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昆育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編輯;媒體素養;業務創新
新媒體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所產生的變化
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形態能夠向受眾提供更多方面以及更多量的資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新聞編輯技術一直是電視新聞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新聞制作和傳播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觀眾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微信、微博等各種渠道獲得新聞,同時,各種不同的信息也通過多種媒介渠道進行報道,大量的報道可能會形成社會輿論,這就要求新聞編輯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通過合理看待社會視角,準確把握,確保讀者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新聞。
電視新聞編輯所需具有的媒介素養
對新媒體的優勢進行掌握
隨著新媒介的出現和發展,其對傳統媒介造成空前的沖擊。雖然電視媒介作為大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途徑,擁有龐大的觀眾群體,但其播出時間卻缺少彈性,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觀眾的需要與編輯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在某種程度上了解新媒介的優點。讓新聞的傳播速度更快,了解觀眾的需要,讓其加入到新聞編輯中來,這是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
具有精準敏感的辨別能力
傳統的媒介與新媒介之間的差異眾多,尤其是在傳播速度上。因為新聞具有高時效性,若新聞編輯不能夠掌握其時效性,那么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將會受到嚴重影響;此外,若電視新聞編輯不能分辨新聞信息的真假,則新聞真實性存疑。因此,一個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判斷力,才能讓觀眾受到新聞信息的正面影響。
完善知識體系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新媒介時代,知識系統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凸顯了出來,因此,在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方面,必須要有足夠的事實基礎。當今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知識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新聞編輯必須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把握和追隨當前的新聞發展趨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吸收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必要性
電視新聞編輯是新聞工作者在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之后,進行不斷的改革,以順應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從而符合新媒體時代的要求。
有利于優化電視新聞內容
新媒介相對于傳統媒介而言,其最大的優點在于其信息量巨大。在新媒介平臺上,信息傳遞的門檻不斷降低,但傳播效率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編輯應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挖掘和運用實時新聞資源,從而獲取更多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并通過提高對新聞的處理速度,來提高新聞質量,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資訊。
有利于推動編輯工作改革
傳統電視新聞編輯主要從事選材、審閱、編排、校對、修改等工作,工作僵化,缺乏交流。但在新媒介時代來臨之際,突破傳統編輯方式的局限,為新聞工作者們帶來新的工作體驗,也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同時,也能增強受眾的興趣,使其更具魅力與親和力。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現狀分析
新聞采編的內容質量不夠高
在新媒介融合時代,新媒介的新聞內容呈現出更加多元化、更加生動的特點。同時,為了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很多媒體都會對新聞的播出內容進行不斷更新。但是,由于新聞內容缺乏生動活潑的元素,整體播出方式使受眾覺得乏味,從而使受眾的收看興趣降低,導致了廣播新聞的競爭能力下降。另外,由于很多編輯人員對新聞報道內容的關注不夠充分,一味地追求數量,使得報道的內容太廣,很難吸引到回頭客。
新聞采編策劃工作缺乏創新性
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是在采訪前對報道內容、報道方向進行策劃,而在策劃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受眾的主要需求,滿足當下時代對新聞報道的要求,在進行融合創新之前,必須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策劃工作卻忽略了創意,只注重對新聞內容的播出,造成了的新聞內容出現重復,讓觀眾感覺到審美疲勞。
媒介融合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面臨的挑戰
發展難度的挑戰
在互聯網時代傳媒融合的大環境下,廣播電視不斷進行新媒體的變革,大力推進網絡廣播互動模式等,但這只是技術層面的改革,而不是培訓與招募相關的新媒體融合人才。單純地發展和維持技術,讓技術停滯不前,同時也沒有深入地改革,這也就導致傳統的廣播節目資源缺乏競爭力。
節目功能的挑戰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國媒體數量日益增多,而這些媒體又以各自的經營特色吸引著不同受眾。但由于其專業性和嚴肅性,在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網絡推廣時,已經喪失了大量的受眾。這就要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者在保持節目質量的前提下,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
新媒體環境下的業務創新措施
選題上的創新
在新媒介時代,受眾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的新聞資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在選擇時要注意時效性,充分發揮其優勢。善于分析和處理新聞資訊,善于挖掘新聞素材的潛在價值,在新聞報道中要有自己的特色,以達到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目的。
畫面審美創新
電視新聞能給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它可以再現新聞的內容,使觀眾產生共鳴。在新媒介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新聞創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過它為大眾呈現出優美的畫面,因此,必須進行新聞圖片美學的革新。新聞編輯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觀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在新聞報道具有真實性的前提下,將高質量的動畫、音樂、解說等融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更好的報道效果。
