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隨著每年藝術素質測評的普及,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音樂也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而在小學音樂的學習中,歌唱教學一直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歌唱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理解音樂的本質,更好地感受到音樂的美感,還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以及韻律的掌控,給予學生良好的藝術熏陶。所以,教師就應該將音樂歌唱教學重視起來,在提升學生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愛上音樂。
一、開展歌曲賞析教學,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教師在讓學生開始唱歌之前,應該為學生開展歌曲的賞析教學,讓學生都能夠具備一些簡單的樂理和唱歌的基礎知識。因為若是學生完全不具備這兩種能力的話,就很難分清楚歌曲質量的好壞,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有著很大的阻礙。教師在開展歌曲賞析教學的時候,應該由淺入深,將復雜難懂的知識點“春風化雨”地融入到自己的賞析教學中,才能夠讓學生都主動地參與進來。
例如,在學習《太陽出來啦》這首歌曲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要演唱該歌曲。所以,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去仔細地聽這一首歌不同版本的唱法,讓學生感受在相同的旋律和歌詞下,每一個演唱的特色。在聽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說出自己比較喜歡的是哪一種唱法呢?你覺得這一種唱法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里呢?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去說,而不是直接灌輸給學生這些賞析的知識點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產生一個深刻的記憶。另外,等到學生都有了一定的音樂賞析能力之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去推薦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歌給其他的學生,并且自己嘗試著從專業的角度去賞析這些歌曲,提升學生對于歌曲質量好壞的辨識度。當學生擁有了一定的歌曲賞析能力之后,就像是有了一把衡量歌曲好壞的標尺,讓學生能夠知道什么樣的作品該學習,什么樣的作品不該學習。隨著學生聽歌數量不斷地增加,隨之而來的對于歌曲的賞析能力也會提高,為之后的歌唱學習奠定一個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傳授基本演唱方法,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聲帶還比較稚嫩,音域也比較狹窄。若是學生在唱歌時使用的方式不當,很有可能對學生的聲帶造成損傷,導致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教師就應該在保護學生聲帶的前提下去傳授給學生一些比較基礎的演唱方式,讓學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盡情地演唱。
例如,在學習《田野的呼喚》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循序漸進的演唱過程。教給學生一些比較簡單的音律的發音,讓學生去感受聲帶振動發出的不同聲音,找到一個自己比較舒服的發音方式。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用輕聲哼唱的方式來緩慢地熟悉這一首歌曲的旋律,讓學生都能夠讓自己的心情放松下來,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演唱,去不斷地練習發聲的技巧。感受真聲和假聲的不同區別,避免大聲喊叫的歌唱形式,讓學生在音樂中尋找到跟作品情感上的共鳴。等到學生都能夠熟悉這一個過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傳授給學生更高難度的演唱技法,一步步地夯實學生的歌唱水平。教師在傳授給學生基本演唱技巧的時候也要注重方式,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去發音,時間久了會讓學生感覺到無聊。而是能夠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讓學生輕松地掌握這些復雜難懂的歌唱知識點,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讓唱歌能夠成為學生的一種愛好和習慣。
三、巧妙創設唱歌情境,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學生若是想要將一首歌演唱好,就必須要跟歌曲想要表達的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做到自然地情感抒發。但這對于小學生來說也是比較困難的一點,因為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在唱歌的時候很難將自己的感情沉浸到作品中去。教師若是想要讓這一種情況得到解決,就可以嘗試去創建合適的歌唱情境,給予學生一個由外到內的歌唱體驗,讓學生的情感抒發更加到位。
例如,在學習《大雨和小雨》這首歌曲的時候,最主要的內容跟雨天有關,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抒發正確的情感,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下雨的片段,勾起學生有關于雨天的回憶。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于雨有什么特殊的理解,在學生進行演唱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下雨的聲音,并且讓學生手持雨傘來感受下雨的感覺。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找到作品中情感的抒發,并且還能夠演唱出自己的個人特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不斷地去探索,并且發現問題,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于作品的了解。合適的歌唱情境的創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到歌唱中的興趣,還能夠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讓學生能夠發現作品中細微的情感,便于學生對于歌曲情感的靈活掌握,體會到音樂的多重魅力,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引入多種歌唱形式,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因為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時間十分有限,教師若一直采用單人獨唱的形式,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都沒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另外,若是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演唱的方式,其實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教師就可以嘗試去開展多種歌唱形式,給學生多元化的歌唱體驗。
