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 ? 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學者注意到班主任的自身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及其在班主任崗位中的應用價值,同時從班主任工作實際需求角度出發,提出班主任自身建設、全面發展、提升專業行為的研究導向,強調有序、有目的地進行班主任培養創新。其目的在于對新班主任、缺少班主任工作經驗的班主任、缺少創新意識的班主任,以更為具體、可量化的準則標準進行培養和考評,最終實現提高能力素養,打造令學生滿意、令家長放心、令學校認可的班主任形象。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能力素質;勝任力
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工作內容較為繁多,除了要參與對學生和班級的管理之外,還需要組織開展教學、參與學生心理觀察、組織開展活動、培養班級干部等相關工作內容。從教育管理宏觀層面來看,班主任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征。傳統班主任研究更多局限于班級管理層面,關注班主任組織開展班級紀律建設或者班級德育工作。
一、班主任能力素質的主要維度
能力素質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主要用來描述人在社會生產生活環境中的技術專業優勢或者崗位勝任能力。對于班主任來說,能力素質更多體現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與學生交流以及自我在學生當中的形象表現等具體層面。本文結合當前班主任綜合管理工作特點,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素質維度。
(一)知識和學識水平
知識和學識是班主任在參與班級教學管理中的關鍵性能力素質,對于現代小學班主任來說,他們需要具備重組的知識,同時要具備廣闊的學識,能夠在學生教育、學生管理中發揮指導作用,突出教育指導價值。可以認為,班主任專業技能的實現中,知識和學識水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班級管理的責任感
班主任的責任感并不是一個飄浮的概念,而是散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出能力素養。對于班主任來說,在組織開展工作中,需要保持一顆愛心,才能夠真正形成責任意識,產生責任感,將學生的事情當作是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提供幫助,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也有部分班主任教師將責任感掛在嘴邊,但是卻沒有在實際的行動中踐行,沒有真正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則表明班主任并不具備責任感能力素養。能力素養既來源于班主任的人生經歷,也來源于班主任本身的理想信念。在當前綜合化的班級管理崗位工作中,班主任的責任感是班主任應當具備重要專業技能和能力素質。
(三)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
班主任參與班級教育管理工作,除了有“言傳”,還有“身教”。班主任自身的人格品質以及班主任所表現出的個人素養,都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到學生。相比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顯性教育,教師所進行的“身教”則是一種無形的隱性教育。學生會對教師的形象進行觀察和分析,嘗試進行學習借鑒和模仿。其中,班主任作為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機會最多的教師,他們身上的一些品行素養,便會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發揮指導作用。意志品質水平體現了班主任對于困難的抗爭、對于挫折的對抗,表現出了勇敢、積極的學習生活熱情,凸顯了堅毅、自強的自我性格。相比于前兩個部分可量化的能力素養,意志品質雖然是當前班主任評價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卻并不能夠實現精準地量化,無法將其納入班主任崗位勝任力評價系統中。對于班主任來說,意志品質來源于源源不斷的自我建設和自我發展,來源于日用習常的自我堅持,最終所表現出優良品質。
二、班主任能力素養對于學生產生的影響
班主任所參與的綜合性班級管理工作,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有了更為緊密的彼此接觸的機會和空間,從而班主任自身的形象和能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出了潛移默化的隱性影響作用。作為隱性教育的一部分,三個維度上的能力素養,對于小學階段學生影響最為顯著。
(一)知識學識能力的影響
知識學習所表現出的是外在氣質,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班主任在學生面前展現出的博學多才的形象,能夠深深吸引學生,使班主任在學生群體中樹立起偉岸高大的良好形象。通常情況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本學科前沿知識、為學生解答各種疑難的問題、善于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將復雜的內容講解出來,除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強化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提高學生對于班主任的崇敬之情和信任感。對于班主任來說,只有具備重組的學識素養,才能夠真正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出來,帶動學生形成愛學習、崇尚閱讀的文化意識,打造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優良環境。
