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珍
隨著素質教學工作的推進和完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問題已經逐漸被凸顯出來,教學工作需要更多全新的、高效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形式的引入和推進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地活躍和豐富,對于學生數學素養和學習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價值。問題驅動教學形式是符合素質教育工作發展要求的,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內容的積極主動性和參與性,培育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最終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和學習習慣的塑造。
一、問題驅動教學策略的內涵和意義
問題驅動教學策略就是教師提前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一個精準的掌握和了解,在充分了解數學教學任務和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來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入教學內容,以科學合理的問題為主線來把“問題”貫穿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當中,讓學生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利用問題的引入和貫穿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參與度,提升他們的參與欲望和積極主動性,為了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利用問題驅動教學策略來開展數學教學工作具有很大的價值和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問題教學法能夠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讓數學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局面被轉變,并且也能夠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任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對于學生來說,通過數學問題來開展數學學習不僅僅能夠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還能夠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自身數學知識理解能力的發展和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問題驅動教學策略是符合素質教育發展趨勢的,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具有很大的價值和作用。而要想發揮出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價值,教師就需要綜合考慮當前數學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依靠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特點來推進和落實問題教學策略。
二、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 教學的目標不明確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的環節中教學的具體目標過于模糊。數學知識本身就是相對抽象、復雜、難以理解的,學生本就會產生抵觸和恐懼心理,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及時地進行教學引導和目的性的指引,沒有明確地提示學生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內容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度很高、哪些內容只需要理解等等,那么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就會感到很迷茫。教學目標的缺乏不僅會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一味地機械性地教學,效果和質量都不會很好。
2. 學生的知識運用素養不高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同時也為實際的生活服務。生活當中的很多問題都和數學問題息息相關,并且利用一些數學知識和數學邏輯能夠巧妙地解決和處理。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因為對學生成績的過度關注,反而忽視了實際運用素養的培育。在數學課堂中追求教學任務的達成和理論知識的傳授,認為只要學生成績高了課堂就是成功的。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成績并不是衡量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數學知識只有被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才能夠發揮出它的價值和作用,學會運用才能夠凸顯學生真正地掌握了知識。但是在現在的課堂中,一些學生在教師思想的影響之下以死記硬背公式、利用題海戰術來提升自己的成績,但是在生活的實際案例中卻想不到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
3. 教師教學方法的單一化
在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以及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傳統應試教學思想的支配之下,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和枯燥。教師為了利用好課堂當中的每一分鐘,而不給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和分析的機會和時間。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自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那么就算是成功的。但是一味地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還會讓教學課堂變得越來越枯燥。教學方法問題亟待被妥善地解決和處理。
三、小學數學課堂問題驅動教學策略具體實施
1. 設置預習問題,提前進行預熱
在數學教學環節中,預習環節是確保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必要保障。在學生自我預習的環節,能夠讓他們對于數學知識內容有一個大致地了解和認識,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價值。因此,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需要依據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來設置預習的問題。預習的問題要注重突出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預習問題時可以了解大致的學習重點。并且利用問題也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內容自己應該著重分析和了解,這能夠幫助學生節省預習的時間,提升預習的效果。在預習問題的處理和解決過程中,也能夠引發學生的自我思考,讓他們正確地了解和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樣在數學課堂中聽課的時候也能夠有側重點。
例如,在開展《千克、克、噸》這部分的教學工作中,為了能夠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就可以采用問題驅動模式來進行課前預習環節。提前預習環節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發展,教師也都在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如何能夠確保預習環節的有效性和豐富性,采用問題驅動策略就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在這個部分的數學教學工作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可以認識并且理解質量單位噸、克、千克,并且建立起對于質量單位的認識和理解,深入地了解并掌握他們之間存在的關系和聯系。讓學生可以獨立去解決一些與質量有關的問題。在預習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大致瀏覽課本,然后對于克、千克以及噸的大小關系進行一個排序。想一想在實際生活中如何能夠知道物體的重量?自己思考一下測量物體重量的方法。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之下,學生帶著問題來瀏覽課本內容能夠帶有目的性,知道如何對這三個單位進行排序,然后搜尋生活中一些實際的測量案例。在預習的環節中,處理和解決了問題以后,學生還能夠了解自身哪里存在疑惑,以便于讓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在課堂中應該重點聽哪部分。這樣既能夠確保學生對數學知識提前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和認識,也能夠訓練和發展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素養。
2. 利用生活化問題引入教學內容
在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可以使用生活化的問題進行引入。數學知識和實際的生活一直都是存在著密切聯系的,并且數學知識也可以解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難題和麻煩。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如果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問題來引入,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緊密地結合來創建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關系,并且也能夠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分析和探究環節當中。在生活化問題的解決和處理中,學生分析的過程也就是他們自我能力和思維素養的提升過程。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數學教學內容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并且要有意識地尋找一些生活中與之相對應的情景和問題,把數學知識放置到生活情境中來進行教學。開展以生活化問題教學為導向模式,對于學生積極性和自主性的提高是具有很大激勵作用的。借助于該種方式,教師能夠減輕學生對數學理解的難度,以幫助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
例如,在開展《年、月、日》這部分的教學工作中,也應該推進問題驅動教學策略。數學知識很多都是來自于實際生活中的,如果能夠把它們放置到生活情境中,就能夠把那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豐富化、靈活化,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這個部分的數學教學工作中,主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邏輯關系,并且能夠深入理解時間單位的具體內涵。這種時間單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比如紀念日、生日、周年慶等等。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來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每個人想出兩個對于自己特別的日期,然后說一說為什么特殊呢?并且來進行節日問答活動,教師提問一個節日,然后學生說出節日是在具體的哪一天。比如,中秋節八月十五日,兒童節六月一日。這樣的問題驅動模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領悟并且感受年、月、日存在的緊密聯系性,并且感受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在問題驅動之下,學生在課堂環節的參與熱情和配合意識也會隨之而提升。在生活化場景中,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的改進。隨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進行進一步地提問:“《年、月、日》的知識還應用在了哪些生活情境之中?試著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吧!”借助于該種提問方式,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一定地拓展,使得學生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對教師的提問進行回答。借此,教師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也能夠實現對于教學氛圍的營造,以幫助每一位學生更好地享受課堂學習的過程。隨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同學生進行互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以幫助學生實現對于知識點的進一步分析。
3. 設置實踐操作問題,訓練知識運用能力
在數學教學環節中,操作訓練以及及時的點評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了解。這個過程以問題為導向而開展也是很恰當的。如果采用傳統題海戰術這種單一的課后評價方式往往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也很難能夠針對性地發現學生存在的數學問題。所以利用實踐操作問題來開展訓練和實操進行評價和檢查是非常科學合理的形式。以此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操作環節來創新評價方式需要以優質的數學教學課堂為導向。另外,在實際的訓練操作環節,教師還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學習的態度。這樣的環節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還能夠促進他們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的發展和提升,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和進步。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贊揚,發揮出問題驅動教學策略的價值和作用。同時,借助于實踐問題的設置,教師還能夠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進行一定地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傳統教學理念以及傳統思想支配下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課堂。問題驅動教學策略是符合素質教育發展趨勢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勢、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促進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的攀升,對于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改進也具有很大的價值和作用。教師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正確地推進和落實問題驅動教學策略才能夠引導學生素養的發展和數學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