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華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低年段學生對寫話的要求,應盡力培養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寫他們愿寫的或想象中的事。由此可見,低年級的說寫訓練是不容忽視的,是中年級作文的起步,為中、高年級的作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因此,作為從事低年段教學的教師要重視這一訓練,應該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夯實低年級的說寫訓練。
一、利用教材的優勢,夯實口語交際
低年段的教材富有童趣、文質兼美。每篇課文都可以成為學生說寫訓練的素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效資源,適時地進行適量的說寫訓練。
1. 充分利用“識字”。低年段教材《識字》較多,《識字》中的詞語,配合形象生動的插圖,學生很快就能根據圖意用上一些詞語串聯成一段話。如:統編版第一冊中《識字8》中有一串詞語:“橡皮、尺子、作業本、筆袋、鉛筆、轉筆刀”,學生看著圖認識這些文具,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說話:“我的書包里有很多學習用品,有( ),有( ),還有( )。”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學生就說得條理清晰。
2. 充分利用“課文”。低年段課文中童話、寓言故事較多,如:統編版第四冊《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等,這些寓言故事都蘊涵著淺顯易懂的道理。教師完全可以拓展教材,創設情境,進行續編故事。如:“蜘蛛又會開什么店呢?又會遇到誰?”“青蛙還會在它的泥塘邊做些什么,來裝扮自己的居住環境?”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有的學生還給自己寫的短文配上了精美的插圖。其實,學生的潛力是要靠教師去深入挖掘與激發的,尤其是學生說寫能力的培養。
3. 落實練習中的“口語交際”。低年段語文書的每一單元的練習中都有“口語交際”一欄,這些都是訓練學生說寫的良好素材。“口語交際”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學生能根據圖意,用自己的話,完整、有序地把事情說明白。教師在訓練時應創設教學情境、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有設身處地的感覺,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強烈欲望。
(1)媒體情境。春游后,教師執教口語交際課《春天在哪里》一課,在組織口語交際前,給學生播放精心編制的課件——“美麗的春天”,即學生春游時找春天的情景,創設直觀場景,為學生說話提供素材。“你找到春天了嗎?” “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學生圍繞教師的問題展開口語交際:“我找到了春天,春天是柳枝上的嫩芽。”“我找到了春天,春天是淺綠淺綠的小草。”“春天是溫暖的太陽。”“春天是孩子們的笑臉。”……以景助說,讓同學們樂此不疲。
(2)實例情境。“三八”婦女節到了,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在婦女節這一天,把自己在家里為媽媽、奶奶等做的事記下來,準備在課堂上進行說話。在課堂上,因為是有準備的,加上做的又是平時不多做的好事,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開了,說的積極性高,內容也充實。
(3)表演情境。情景教學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多想辦法,創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以課文為藍本,精心設計、組織課堂表演,提高學生的說話樂趣,活躍課堂口語交際的氣氛。例如,在讀故事《狐貍和烏鴉》時,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分角色演一演課文。首先分三人小組自行排演,分別扮演狡猾的狐貍、烏鴉媽媽,另一位讀旁白。教師巡視,各小組自薦、推薦幾組進行匯報表演。通過小組排演、匯報表演,不但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說”,也為學生展示口語能力提供了平臺,更為理解課文“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的主題,以及培養合作精神創造了條件。
(4)實物情境。實物所展示的情境,能很快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口語交際的效率。在統編版第四冊《畫楊桃》一課的教學中,在揭示課題前,教師拿出楊桃,問道:“同學們,這是什么?”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接著問:“這楊桃長什么樣?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紛紛回答:“這楊桃長長的,外皮是黃色的。”“楊桃橫切是五角心狀。”預習過課文的學生會回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楊桃的形狀并不相同。”實物的展示,使師生能夠順利地進行口語交際,也順利地引出并揭示了課題。
二、以鼓勵為契機,讓孩子樂說愿寫
別看平時學生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完,可是,真要讓他們圍繞一個主題表達自己的看法,交流各自的思想,他們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擔心自己說話不當、舉止失措而當眾出丑,害怕一旦說錯話就被同學恥笑,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樹立口語交際的自信心,保護口語交際的自尊心,鼓勵他們敢于說話,非常重要。
1. 課堂中應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讓全體學生有這樣的信心:課堂是我們自己的課堂,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能夠說好話,能夠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和水平。其次,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要理解他們在口語交際中存在的不足,少批評,多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堅信:“口語交際我能行!”最后,語文課堂上,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教師應該是學生真誠的聽眾,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地、開放式地交流。
