學習資料庫。資料庫建設方面,可聘請有實踐經驗的管理會計人才、企業專家與校內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一起合作建設案例庫,或通過與企業在職人員溝通調研,把企業的真實案例帶進課堂。
4、引入管理會計實踐教學軟件,構建管理會計實驗室
將理論知識的傳授運用到實驗室當中進行實踐,像《管理會計》課程中的成本性態模型,投資環節測算企業的內含報酬率IRR等,這些甚至在實訓室的EXCEL就可以實現,又比如企業整體的戰旅目標,下個季度的資金需求,全面預算表的編制等,這些可以通過ERP沙盤軟件來實現,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管理會計在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各種職能。
5、完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與實操能力的培養
結合上述的教學方法的豐富和實踐平臺的構建,《管理會計》的考核也可以不要只看重最終試卷成績,而是將線上教學平臺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表現以及實踐課上的能力表現都納入考核范圍。
6、打造適應時代需求的專業師資隊伍。
在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嵌入業務、流程,與企業管理密切相連,因此要求教師要不斷豐富專業知識結構和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此外,學校應鼓勵和支持教師外出交流、進修等,以了解專業領域前沿動態,擴展視野,提高教學水平,還可以發現、積累案例素材,促進管理會計案例的開發。
通過上述改革措施,旨在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令《管理會計》的課堂教學更加適應大智移云時代的新需求,努力為企業輸送更多的真正有用的管理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