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珍 韋啟衛


摘 要: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對320名黔南民族地區高中生進行調查,旨在研究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現狀并分析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其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性。研究發現,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處于中高等水平,其中最大的障礙是文化背景障礙;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其英語閱讀成績顯著相關,其中閱讀策略障礙對學生英語閱讀成績影響最大。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非語言性閱讀障礙
作者簡介:韋紅珍,韋啟衛,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英語閱讀障礙指的是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或完成英語閱讀任務時遇到的困難。英語閱讀障礙主要分為語言性閱讀障礙和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語言性閱讀障礙指的是能夠影響學生有效閱讀英語文章的語音、詞匯、句法、語法等知識性障礙;非語言性閱讀障礙指的是非語言文字本身所造成的閱讀困難,主要包括閱讀動機、閱讀模式、閱讀習慣、閱讀方法、文化背景知識及智力要素等 。
學生的文化意識、學習習慣、思維品質等素養 ,均屬于非語言性因素。日常教學中,擁有相同初始語言能力的學生在同等條件下接受同樣的教育會達到不同的語言能力水平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不僅有語言因素,非語言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視。謝輝業以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探討了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對學生英語閱讀成績的影響。他提出,抓好非語言因素是取得英語閱讀成功的關鍵。國內關于英語閱讀障礙的研究較多,但研究對象多為初中生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且研究方向大多是語言性閱讀障礙,關于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主要探討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以期給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1.高中學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總體和具體情況如何?
2.高中學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閱讀成績是否有相關性?若有,具體是如何相關的?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抽樣的方法抽取黔南州市區和縣城各一所高級中學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所抽樣的學校中隨機抽取縣城高中4個班、市區高中4個班,每個班40人,共抽取了320名學生。
(三)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本研究所使用的調查問卷參考了支珍在研究中所使用的調查問卷 ,根據其對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劃分的四大維度(文化背景障礙、閱讀動機障礙、閱讀習慣障礙、閱讀策略障礙),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制成了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采用五級量表的分級形式,數據1-5分別代表“完全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不確定”“比較同意”和“完全同意”。本研究先對問卷進行了前測,信度達到統計學標準后,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反饋對調查問卷加以改進。問卷的第一部分為學生基本信息和五級量表調查問卷。第二部分為包含A、B、C、D四篇英語閱讀試題的測試卷,用來獲取研究對象的英語閱讀成績。該測試卷的四篇閱讀文章難度不同、話題不一,是對近三年黔南州聯考英語閱讀試題挑選后組合而成。經咨詢授課教師,該試題符合高中生現有英語水平,試卷效度較高。正式測試后,問卷信度為0.859, 信度良好,能夠有效測評學生的非語言性閱讀障礙。
2.訪談。本研究從8個班中隨機各抽取2名學生,共16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訪談。訪談時采用了一對一的形式對訪談內容進行筆錄和錄音, 每名學生的訪談時間約 20 分鐘。
(四)數據收集與分析
問卷發放在授課教師協助下完成,且向學生表明該問卷無對錯之分,可放心如實作答,發放問卷320份,回收320份,其中有效問卷292份?;厥蘸罄肧PSS對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并對訪談內容進行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一)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現狀
通過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可知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現狀,從而剖析高中生英語閱讀成績停滯不前的原因,詳細情況如下:
1.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總體情況。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結論(見表1):在閱讀障礙的四個維度中,除了閱讀動機障礙均值(2.43)稍低外,其他三個維度的均值都大于2.7,閱讀習慣障礙為2.73,閱讀策略障礙為2.97,文化背景障礙為3.54。根據 Oxford 的頻率劃分標準,低頻值為 1.0-2.4,中頻值為 2.4-3.4,高頻值為 3.5-5.0,由此可知,被調查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會受到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影響,且影響程度為中高等水平。
2.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具體情況。研究者對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四個維度中,處于第一位的是文化背景障礙,均值為3.54。研究者進一步對文化背景障礙下的五個items進行了分析,處于第一位的是人文、法律和環境障礙。題2“我對閱讀西方人文、法律、環境等方面的英語文章感到困難”的均值為3.82,該題為正計分,均值越高,說明學生認為閱讀中的文化背景障礙,如人文、法律、環境等方面對英語閱讀造成的阻礙越大。
(2)處于第二位的是閱讀策略障礙,均值為2.97。經深入對閱讀策略障礙下的五個items進行了分析,處于第一位的是細讀和略讀策略障礙。題20“我做英語閱讀理解時,不知道哪部分該細讀,哪部分該略讀”的均值為3.31,該題為正計分,均值越高,說明學生認為閱讀中分不清使用細讀或略讀的策略時產生的障礙越大。
(3)處于第三位的是閱讀習慣障礙,均值為2.73。通過對閱讀習慣障礙的五個items進行分析,處于第一位的是做閱讀時將英語心譯成漢語的障礙。題13“我在做英語閱讀理解時,需要心譯成漢語才能理解文章”的均值為3.31,該題為正計分,均值越高,說明閱讀中學生有將文章心譯成漢語的習慣時產生的障礙越大。
(4)處于第四位的是閱讀動機障礙,均值為2.43。經對閱讀動機障礙的五個items進行分析,處于第一位的是做閱讀是為了應付考試的不良動機障礙。題10“我做英語閱讀理解訓練是因為我想應付英語考試”的均值為2.84,該題為正計分,均值越高,說明學生認為在英語閱讀中,懷有為了應付考試而做閱讀的動機越強,產生的閱讀障礙越大。
(二)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學生閱讀成績的相關性
高中生英語閱讀成績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有語言性因素的影響,也有非語言性因素的影響。從表1得知學生在閱讀時會受到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影響,且影響程度為中高等水平。以下將探討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如下:
