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波
分層教學已成為素質教學背景下的重要手段,因為分層教學可以實現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但是分層教學不單單是將學生分層,然后開展不一樣的教學活動,而是進行針對性教學、針對性評價。考慮到生物在高考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教師需要將分層教學的應用重視起來,并采用相關手段增強分層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從特點、問題、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分層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分層教學的特點概述
1. 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符
教學的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建設祖國提供保障。而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遵循一定規律,倘若違背這一規律開展教學活動,將會對教學質量造成直接影響。而分層教學之所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常客”,是因為其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對每個層級的學生進行分析,了解其個性特點,并基于此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與課程優化理念相符
課程優化理念最早由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提出,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并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使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為:因材施教,通過運用分層教學,可以使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被照顧到,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獲得相關體驗和感受,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也就是說,分層教學與課程優化理念相符。
3. 與因材施教理念相符
因材施教才可以做到個性化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知識、形成相應的能力。而分層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且使每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學習和探究,所以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為因材施教,所以其與因材施教理念相符,可以推動素質教育的落地。
4. 與素質教育思想相符
素質教育簡單來說就是教學活動圍繞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進行,而不是只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素質教育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其優勢與不足,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教育。而分層教學恰好做到了這一點。具體而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學習情況將他們分成三個小組,一組名為學優組,一組名為中等組,一組名為學困組,并根據不同的小組的情況提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也就是說,分層教學可以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可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所以,分層教學與素質教育思想相符。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問題
1. 教學觀念較為落后
教學觀念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而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分層教學的優勢與意義,采用有效手段開展分層教學。而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教師并未形成相應的意識,在教學活動中仍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并將高考內容當作重點。由于這樣的教學活動存在問題,將“講”當作重點,將教師作為主體,所以學生的參與感不強,教學效率不高。
2. 教學方式較為落后
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和質量。而通過調查發現,高中生物教學中仍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雖然灌輸式教學法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相較于先進的教學手段而言,其存在枯燥、乏味、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無法實現高效教學。比如,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生不得不硬著頭皮聽教師講的各種內容,并通過勾畫、背誦記憶知識,通過做題學會解答,從而在考試中取得良好成績。但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只是一種無用功,根本無法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教學質量較低
教學質量可直接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而就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學質量較低,與理想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未將教學目標搞清楚,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雖然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使教學氛圍變得異常活躍,但教學效果與理想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成正比例,所以,高中生物教學的難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學生在學習時會覺得生物知識太難,導致教學質量受到直接影響。高中生物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試圖通過詳細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這種教學方式會使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學校雖然會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培訓工作、講座,但是其無法發揮出效用,導致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偏低。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1. 對備課進行分層
備課環節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其效果可對教學活動造成直接影響。具體而言,教師進行了精心備課,便可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便可將教學效率有效提高;教師備課不夠努力,便會使教學活動受到影響。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將備課環節重視起來。
首先,教師需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并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大綱進行備課分層。首先,教師需明確,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的學習需求是不一樣的,只有考慮到每個層級的學生的情況,才可做到精心備課,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針對學困生,教師在備課時需將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當做重點;針對中等生,教師在備課時需將思維能力當作重點;針對學優生,教師在備課時需將拓展延伸當作重點。
例如在進行“光合作用原理和應用”的相關知識的教授時,教師就可先對教學目標進行了解,并基于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分層。就這部分知識而言,教育部門設計的教學目標為:①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②讓學生掌握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③讓學生了解葉綠素的分離原理、提取原理。而考慮到不同層級的學生的情況,教師需要將學習目標進行分層。即:學困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等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掌握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學優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掌握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了解葉綠素的分離原理、提取原理。這樣一來,教學活動就會呈現出多樣化特征,便可達成教學目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 對學生進行分層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分層教學應勢而生。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分層,確保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可以得到提高。
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識而言,其存在知識點眾多、難度較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對學生進行分層而直接進行知識教授,會使教學活動受到影響。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層,使教學目標得到提高。通常情況下,學生分層為三組,一為學優組,二為中等組,三為學困組。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這樣一來,才可使分層教學落到實處,才可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知識、形成相應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 對課堂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的適用范圍較廣,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的應用。比如,教師可以對課堂進行分層,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呈現出主動、積極的狀態,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但在對課堂進行分層時,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需做到由淺至深。此外,教師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例如在教學“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對課堂進行分層,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知識進行探究,從而使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得到增強。就這部分知識而言,蛋白質代謝具有較大難度,學生無法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學活動實效性因此受到了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圍繞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使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逐漸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動物細胞內氨基酸的來源嗎?新的氨基酸可以在組織細胞中轉化成什么物質?氨基酸是怎么轉化成尿素的?這三個問題具有層層遞進的特點,所以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思考、探究。而學生的入手點存在不同,所以得出的答案也不同,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之所以選擇小組這種形式,是因為學生之間的關系較好,而且即便說錯了也不會有緊迫感,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而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也就是說,通過對課堂進行分層,可以使學生進行深度合作,實現取長補短。
4. 對輔導進行分層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指導者和引導者,且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的成長與發展,而僅靠教學活動,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通常需要單獨給予學生輔導。而想要使輔導發揮出效用,教師就需要對輔導進行分層。
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結合學生的層級給予輔導。而在給予學生輔導時,教師需要盡可能采用學生能聽懂的話語,并設計一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此外,教師還需給予學生相應評價,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自信,使學生愿意參與到高中生物學習中。也就是說,對輔導進行分層,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潛力,有利于使學生樹立自信,從而為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奠定良好基礎。
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因為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即便身處于同樣的生長環境、繼承了同樣基因的雙胞胎也會呈現出較大差異。而教學面向大眾,需要使每個人都在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需要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所以,教師需要將分層教學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對備課進行分層,使教學目標變得清晰明了,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使學生的差異得到尊重,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可以對課堂進行分層,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對輔導進行分層,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輔導下得到針對性提高,并對教學活動產生興趣,主動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