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復雜性。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PACE模式,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目標語法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本文將對PACE模式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方法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對廣大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PACE模式;應用
作者簡介:劉杰,山東省濟寧市第十五中學。
一、PACE模式概述
PACE模式是一種基于輸入加工、互動和輸出理論并兼顧語言形式和意義的教學模式。首先,它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這一模式主要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與交際教學法。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應當是由學習者基于自身已有知識與經驗來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而非單純的被動接受。因此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參與以及學生間的合作。而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主張交流是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應當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開展語言教學。通過融合這兩種理論,PACE教學模式提出了與以往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所不同的教學觀念和目標,也就是語法教學利用語境來開展,重點增強學生應用語法的能力。而且其基于二語習得中的輸入加工、輸出強化假設理論制訂了語法教學的基本流程,即將具有價值的語言材料呈現出來,關注語言材料內的語言形式,教師與學生一同制訂語法規則,組織拓展性練習。在實際教學時,不同階段均有著相應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不過每一階段均存在一定聯系,從而形成一個系統。此后教師需采取有效措施來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語法形式上,隨后采取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等方式來對語法知識進行歸納與整理,最終采取拓展性練習的方式來進行語法知識的應用以及鞏固。
二、PACE模式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PACE模式主要是把語言視作一個整體來開展教學工作,需要把語法融入整體語言材料中來實施講解,而非單獨開展語法教學。這主要是由于語言是語法的載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具體應用這一模式時,教師需遵循如下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應用PACE模式的一項基礎原則,具體而言其包括如下兩方面含義:第一,在開展語法教學過程中需要確保教學材料的整體性,即語法的講授應當在語篇中或語境中進行。英語中的詞語、短語和語句唯有放在相應的文本以及語境中方可有效連貫起來。過去不少英語教師都是單獨講授語法知識,如此一來便會使得學生機械地進行語法規則的記憶,難以將其運用到實際交流當中。而PACE模式則提倡在整體語境內講授語法規則,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讓學生在通過豐富的語言材料習得語法規則,還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感知。第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在本質上而言屬于一個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過程,教學并非線性過程,而是循環往復的過程。在開展語法教學時需要結合初中生的語言發展特點,先引導其學習整體性語言材料,隨后再對材料內的語法規則以及語言單位進行解析,以便學生對語言意義和形式間的聯系有深入了解。還要注重全面的交際性聯系,從而讓學生復習與鞏固掌握的知識內容。
(二)以意義為中心原則
在應用PACE模式時,教師應當按照從意義到形式的順序來開展語法教學。當前大部分學者指出,在學生透徹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語法規則的講授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簡單來說便是在學生對文本意義有全面理解后再學習語法。而傳統教學中,不少教師首先會分析語法規則,如此極易讓學生忽視語法規則具體的應用語境。通過從意義到形式順序的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調動,而且還能讓學生通過豐富且富有趣味性的材料進入特定的語境當中,有效發散思維,并且更好地領略到英語的魅力。此外,這樣做還能夠給后續講解語法規則提供良好的語言背景。要想讓學生牢固掌握語法規則,不能單純進行機械記憶,還應當引導學生開展對比、分析并理解。理論認識是基于感性認識發展而成的,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多元化語言的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語法規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學生理解語法知識卻難以靈活應用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分割開語言的意義和形式。語言是意義和形式的統一體,在實際語境中,學生面對的是系統的語言信息,而非單獨的單詞或語句。因此在具體教學環節,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材料,并對語義以及語言形式間的關系進行大膽揣測,讓二者有效聯系起來,從而實現語法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指導性原則
當前在學術界針對語法教學是采取隱性方式還是顯性方式存在較大爭議。隱性教學方式更為注重可輸入的意義,主張把學生放在特定語境內,學生能夠自然理解并掌握相應的語法規則。隱性教學方式通常采取歸納法,先由教師將相關語言材料展示給學生,隨后引導其對其中的語法規則進行總結和歸納。顯性教學方式則注重有目的地開展語法規則教學,通常采取演繹法,先由教師將語法規則講授給學生,隨后引導其開展相關練習來對知識內容進行鞏固。PACE模式主張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應當找到隱性和顯性方式的最佳平衡點,注重教師在語法教學中的指導地位,不過教師不應當從始至終進行單向的語法規則講授,否則學生只能夠掌握較為零碎的知識,對其語言能力提升無益。不過,PACE模式也不倡導由學生自己來進行語法規則的總結與歸納,即便其身處特定語境當中,并且能夠將語言功能和形式有效聯系起來,但部分語法知識難度較大,學生無法獨立歸納,所以教師需要適時指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材料中所蘊含的語法知識點。
三、PACE模式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一)運用具有趣味性的語言材料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語言材料是一種重要載體,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PACE,首先要科學選擇語言材料。在選擇過程中應當要注意如下幾方面內容:第一,需要注重材料的趣味性以及真實性,保證所選擇材料不但與學生生活相貼近,同時還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第二,保證材料的可理解性,在選擇材料時應當做到難易適中,且與初中生的認知水準相符,避免材料難度過大而導致學生產生畏難心理。第三,可以將某一語法形式集中反映出來,即所選擇材料中應當包含與所授語法知識相關的語句。例如,教師在對頻度副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以下材料:
It was Sunday. I never get up early on Sundays.I sometimes stay in bed until lunchtime. Last Sunday I got up very late.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It was dark outside.“What a day” I thought.“It's mining again.”Just then, the telephone rang.It was my aunt Lucy.
