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莉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實則是一門藝術,啟發式教學作為一門教學藝術,重在“啟”和“發”。本文從高中政治教學著手,針對啟發式教學的開展和實踐提出了筆者的一些看法,旨在從教師的“啟”到學生的“發”,真正實現啟發式教學的潛在價值。啟發式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素養,其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理應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只有堅持啟發,才能讓政治課堂更具實效。本文在研究諸多啟發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本人在教學中的實踐,分別從故事案例、情境創設、認知沖突、圖片展示、課堂討論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從而在啟發中加深學生的認知,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做到學以致用,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在故事案例中啟發學生
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著有趣的小故事,學生在一笑一樂間便輕松記憶和理解了政治理論知識。這種將以“視+聽”實現“1+1>2”的故事講述教學模式,對于政治高效課堂構建提供了新思路。對于高中政治課堂上遇到的一些抽象的、難度較大的理論知識,如果教師僅是通過反復的口頭講解是難以幫助學生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的,故而,教師要善用政治學習中的經典故事,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視聽雙重感官刺激,啟發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深入思考。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是高中政治哲學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抱怨這部分知識難度太大,理論太過枯燥,學習起來沒有任何興趣。對于這樣的現象,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路,以講故事啟發式教學代替傳統理論知識的反復闡述。教師可以在本課教學中導入下述故事。
阿凡提開染坊后生意不錯,引來了巴依的嫉妒。一天,巴依拿著一塊布來到染坊。
巴依:來來來,阿凡提,給我染這塊布,讓我看看你的手藝。
阿凡提:巴依,你想要染什么顏色?
巴依:我要染的顏色很普通,不是紅色、綠色、黃色、白色、黑色……你能染嗎?
阿凡提:能染。
巴依:什么?你能染?那我什么時候???
阿凡提:不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就是那一天。
教師這時提問:“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了解到哪些哲學思想呢?”
這個風趣幽默的故事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它充分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巴依要的顏色是普通的,卻又不是普通顏色中的任何一種顏色,阿凡提說的日期是普通的,卻又不是普通日期中的任何一天,這就割裂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教師通過故事啟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思考,通過故事認識到其背后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對于幫助學生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有著直接的引導作用。
二、在情境創設中啟發學生
理論知識的抽象、繁瑣是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固有特點,基于這一特點,導致學生普遍對政治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更不用說在政治學習中主動探究和創新了。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情境創設,以真實、形象和生動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由直觀上升至抽象,指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政治、認識生活。情境創設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用處,這樣學生才能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會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意義,更好地達到學習的效果。
比如,在“便捷的投資——儲蓄存款”一課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公民存款儲蓄的重大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了相關情境:王奶奶一輩子辛辛苦苦攢了10萬元,她不相信自己的兒女,也不相信銀行,就將現金藏在衣柜里和床下面,不巧的是這筆錢被老鼠咬爛了,由于損壞嚴重,最后到銀行一共兌了6100元。這一情境貼合實際生活,學生也比較感興趣,結合情境,教師提出三個啟發性問題:(1) 王奶奶的思慮是否有必要?(2) 如果老百姓都像王奶奶一樣,將錢放在家里,不存進銀行,會有什么樣的影響?(3) 如果老百姓把所有的錢都存到銀行,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從上述三個問題出發,結合情境讓學生理解公民存款儲蓄的重大作用,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啟發。有學生認為:“如果都像王奶奶一樣把錢放在家里,會有財產損失的風險,對于支援國家建設也是沒有幫助的,也不利于國家貨幣流通?!币灿袑W生認為:“如果大家把全部的錢都放進銀行的話,人們的生活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而且人們的消費能力就大大降低了。”從情境出發,學生分析問題的角度更加的多元,分析問題的層次也更為深刻,由此可以大大激活學生的政治思維。
