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聲 李先奇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也是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勞動教育應引導學生形成對勞動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個人成長之間關系的正確認識,懂得人人都要參加勞動、勞動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領會“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內涵和意義。而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沒有時間勞動、不喜歡勞動、不會勞動,很多家長并不在意學生是否參加勞動,很多學校的勞動教育也只浮于表面。勞動教育的長期缺失導致學生不熱愛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對勞動的意義認識不到位,不懂勞動的價值。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勞動中產生更多快樂、美好、幸福的感受,從而正確理解勞動的意義、培養勞動習慣和樹立熱愛勞動的品質呢?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博凱小學秉承“以豐富多彩的幸福童年為本”的辦學理念,把幸福勞動課程作為學校勞動教育的重要命題。
一、確定全方位育人的幸福勞動課程目標
立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博凱小學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協調聯動的“幸福勞動課程”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勞動教育目標。
一是通過勞動課程的開展,讓學生在勞動課堂中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了解勞動的重要性,懂得幸福生活需要勞動來創造。脫貧攻堅的故事、創業者的故事、各行各業奮斗者的故事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的典型事例,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二是通過勞動課程的開展,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勞動技能的提升必須依靠課堂和家長在生活中做指導,班級的事情老師要放心讓學生去做,多檢查,多鼓勵;而在家里,家長要讓學生親身實踐,并提供指導和支持,學校定期通過自理能力大賽、各種技能展示活動,激勵學生提升動手能力,體驗勞動的樂趣。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學會必要的勞動規范,樹立安全意識,知道勞動的艱辛,在勞動中體驗生活、學會生活和熱愛生活。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除用勞動任務清單去督促落實外,開展“身邊小榜樣的故事”、定期評選“勞動小標兵”,適當地展示與獎勵更能讓學生產生光榮感。四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奉獻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責任擔當意識。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主題教育、國旗下講話等形式讓學生學習“兩彈一星”精神、“七一勛章”獲得者事跡、疫情期間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的事跡等,學習他們高尚的品德,寶貴的精神財富,了解他們為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從小樹立責任擔當意識。
二、制定全員參與的幸福勞動課程實施策略
要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功能,必須立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推進實施。博凱小學一方面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在各學科中認真梳理、挖掘勞動教育的內涵,圍繞目標規劃好教學內容,系統落實課程任務;另一方面打破學科之間、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邊界,以學校為主陣地,統籌協調家庭和社會各方的資源,拓寬勞動教育渠道。家庭、學校、社會各司其職,家庭主要培養學生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學校要豐富學生的勞動知識,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和勞動精神,并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培養責任擔當意識。另外,學校還充分利用優勢和學科資源,豐富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開展特色勞動。
三、落實全程育人的幸福勞動課程內容
落實學校教育的渠道主要在于課程,學校根據實際,以家庭勞動、集體勞動和特色勞動三個勞動教育板塊構建起勞動教育課程框架,針對不同板塊不同年段明確課程要求。居家勞動以烹飪、家居清潔整理、電器使用等家務勞動為主要內容;集體勞動主陣地在學校,根據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需求,設置勞動崗位,讓學生在不同的崗位角色上進行鍛煉;學校利用美術科組開發的景泰藍非遺傳統項目特色,把景泰藍的制作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工藝特色勞動。同時,學校在科技項目取得多項國家、省、市獎勵的基礎上,利用科學課堂和信息技術課堂開展科技勞動,引導學生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開展新型勞動實踐探索,加速實現學科知識向勞動技能的轉化。
在構建勞動教育課程總體框架的基礎上,學校分年段、有側重地細化勞動教育任務。低年段的內容主要包括在家中進行力所能及的衛生打掃,初步了解垃圾分類,整理好自己的書包和個人物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要擺放好自己的課桌椅,整理好自己的抽屜,維護好班級的物品和自己的個人物品,愛護好教室內外環境衛生等。中年段的內容主要包括家居清潔、收納整理、校園清潔勞動、學校勞動基地的種植勞動以及初步參與學校的特色勞動和集體勞動等。高年段的內容主要讓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垃圾分類處理、綠化美化,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公益勞動。
要讓勞動教育提質增效,學校要把握每一個讓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博凱小學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勞動崗位,如班級管理服務崗、公共地方值勤崗、校門口值勤崗、口罩檢查服務崗、校園書架整理崗、飯堂值勤崗等;雷鋒活動月,通過“日行一善”讓學生自己找勞動崗位;結合特色班集體建設,鼓勵班級開展具有班級特色的勞動;假期更是培養學生勞動習慣的重要契機,在寒暑假要求學生承擔部分家庭勞動任務。學校利用公眾號定期發布學生在校、在家的勞動情況,以“勞動爭章”和評選“勞動小標兵”的方式表彰積極參與勞動的學生。這樣,整個校園的勞動氣氛就會變得非常濃厚。看到學生的進步,支持學生參加勞動的家長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