報道深度上的創新
雖然能夠為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途徑數不勝數,但在新聞資訊傳播上仍然要有足夠的深度與真實性,特別是對某些突發事件的關注。要充分滿足受眾的需要。
豐富廣播電視新聞內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地獲取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網絡終端,人們可以在家里看到全球范圍內的各種新聞。隨著海量信息的不斷涌入,新媒介以其多變、靈活、新穎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的觀眾,但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依然保持著原有的運作方式,觀眾的吸引力因此而逐漸減弱。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從地域特點入手;我們都知道,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要根據地域特點進行新聞編輯的改革,就要發掘地方資源,大力推廣地域文化。為了擴大新聞內容的來源,必須對其進行適當的變革與調整,以保證其時效性、客觀性、獲得第一手資料。其次就是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活力。廣播電視新聞要為人民謀福利,新聞編輯要從小事中看到大事,從生活的視角,深入到生活中去。只有關心民生,才能與百姓同舟共濟,讓其在百姓的心里生根發芽。
積極融合新媒體技術
眾所周知,隨著廣播電視新聞受眾的日益萎縮,人們越來越偏愛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的新聞報道。因此,廣播和電視新聞在播出形式上要一改以往的正襟危坐,注重播出形式的真實性、趣味性和生動性。具有趣味性的電視節目播出方式,無疑更能滿足大眾的審美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發生很大變化,追求個性、解放自己。活潑的新聞傳播方式,不受傳統方式的限制,可以根據特定的新聞事件選擇不同的播出方式,保證廣播和電視新聞具有更多的新鮮感。人們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余收看新聞,是為了放松自己。如果新聞報道給人一種一絲不茍的感覺,那么,廣播和電視新聞就會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對于城市里一些忙碌的年輕人。此外,廣播電視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即在信息傳遞中具有較好的抗干擾性能,以及良好的音質表現。在積極地融合新媒介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聽覺體驗。
重視節目中的雙向互動
廣播電視新聞在內容和傳播方式上,與大眾的現實需要發生偏離,長期下去,將會使其對觀眾的吸引力逐步減弱。因此,在新媒介時代,有必要引導觀眾參與到廣播電視新聞的運作中,并與受眾進行雙向的互動。受眾在廣播和電視新聞的運作過程中,可以管中窺豹,從中獲得有用的資訊,從而使其運作更加完善。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在與觀眾的互動中,主要是圍繞節目的內容進行交互,而對其他方面的報道卻很少。在新媒介環境下,在與觀眾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廣播電視必須進一步擴大與觀眾的交往范圍。例如,電視臺的新聞編輯,可以征求受眾意見,并從受眾的意見中挑選有用的,例如減少純粹新聞的比重,增加現場報道的比重。在廣播電視新聞運作過程中,引導觀眾積極參與,在整個節目策劃過程中,都能敞開胸懷,傾聽受眾的意見,這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受眾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參與到新聞節目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從而獲得巨大的激勵。受眾與廣播電視的交互作用,對編輯工作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對編輯自身的超越起著促進作用。
提高廣播電視編輯素養
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應從職業能力方面著手。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長期培訓方案,使之循序漸進地進行培訓,并加大培訓的投入,使編輯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必須認識到,時代在飛速發展,新聞工作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上占據有利位置,確保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個立足點,以獲取真實、客觀的新聞素材。在新媒介的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職業能力也在悄然改變。身為一名編輯,不能抱殘守缺,要將昨日所學應用到工作中去。
媒介融合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轉型
遵循編輯的基本原則
編輯學是一門有自己獨特的編輯法則的學科,它在不同的媒體中有著各自的規律性,比如在報紙上有報紙的規律性,在電視新聞業里也有它的規律性。其內容主要有: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在新聞報道中選取真實的內容。“新聞”就是注重“新”,電視新聞在快速傳播的條件下,必須把自己的特色充分地展現出來。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電視新聞編輯要充分尊重客觀事實,特別是在處理稿件和圖片時,要尊重原創性,尊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避免出現“標題黨”,從而引起輿論的關注,與新聞事實相違背。
增強電視新聞編輯的創造性
創新是新聞編輯工作的靈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使整個電視新聞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創新是電視新聞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電視新聞事業發展的基礎,因此,要在全臺范圍內形成一股力量,加強內部交流、協調、推動跨界協作,才能讓整個電視產業的創意流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從而為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增添力量。為此,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革,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新聞編輯的積極性,從而使編輯工作取得飛躍和發展。
具有大視野的電視新聞編輯
電視新聞編輯必須正確地理解媒體的融合,抓住這一大趨勢和契機,從新媒體的角度出發,加強對新媒體的研究,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點,使其與電視媒體的優勢相結合,給受眾提供更多的、更具個性的信息體驗。編輯部的主要負責人,要有大視野,勇于創新,注重內部改革和民主化,充分尊重下級的意見。同時,要加強與各美術部門的協作,提高編者編輯報道的傳播效果和收視率,要把新聞事實和藝術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體現黨和國家的政策,達到引導輿論、擴大宣傳的目的。
隨著新型媒介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傳統媒介在不斷地遭受著巨大的沖擊,也面臨著發展的新機會與新挑戰。因此,新聞編輯必須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可信度。
(作者單位:興安盟文化旅游體育局綜合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