例如,在學習《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這首歌曲的時候,這是一首旋律比較歡快、節奏感也比較強的歌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選擇自己想要進行演唱的方式。比如,有的學生選擇了個人獨唱的形式,而有的學生想要選擇跟自己搭檔進行歌曲的對唱,有些學生則是選擇了多人合唱的形式。不同的演唱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不同的挑戰,在學生個人獨唱的時候,就需要精準地發音,跟上節奏和旋律,不能有任何的錯誤;而在對唱的時候,考驗的更多的是兩個人配合默契的程度以及作品的完成度;而在合唱的時候,學生既要關注集體的歌唱方式,還要學會妥協和讓步,找到自己的錯誤,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夠保證最后作品更好的呈現。用這種多元化的歌唱形式給學生多元化的歌唱體驗,讓學生在每一次唱歌的時候都能夠保持飽滿的精神。當學生參與的歌唱形式越來越多的時候,就能夠探尋到不同歌唱形式的規律和奧妙,學會在保持個人特色的情況下去做出配合和讓步。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從別人的身上發現更多的優點和長處,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給學生不同的美的體驗。
五、增加師生互動密度,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在讓小學生開口唱歌的時候,教師也要去積極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以此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因為若是學生對于教師始終保持著一種恐懼和疏離態度的話,其實很難真正享受音樂課堂帶給他們的樂趣。同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存在的錯誤,巧妙地去引導,讓學生的唱歌能力進一步加強。
例如,在學習《猜謎謠》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跟學生開展對唱,教師可以先唱出來謎語的部分,讓學生去唱下面的部分。為了增加其中的趣味性,教師在唱完之后可以隨機抽取一名或者是幾名學生來對唱接下來的部分。而被點到的學生也可以去點其他學生包括教師來繼續對唱。若是被點到名字的學生唱不出來,就可以表演一個小節目來作為小小的懲罰,增加該游戲的趣味性。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小學音樂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活潑,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活躍。教師在為學生講課的時候,應該將自己的位置放低,作為學生的朋友出現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而不是用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去命令學生做事,才能夠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放下思想上的包袱。
六、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教師若是想要讓學生去充分感受到歌唱的價值,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遠遠不夠。所以,教師就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開展一些音樂實踐的活動,讓學生能夠走出校園,用歌唱感染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感受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茉莉花》這首歌曲的時候,不僅喜歡的人數比較多,而且傳唱的范圍也比較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節假日的時候去進行一些活動表演,比如可以去養老社區里為老年人進行演唱,又或者是組織一些學校之間的聯誼,讓學生能夠去跟不同的人合作,去感受相同歌曲的不同演唱方式。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去定期進行一些文藝匯演,給學生展示自己歌唱才藝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將其變成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音樂實踐活動能夠給學生一個更加深刻的歌唱體驗,讓學生能夠明白音樂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含義。用自己的演唱去感動別人,讓更多的人能夠因為自己而感受到音樂的熏陶,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七、結合多種藝術形式,有效提升歌唱能力
教師在教學生唱歌的時候,不能被歌曲本身所限制,而是要使歌曲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讓學生去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這也是音樂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教師就可以嘗試著將歌唱跟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去更好地體會音樂的靈動和美感。
例如,在學習《采貝歌》這首歌曲的時候,其實描述的是一個勞動的場面,所以,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這首歌跟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比如,有的學生身體動作比較靈活,就可以一邊唱歌一邊跳舞,用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來呈現該作品;而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就可以畫一幅畫或者是用手工的形式來還原該場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音樂的幫助下發現自己的特長,樹立自信心。與語數外的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同,小學音樂具有靈動和多變的特點,是學生用來記錄自己情感的有效方式。在學生學習歌唱的時候會產生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作為教師不能給學生過多的條條框框,而是要保護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打破自己思維上的枷鎖,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成長。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開展歌唱教學,是提升學生美育的重要方式。教師在培養學生歌唱的時候,也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并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音樂家,而是讓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并且收獲到希望和成長,就已經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師要緊跟時代的變化,不斷學習全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