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體瓊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雙減”政策建議發展更多課外興趣小組和綜合素質發展活動。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為學生在課堂上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教育學生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背景下,“雙減”政策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何影響?學生在“雙減”政策下能否更好地學習語文?本文探討了“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內容的學習,還要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雙減”政策出臺后,政策提出積極開展課外豐富多彩的科普閱讀文體和體育團體活動,以及綜合素質培訓和拓展活動。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它對小學語文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通過一些學習,也可以對科普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些對小學語文學習很有幫助。
一、探究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教師在使用語文教材進行教學時,通常會解釋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這使得學生在聽老師講解課文內容時很難把握重點,使學生感到無聊,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無法達到預期的最終教學目標。在小學課堂上,由于學生年齡小,缺乏認知能力,他們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缺乏自己的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盲目地把自己當作課堂的主體來向學生傳授知識。在以前的教學背景下,大多數的小學語文課堂都很枯燥。事實上,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你會覺得語文學習非常困難,很難達到你的學習目標。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很難產生興趣,因此,“雙減”政策的提出,使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將“雙減”政策略融入語文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減輕課后作業壓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教師就能很好地激發活躍的課堂氣氛。更愿意投入于教學設計,利用“雙減”政策的優勢,實現高質量教學,形成良性循環。更好地適應我國重視素質教育的發展戰略,適應我國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雙減”政策的實施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培養發展興趣,擴展知識,以自己的方式發展思維。不受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教育教學充滿力量。
三、探究怎樣利用“雙減”政策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1. 督促學生利用好課外時間去閱讀或做一些文體類的活動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作業量,這意味著一些教師很少布置繁重的家庭作業。它有助于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課外閱讀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課外閱讀能力。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需要監督學生的課外時間。我們不能強迫學生學東西,也不能放任學生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然而,這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學生也更能接受語文學習。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利大于弊,是可以采納的。
例如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比原來要短很多。看似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在課上學習,其實學生學到的東西會更多。學生在小學階段,不一定能夠用那么多的時間去聽那么多的語文課,所以這就使得語文教學的效率變低。現在“雙減”政策的提出,課上時間變得比原來短。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對時間更好地利用。學生放學之后,作業比原來少,很容易把“雙減”政策節省出來的時間浪費掉,這也是“雙減”政策的一個缺點。要把這個缺點補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外時間進行一定的監督。這也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閱讀,或者去做一些課外活動科普類的活動,對語文的課外學習幫助非常大,教師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更多的是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而不是還像之前一樣一味地給學生布置一些繁重的作業。學習語文要先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時更順利。
2. 設計課外語文學習的方式,組織興趣小組
“雙減”政策的出臺還指出,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建立興趣小組,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語文。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引導學生閱讀,還可以主動引導學生閱讀各種書籍。讓學生找到他們喜歡的書的類型。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興趣,在興趣小組中組織角色扮演閱讀。利用小學生對角色扮演的興趣,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使閱讀課堂更具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使學生更加重視角色扮演閱讀。在閱讀興趣小組中,這種方式對于小學語文學習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氛圍得到了改善。
比如每天的最后一節語文課可以改成學生的興趣小組閱讀課。鼓勵學生把學生自己的閱讀興趣提上去,在興趣小組中可以組織起來進行角色扮演閱讀,利用小學生對角色扮演的興趣,來提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讓閱讀課堂更富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也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閱讀時更加有興趣。這樣更好地響應了國家的“雙減”政策,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如此一來,小學語文的學習將變得更加靈活。在興趣小組活動中,教師可以進行監督和指導,教師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方案,進一步改善這種教學方式,使這種“雙減”政策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方式更為完善。
四、“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出現的問題
1. 課堂內容龐雜,學生無法適應
在“雙減”政策和課后作業減負的要求下,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復雜。很多教師只看到“雙減”政策要求課后減少作業目標,卻沒有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以適應教育的發展。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知識的鞏固需要通過更多的寫作和背誦來完成。這導致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潦草的知識,在沒有知識擴展和延伸的情況下快速完成教科書教學,然后給學生大量時間進行機械地背誦和寫作,因此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的機會很少。課堂內容復雜,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根本無法融入語文教學,學習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也在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2. 學生與家長對“雙減”政策語文教學不理解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如果學生不了解這種教育策略,不僅會影響學習效率,而且也無法很好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許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和鞏固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背誦,家長們也對這一政策缺乏理解和信任,他們總是使用陳規定型的觀念,不理解教師的教學。他們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持懷疑態度,缺乏有效的支持與合作,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
五、“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應對措施
1. 合理豐富課堂內容,適應學生思維方式
在基于學生主體需求下來遵循“雙減”政策,合理豐富課堂內容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從自身提高教育素養,改變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例如,在《觀潮》一課的學習中,這是一篇較為長的課文,其中也包含許多學生不認識的生僻字,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根據課本提示拼音把生僻字在讀熟的基礎上寫幾遍,由此加深印象,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同學交流學習來鞏固知識,由此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并運用擊鼓傳字的游戲邀請學生上臺進行寫生僻字競賽,充分運用課上時間學習好知識。在游戲中不僅很好地豐富了課堂內容,鞏固了語文知識,而且適應了“雙減”政策,課上進行有效教學,課下減輕學生負擔。學生也在教師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下適應了教學,更好地跟隨教師的步伐。
2. 加強互動交流,更好地理解“雙減”政策下教學進步
學生應該積極跟隨教師的步伐,適應學習環境與教學改革。“雙減”政策在貫徹中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拓展學習,培養綜合素養。家長需支持與配合教師工作。教師也應該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交流,教師積極解決與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積極解答家長關于政策的疑難雜惑。例如,教學《四時田園雜興》時,在教學展開前教師應制定有目標的教學計劃,為學生理解教學創造機會。課堂開頭階段,教師首先運用短視頻媒體形式播放整首詩,通過優美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詩歌之中,以便進行深入的詩詞內容學習,更好地了解詩人的情感,進而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打好了基礎,課下任務就可以適當減少,跟隨我一起更高質量的學習吧!”由此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下一步的深入學習與交流,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固有觀念。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提出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為學生在課堂上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教育學生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這樣一來,“雙減”政策對語文教學總體上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