(二)責任心對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
責任心是合格班主任必備的能力素養,責任心更多體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體現在一些細小的事項內部。班主任教師責任心的表達,除了要自身具備良好充足的責任意識,同時還需要具備細微之處的觀察力,真正做到將學生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小學班級環境由于小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而呈現出特殊性,由于師生處在不同年齡階段,最終產生了較為顯著的認知視野分異,學生面臨的困難問題可能在教師眼中,只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導致部分班主任在參與學生管理、解決學生問題時,存在敷衍、漫不經心等消極狀態。實際上,責任心正是在各種各樣的小事當中得以充分發揮和體現,表明班主任具有學生主體視角,能夠真正與學生打成一片。一個有責任心的班主任,能夠為學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感,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遭遇的事情、遇到的困難以及心理出現的變化,也更愿意通過與班主任的交流來尋求解決。班主任的責任心所起到的對于學生訴求的正反饋,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積極回應,構成雙向的順暢溝通,打造更為優良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尋求班主任的幫助解決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班主任也能夠更加直觀、具體地解決學生的困境,從而為學生提供健康成長的寶貴空間。
(三)班主任意志品質對于學生的影響
意志品質是班主任教師應當具備的良好素養,班主任的意志品質能夠在學生群體當中發揮榜樣的力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通過觀察班主任、模仿班主任進行自我發展。其中,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所表現出的沉著冷靜、果斷堅定、抵抗挫折等優良意志品質,能夠帶給學生以震撼,強化學生的自信心。通常情況下,班主任的意志品質是一種內隱的素質,并不會直接呈現,也無法通過語言的教育完成傳達。但是在學習生活當中的具體事項中,班主任對于突發事件的沉著處理、冷靜判斷等,將會呈現出高大的個人形象。班主任在發現自己的錯誤后能夠敢于承認,主動道歉,則能夠呈現出偉岸的形象。可以說,班主任的意志品質和個人能力素養,是一種需要在“大風大浪”當中展現出來的優良品質,只有在具體的情景當中,學生感受到了緊迫性和急切感,才能夠了解到班主任的個人品質,感受到班主任的個人魅力。
三、班主任教師能力素養所處專業行為系統的勝任力評價
勝任力評價機制主要來源于對于崗位需求的能力要求的滿足情況,是一種定量分析判斷的機制。班主任所表現出的對于學生有影響力的能力素質,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專業的行為能力,是班主任能夠更好勝任崗位的能力素養。雖然其中諸如意志品質無法作為單獨量化標準,但是融入勝任力系統中,也為勝任力評價提供了基本方向。通過確定了明確的系統歸因,能夠更好地擬定新時代綜合班級管理教學環境下班主任發展的基本方向。
(一)班主任發展的專業行為能力
班主任所參與的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自身的專業行為能力的支持。本文所列舉的班主任三個能力素養維度,事實上是背后隱藏的專業能力行為的外在表象。從現階段班級管理教師發展需求來看,班主任在綜合管理中的專業行為能力需要包含知識系統、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和良好的心態品行能力。其中,知識系統能力是指班主任教師以自身的專業發展為前提,通過整合綜合實踐知識形成知識系統,更好地完成班級管理和學生教學相關工作。在能力素養維度中,班主任的知識學識能力,便是該行為能力系統的重要表征;教學實踐探究能力主要是指班主任在組織開展管理教學實踐中妥善處理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做好內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是班主任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導向。三個能力素養維度中的責任心,是該系統下的主要能力特征表現;最后是樂觀積極的心態和高尚的情操。班主任教師作為學生成長中的領路人,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能夠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榜樣,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班主任的意志品質則是這一專業行為能力中的環節。因此結合班主任工作機制,最終構成有專業行為的導向機制:
知識系統 →知識學識;
教學實踐探究能力→責任心、責任意識;
樂觀心態高尚品格→意志品質。
(二)基于專業行為能力的勝任力系統建構
