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眾所周知,美術是極具創造力和藝術力的,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想象力。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而互動式教學與美術課程的結合,可以使得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積極地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或者共同動手完成一件美術作品,或者相互交流實現藝術思想的碰撞,不斷感知生活中的藝術美,得到個性化的發展,促進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筆者從互動式教學的意義出發,嘗試從幾個方面提出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教學的策略。
一、互動課堂的涵義
“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是指教學過程中三個基本要素的多層互動關系:教師、學生和知識,通過在教室中特定情況下的師生協調,通過優化與老師的互動方式以及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和互動來實現,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和諧課堂模式。對于學生的主體性,必須要提高教學上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良好情感態度。藝術教育逐步致力于激發藝術學生對相關藝術上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立德”的教育理念,并尋求可以培養人的教學方法。教育改革后,國家響應國際教育潮流,要積極地響應國際教育界提出的各種教育目標及教育理念,中國教育工作者繼續嘗試各種適應社會變化和發展的教育模式。新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進步。面對現代教育的挑戰,我國立足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不斷加強自身的教育體系,就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小學美術運用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根據實際情況增進小學生核心創新思維發展
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及邏輯上的思維是學習美術核心素養上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現階段新美術標準上的基本要求。藝術繪畫和實踐的創作是多維的,學生在實際的過程中需要從老師教學模式的不同角度下進行思考與相關創作,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考靈活性。通過實施互動式教育模式,可以使來自不同家庭、不同教學背景及不同生活思維方式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彼此緊密地聯系,從而增加對原始藝術材料的理解,激發藝術創意并促進思維發展。
(二)提升學生綜合美術素養
新的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了藝術領域的五個關鍵特征,包括“閱讀圖像”“藝術表演”“審美判斷”“創造性實踐”和“理解文化”。這五項核心素質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際強調,學生應逐步在課堂教學中體驗對藝術上的審美和相關文化理解,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表演和創作實踐。為了實現綜合效果,有必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使他們積極參與藝術研究。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美術和情感的理解不完整。如果可以通過互動形式進行交流和學習,則可以通過允許不同學生需要從不同的經歷及其相關角度上來理解美術上的作品,并充實學生的藝術情感體驗,在互動交流中完成認知和對作品的深刻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整體欣賞水平的提升,綜合藝術素養也得到有效提高。
(三)有助于不同程度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應該是個人發展的一種本質意識,也是在實現共同目標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情感訴求,當然合作感及相關合作能力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關鍵素質。美術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還應積極培養藝術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比較復雜的社會,并能逐步適應社會上分工要形成的個體努力與群體支持之間上的關系。合作意識與能力并不是身體天生的,是需要在實際過程中持續不斷的相關培養。比較有效的交流應是逐步建立在合作關系的基礎之上,通過在美術教育中實施相互交流的方式,學生將逐漸實現合作,研究合作方法和方法的價值,最終這種實踐將達到上述能力水平,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實例探究
(一)積極落實合作學習,實現小組之間互動
為了使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占主導地位,首先有必要建立分級和差異化的合作團隊,以充分利用相關團體成員上的互動及學習優勢。其次,學習小組作為一個組織,有效的組織指導是組織有效運作所必需的,每個組織都必須履行其職責并表現出團結的優勢。第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必須要能夠認識到合作上的重要性,一些學生不重視合作是無法促進互動環節的有效推進的。合作能力上的培養主要是包括溝通能力及其聽取意見上的能力,在交互式教育中,教師可以創建一個互動規則,在規則的約束下,學生可以有條不紊地說話,不會被隨意打擾。在互動時,應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想法,并簡潔地表達藝術品的創造力和欣賞力,這種循序漸進的教育將增強合作能力。
例如,在關于“走進春天”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通過繪畫使學生感知春天的美麗以及對色彩的運用,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按照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小組成員男女比例適中,并要求每小組在水彩筆、油畫棒、中國畫顏料、水粉顏料各選一種進行繪畫創作。教師首先進行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情境導入,并指導學生通過視頻進行繪畫學習,了解到以上四種繪畫方式的特點。在完成之后,教師設置談論問題供學生進行互動交流:1. 用可以看見的哪些顏色來表現春天呢?2. 你能創造新的方法嗎?3. 你最喜歡哪一種繪畫方式去表達春天?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相互的討論,成員們之間對自己核心的作品從元素應用、立意、構圖等方面進行不同程度的闡述,并逐步讓小組成員提出表達自己的不足,并進行大量改善。
(二)微課助力互動課堂,激發學生繪畫興趣