2. 課堂中應營造積極、輕松、合作的氛圍。課堂中,一個學生在說話時,要求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學生在口語交際時出現結結巴巴、詞不達意,甚至說錯話時,不嘲笑、不挖苦,避免學生形成口語交際時的膽怯心理,而要予以及時地補充和善意的幫助,積極配合,讓說話的學生能夠輕松、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口語交際活動中,鼓勵學生敢于說話,鼓勵學生學會合作,讓和諧與合作的春風吹拂每個學生的心田。
三、以不拘一格的交際形式激勵學生說
口語交際是讓學生在傾聽下進行表達,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通過多種互動來夯實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要重視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通過雙向互動、多元互動引導學生在傾聽、思考中表達,能夠在實踐中正確應對,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教師要不拘一格,使用多種交際形式,讓學生的口語表達快速提升。
1. 通過師生互動引導。首先,在口語交際中教師起表率作用,要借助自身的語言形式,科學感染學生。并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向師性特點,教師身體力行,規范表達,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然后,教師在進行針對性口語交際訓練的時候,可結合學生特點,對癥下藥,個性化地、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基于此,在低年級口語交際課上,針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做好示范,以先行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口語表達。還有低年級學生的表達往往較少,如詢問他們的興趣愛好,多數學生只是說“我會游泳,我喜歡畫畫”,讓其深入闡述表達卻犯了難。所以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豐富說話內容。如《我們做朋友》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可通過文體“你喜歡讀哪本書?”“你覺得小學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下,讓學生們有話可說。最后,在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承擔多種角色,不只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如《用多大聲音》口語交際中,教師與學生一同討論回答問題時要用多大的聲音。并扮演各種場景下應該使用多大聲音說話,在教師多種角色下,引導學生多說、多練。
2. 學生間的雙向互動。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讓人人都參與到交流中。面對害羞內向、不敢在眾人面前表達的學生,教師可采用同桌之間交流的形式,面對朝夕相處的同桌,即使是內向的學生也敢于開口,口語交際能力自然會提升。如二上《商量》一課教學中就可讓同桌組成一組,就一個話題進行“商量”,如商量下一節課的體育課要怎么做?商量值日時間的調換等,在同學們說的時候,讓同桌之間互相補充,充實口語表達內容。在此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同桌之間的互動,促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快速提升。
四、雙管齊下,課內外結合開展口語交際
語文的學習不能只有課內,還要延伸到課外,口語交際作為語文學習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在開展口語交際學習的時候,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還要以豐富的家庭與社會生活,為學生創建口語交際更廣闊的天地。
1. 課內外整合。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結合的課程,實踐性強。在此為了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只依靠課中幾節口語交際課。還要在社會課堂廣闊背景下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為學生創建一個繽紛多彩的交際大環境,激發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興趣。在此教師可舉辦豐富多彩的語言類活動,讓幼兒在趣味下主動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如開展“我是小主播”“我們一起講故事”等語言類活動。在此類口語交際活動中還要為學生構建交往情境,如“假如我是李白”“我知道的成語故事”等班級活動。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可為學生創建開展角色表演課本劇的活動,讓學生在靜態學習后,進行動態的表演,在創造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2. 校內外延伸。口語交際活動的進行,不但要在校內中進行,還要滲透到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此教師設置口語交際任務,如“做個文明人”活動,讓學生在起床后和家人說“早上好”;在上學前與家人說“再見”;在放學到家后和家人說“我回來了”;睡覺前與家人說“晚安”。這種德育主題的活動,實際上也是一種口語表達教育,讓學生在校外實踐中,學會禮貌表達。此就是發揮教育的本質,即將教育放置在生活的舞臺中。口語表達是多元化的,其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學生們可以在生活這所沒有圍墻的學校中學習,進行口語表達。所以開展的口語交際教學要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在社會的根基中汲取養料,突破口語交際課堂的局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調動一切資源,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說寫訓練中去,我們的孩子才會愛上口語交際!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將會在寫話上更上一個臺階,從而達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