勝任力是現代管理學重要概念,主要是指人在所處崗位上能夠有效甚至出色完成工作的潛在特質。這種特質很難單純從表象發覺和示現,需要通過更為細致的體系標準進行評定,以完成對于人才的崗位適應能力、崗位發展創新能力的評價。小學班主任的崗位勝任力主要目的并非是針對人才招聘進行分析,而是為班主任教師提供自我發展的方向,突出體現能力素質的標準化框架。本文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和對于班主任產生學生影響的能力素養維度、專業行為能力等,最終設定了管理認知特征、人格特征等勝任力體系,為班主任教師提供能力描述,幫助班主任教師確定發展方向。
管理認知特征是指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教學當中的勝任力,強調班主任需要具備組織協調能力、班級秩序的管理和維持能力、班干部的培養能力、班級規劃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等。
管理認知特征→知識系統→知識學識。
人格特征是指班主任自身的人格品質和德行素養,在班主任成長中呈現為內在隱性的個人價值。其中,包括自我控制能力、責任心、溝通能力、理解力等方面。
通過勝任力體系,班主任在崗位勝任中,需要堅持管理特征和人格特征兩個方面的自我提升思路,不斷參與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提高對于學生的正向影響。
四、勝任力特征下班主任提升能力素質的主要路徑
(一)管理認知特征的提升路徑
管理認知特征是基礎性能力特征,是指班主任在參與班級管理中,必須具備的能力素養。其中包含的維度較多,主要體現在班級內部各類型管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師在后續的成長發展中,需要堅持兩個方面的能力素質提高,一方面是通過積極主動的理論學習強化管理素養,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現象、掌握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形成對于學生群體個性化的引導教育。班主任的能力素養的提升,需要從經驗提升轉變成研究提升,班主任要善于對工作環境進行反思、強化對于學生反饋狀態的觀察能力,總結相關經驗。同時班主任還需要積極進行理論學習,對前沿教育理論進行閱讀整理,建立起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視域,實現自身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是要通過積極的學習面的擴充提高知識涵養和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班主任要做到博覽群書,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各種類型的書籍的閱讀,使得自身的學識得到擴充,素養得到豐富。班主任要以終身學習作為自我要求,通過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閱讀、共同進步等方式,將自我提升作為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養料,發揮教學相長的重要作用。
(二)人格特征的提升路徑
人格特征是班主任教師的發展能力素養特征,表現為班主任在自我成長、自我建構、自我約束過程中的最終成就。人格特征是班主任的個人品格的體現,也是班主任能夠獲得學生信任和認可的關鍵和前提。對于班主任來說,人格品質并非一朝一夕養成,而是要在緩慢的環境建設與塑造當中最終實現。班主任要做好自我反思,不斷認識并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反思是班主任提高自己的重要路徑,通過不斷反思,班主任能夠意識到過去一段時間內運用的教育理念是否有效,自己的教育觀念是否得到了更新,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妥當、不適宜的地方。例如,班主任可以反思在對待學生過程中,是否做到了一視同仁,是否真正尊重學生,從學生視角出發,理解學生的認知訴求等。通過反思,班主任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不足,嘗試通過不斷糾正、不斷自我內心建設,提高自身的人格品質,強化對于學生的正向影響力。
班主任的能力素質在學生群體中起到積極正向的影響作用。對于班主任的發展來說,可以利用勝任力機制進行內部框定,明確班主任的提升目標。小學班主任在后續的能力素質提升中,可以堅持管理認知特征素養和人格特征素養兩個方面的能力素養培養建構提高路徑,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完善自我,使自身的能力素質能夠發揮出影響學生的優良作用。
參考文獻:
[1]許鋒華,陳俊源,聶文慶.小學班主任需要什么樣的核心素養——基于152份班級成長記錄的扎根理論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2):41-48.
[2]沈玉鳳.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的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9(A2):163-164.
[3]高敏,陸鴻平,張桂江.小學班主任勝任力模型的構建——以北京市海淀區Y小學為例[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5).2019:95-96.
[4]林丹,卜慶剛.回歸“育人”之初心——論“學生發展指導”作為班主任核心素養的探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7(3):29-34.
[5]申秀娟.淺析班主任基本素質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J].內蒙古教育,2016(20):34.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