為優化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目前,一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已將微課帶入教學之中。小學美術之中,手工課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手工課因為其需要教師進行展示,有時候因為學生人數以及一些客觀原因,會導致手工課展示出現一定的“教學死角”,因此,利用多媒體與微課形式能夠有效緩解這種教學困境。并且微課形式能夠實現學生興趣的激發,其中動畫、音樂的方式有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設計精良的微課能夠將課程的脈絡靈活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具有科學性與節奏感,課堂效率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例如,在用“樹葉貼畫”的美術課教學中,小學生對手工貼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用卡紙進行基本造型,但是他們對樹葉貼畫以及利用樹葉進行造型缺乏比較系統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微課,來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師進行微課導入:“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可愛的動物和美麗的作品都是樹葉貼畫,心靈手巧的藝術家通過樹葉貼畫這種形式將它們變成了一件件美麗的藝術品。我們可不可以通過學習也做出同樣美麗的樹葉貼畫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制作樹葉貼畫。”這樣教師就可以很容易地將課程互動轉移到微課中去,使課程不再枯燥無味,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交流也更加順暢,教學質量得到充分保障。
(三)塑造生動主題場景,輕松創作繪畫作品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美術創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場景更加生動,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們可以通過觀察多媒體視頻,看到世界各地的風景,并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此時,老師讓學生畫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風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審美選擇最美的風景。讓學生在良好的創作情境下學習,立足于真實的主題畫,能夠提高學習質量,對培養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有很大幫助。比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要教學內容相關的風景畫,讓小學生與自己所看過的真實風景比較,然后進行創作。一些學生善于臨摹,創作能力薄弱,就會將播放的風景畫臨摹下來,這是因為很多小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自然環境,缺乏自然景觀的審美能力,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捕捉自然環境要素,錄制下來之后用更多媒體播放出來,結合背景音樂,使學生體驗自然景色之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自認為最美的自然環境畫出來。如此,學生所創作的繪畫作品充滿靈動,美在繪畫作品中得到升華,學生的審美意識從中體現。
(四)培養美術思維能力,審美意識逐漸增強
在具體的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探索知識,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思維能力也被帶動起來。比如,在關于“天然的紋理”的講解中,可以從回歸的角度發展。樹葉、紙張、皮革、羽毛等都有不同的紋理,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收集各種材料,觀察紋理,然后拓印好,比如石塊、木塊、各種質地的布料等等,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找到,拓印好的紋理圖樣需要修飾,此時就需要使用水粉筆、毛筆、調整色盤等等,教師用課件播放各種物體不同的紋理。為了讓紋理更加清晰,容易觀察,教師可以將物體放大,就能夠看到紋理非常精美。此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想一想,哪些紋理在觸摸的時候很有感覺。比如,當觸摸樹皮的時候,會感覺粗糙;觸摸絲綢,會感覺滑滑的;如果觸摸金屬,則會有又硬又涼的感覺。教師讓小學生對各種物體觸摸的感覺加以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的觸感更為粗糙,但是與樹皮相比較則更加細膩,觸摸皮毛的感覺要比皮革更加溫暖,青的樹葉比枯葉滋潤很多。通過引導小學生用動手操作的方式理解紋理,使學生在更深層次上感受到美,藝術思維逐漸形成,對美也有一定的判斷力,審美意識逐漸增強。
(五)借助實際教學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就要設計相互交流的環節以及合作的環節。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因材施教的傳統教學理念。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結合相關科目,將知識向學生進行講授之外,還要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表現積極、良好,教師要給予一定程度的鼓勵,以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之中;而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好的習慣,教師也要及時地開展教學引導,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改掉學習中的壞習慣,并且建立更加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在素描畫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素描畫作畫的注意事項和作畫技巧進行一定的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從理論上掌握素描畫的相關知識。然后教師可以自己先進行一個物品的臨摹,讓學生進行圍觀,完成之后,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以及在作畫過程中的手法和技巧進行提問。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一一進行講解,以便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奠定良好的基礎。隨后,教師可以拿出一個蘋果或一個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素描作畫,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教師實時地開展教學引導,啟發學生的作畫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藝術情境之中,不斷發揮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是一門使用視覺圖像來表達藝術創作者的思想、美學和情感的學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美術學習進行及時指導,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享受到美術課堂所帶來的愉悅感,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養,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美術學習效率,從而達到增強合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