1.高中生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閱讀成績的總體相關情況。
高中生英語閱讀習慣障礙、閱讀策略障礙、文化背景障礙均與英語成績有相關性,其相關系數均達到了統計的顯著性(見表2)。閱讀策略障礙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最大(r=-0.322, p < 0.01),其次是閱讀習慣障礙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r=-0.289,p < 0.01),再次是文化背景障礙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r=-0.130,p < 0.05),而閱讀動機障礙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不顯著(r=-0.104, p > 0.05);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與英語閱讀成績呈負相關,說明學生非語言性閱讀障礙越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越低。
2.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各維度之間的具體相關情況。通過對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發現文化背景障礙與閱讀動機障礙、閱讀策略障礙和閱讀相關障礙都呈高度相關, p值均小于0.01;閱讀動機障礙與閱讀策略障礙、閱讀習慣障礙也是高度相關,p值均小于0.01;閱讀習慣障礙與閱讀策略障礙也是高度相關,p值小于0.01。該分析結果說明,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各維度不僅與學生英語閱讀成績有關系,它們各個維度之間也存在密切關系。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非語言性閱讀障礙之間是相互依賴存在的,在發現與解決學生的非語言性閱讀障礙時可以通過單個障礙發掘出其他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力求從整體上解決學生的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問題。
3.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形成的原因。將調查數據與訪談結果相結合進行分析可得出高中生產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原因如下:
首先,學生認為在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有文化背景障礙是因為學生平時除了做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很少主動去閱讀英語材料,并且在完成老師布置的英語閱讀作業時僅關注問題和答案,較少關注文章中出現的文化因素,課下也不會主動去查閱資料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其次,閱讀策略障礙也是學生遇到的較大障礙。在訪談中了解到,學生出現閱讀策略障礙是因為他們很少和老師、同學溝通自己做閱讀理解題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從一開始接觸英語閱讀理解題時使用什么閱讀方法,現在還是用這種方法,學生沒有意識去評判自己的閱讀策略是否正確、是否適合自己。
再次,閱讀習慣障礙也是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時碰到的困難,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時存在指讀、口讀或在頭腦中將英語先譯成漢語再理解等不良習慣,這會對英語閱讀產生阻礙。通過訪談得知,學生并不知道這種習慣是不好的,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有這些習慣是由于做閱讀理解題時靜不下心,默讀出來才能全身心投入。
最后,結合訪談結果可知,學生認為自身有閱讀動機障礙是因為學業壓力大,沒有空余時間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文章。還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對英語沒有多大興趣,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純粹為了升學考試。
三、教學建議
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早已引起教師與學生的注意,那么在英語綜合素養日漸受到關注的當下,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去認識和重視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對英語閱讀成績的影響,并且全程監控學生的閱讀過程,做到計劃、實施、監控和評價一體化。為了幫助高中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排除非語言性閱讀障礙,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意識到閱讀策略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閱讀策略障礙,英語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尤其是細讀、略讀等閱讀方法,并要在課上、課后了解學生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確認并測評自己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商討適合自己的英語閱讀策略。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心理學教授郭錦珠在所著《習慣心理學》中指出,想要讓自己成功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習慣,通過改變自身不良習慣才能讓生活變得有激情。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及時了解和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障礙,因材施教,在培養和鼓勵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找出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在閱讀中將英文翻譯成中文、逐字讀、讀出聲等,并及時幫助學生加以改正。
(三)引導學生重視文化背景知識
特定的文化環境能夠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良好的文化體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英語教師應該從潛意識激發學生探索不同文化的興趣,在課堂上和課余時間都要多與學生交流,強調文化背景知識對英語閱讀乃至英語能力提升的益處,培養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關注文化背景知識的好習慣。
(四)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英語教師要幫助學生調節學業壓力,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構建文、圖、視頻合一的多元課堂,設置有趣的英語課內外活動,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高中生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總體情況及成因進行了初步探索,但該研究未對英語非語言性閱讀障礙的形成原因進行深入剖析,且調查對象的選擇范圍較小,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敏.消除高中生閱讀理解詞匯障礙的途徑[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Dornyei 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Language Teaching, 1998(3):117-135.
[4]謝輝業.影響中學生英語閱讀的非語言因素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5]支珍.高中英語閱讀障礙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