三、在認知沖突中啟發學生
現代教育理念將教學定義為生成的過程,而認知沖突則是生成的原動力,一旦認知沖突出現失衡,學生內在認知結構就會與外部認知情境之間出現落差,這就促使學生生成自主探究的原動力。高中政治教學要想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要想切實實現啟發式教學的強有力效果,就要從認知沖突著手,令其成為課堂教學助推劑,促使學生在不斷的認知沖突中獲得啟發和發展。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這一課內容主要從矛盾出發,為學生揭示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是哲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抽象性較強的難點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理解上的瓶頸。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舊采取平鋪直敘式的教學策略,勢必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阻力。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完全可以從認知沖突角度出發,通過建立認知沖突,在“似曾相識”和“不明所以”中導入新課內容,對于本課知識教學會有一定的幫助。教師可以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規律出發,設置相應的沖突點。“同學們,如果沒有壞人,社會治安會發展到現在這種水平嗎?如果沒有小偷,鎖會變得這么高級嗎?誰能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呢?”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然而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論?學生卻不得而知。有的學生迅速回顧上一單元學習的知識,試圖用發展的觀點來解釋這個問題,發現無果;還有的學生更是向前進一步回憶,發現用聯系的觀點也無法解釋這個問題,認知沖突就此出現,學生不禁好奇:“為什么呢?壞人明明是大家所不恥的,小偷也是過街老鼠,他們為何會促進社會治安完善和門鎖的高級化呢?”在認知沖突的制造下,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更有學生直接翻開課本,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課程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結合所教知識制造這樣的認知沖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既然矛盾那么重要,是不是矛盾越多越好呢?”學生略一思索,便找到了教師觀點中的漏洞,矛盾當然不是越多越好。為什么不是矛盾越多越好呢?多少算好呢?新一輪的認知沖突開始出現,學生的思維獲取了進一步啟發,在認知沖突不斷發生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政治思維也在螺旋上升中不斷完善和深化。
四、在圖片展示中啟發學生
圖片和文字一樣,是一種重要的信息載體,同時圖片有著更直觀和更強烈的表現力,如果說文字和語言闡述無法直擊人心的話,那么圖片很可能從視覺沖擊中給學生帶來更為強烈的感受。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彩色圖片、漫畫、表格等豐富政治學科的呈現形式,以直觀、形象的圖片有效啟發學生的政治思維,為政治學科高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圖片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除了在互聯網上搜索恰當的圖片之外,還可以利用PS或PPT自制圖片,這樣可以隨心所欲地加入自己所需要的數據,從而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
例如,在講到“影響價格的因素”時,學生常常會混淆“供求影響價格”和“價值決定價格”,認為供求決定價格,價值影響價格,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和判斷,教師可以通過兩幅漫畫呈現出二者的區別。第一幅漫畫呈現的是“買方市場”,一個顧客想要買一部手機,周圍一群供應商擁擠著喊道:“買我的,買我的”“我的便宜”“我的質量好”“我的外形漂亮”。第二幅漫畫呈現的是“價值決定價格”,一輛汽車售價20萬元,旁邊一輛普通自行車售價30萬元,路過的乘客不禁嘲笑:“普通自行車再好,也不可能超過小汽車的價格?!蓖ㄟ^上述兩幅漫畫,“供求影響價格”和“價值決定價格”便會以最直接和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思維瞬間被打開,對于二者的區別和判斷也更加的明確。
五、在課堂討論中啟發學生
高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他們對待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看法,在以往的政治課堂上,教師多傾向于用自己的觀點和教材觀點代替學生的觀點,學生長期處于被動聽的狀態,這就導致政治課堂教學質量長期上不去。課堂討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體現了學本位思想,將學生放到了課堂教學的首要位置,通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可以促使學生敢于在公眾面前大膽、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知識視野的拓展和政治思維的提升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當然,課堂討論教學一定要注重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要確定明確的討論主旨,要體現師生地位的平等。在此基礎之上開展的課堂討論教學,才能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發展。
啟發式教學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巧妙設置啟發策略,通過多元、多彩、多樣的啟發式策略,以激活學生政治思維,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自主地投入到政治學科學習中去,從而確保學生的政治綜合素養和智力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