“I have just arrived by train.”She said.“I am coming to see you.”
“But I am still having breakfast.”I said.
“What are you doing?”She asked.
“I am having breakfast.”I repeated
“Dear me!”she said.“Do you always get up SO late? It's one o'clock!”
這段材料主要講的是一個小孩喜歡在周末睡懶覺,這一現象與大部分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所以在進行知識內容講解時容易引發學生共鳴,并引發其思考。而且這段材料中含有許多與頻度副詞相關的句子,一方面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
(二)運用多元化方式來增強學生的理解
在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時,教師通常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來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材料、工具、環境以及學生群體的不同均會對所選用教學方法產生影響。所以在應用PACE模式過程中,教師應當要結合具體教學環節以及原則來合理確定教學方法。
第一,進行語言材料呈現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其能夠對材料有全面的了解,進而為后續講授語法做好鋪墊。因此在該階段,教師應當應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進入特定的語境當中。如采取播放音樂、動畫、漫畫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如對there be句型進行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圖畫的方法來進行語言材料的展示,讓圖畫與內容相互呼應,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通過圖畫來了解語言更容易接受與理解。
第二,教師和學生探討語法規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材料意義當中,發現與建立相應的語法結構體系,所以不可采取與呈現語言材料階段相同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當運用合理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對語言形式的關注,同時增強其語法意識。通常可以采取斜體、加粗等方式來標識材料中的重點內容。此外,教師還可采取完形填空法來開展教學,在學生透徹掌握語言材料后,教師可以省去重點語法,并引導學生將其和原材料對比,從而掌握到語言形式中所以蘊含的意義。
第三,在講授語法規則時,教師可以采取發現法或演繹法,需要結合如下幾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考慮:首先,語法知識難易情況。部分語法知識的復雜性較強,所以不少學生無法有效理解,此時教師能夠使用演繹法來進行講授。其次,學生的認知特點。場依存型學生比較青睞發現法,而場獨立型學生更為青睞演繹法。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開展講授,都要求教師能夠正確梳理并歸納相應語法知識,讓學生能夠快速把握關鍵點,并建立起自身的語法知識體系。
(三)設計交際型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交際是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而要想實現順暢交際則需要對語言規則有較為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師應設計交際型練習活動并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應用語法規則的能力。交際型練習活動通常指的是能夠增進學生交流的活動。在以往的課堂活動中,學生通常都是對已知事實進行交流,以達到對話或是操練句型的目的,卻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真正的語言交流過程中通常會進行信息傳遞,即雙方在交流過程中都能夠得到新信息。因此教師在組織交際型練習活動時可以采取信息差的方式來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信息差主要指的是具有不同信息的人在交際時進行信息的互換,彌補空白,進而完成交際任務。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兩名學生提供相應信息,隨后引導其開展交流,讓雙方的信息差都能得到填補,進而提高交際的有效性。如針對頻度副詞開展練習時,可以設置一個“周末主要做什么”的調研活動,由部分學生扮演調查者,部分學生扮演被訪問者,雙方應用學習過的英語知識來調查或是回答自己周末經常做的事情。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頻度副詞的能力,而且還能增進學生間的交流與了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PACE模式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其應用原則,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來采取有效的應用策略,以切實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加深其對目標語法的了解與運用。
參考文獻:
[1]陳紅娟.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靈活運用[J].國際教育論壇,2020(5):52.
[2]趙妍.交際教學法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教師,2020(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