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晚報;民生新聞;采寫;創新舉措
作為城市生活類報紙的晚報,在我國報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貼近市民、了解市民是晚報的獨特優勢,“晚報是面向市民的報紙,自有晚報以來,社會性和貼近性就成為晚報吸引讀者的法寶?!盵1]所以,做好民生新聞在晚報新聞報道中尤為重要,可以說,民生新聞做得好,能起到“牽一發,動全身”、影響全社會的強烈效應。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對晚報新聞報道造成了很大沖擊。晚報民生新聞采寫如何突破,如何更加得到社會廣泛關注,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民生新聞是晚報的當家版塊之一,究竟何為“民生新聞”,目前業界與學界尚無定論。本文認為,民生新聞就是涉及公眾日常生活的民生事件、民生問題,以及社會風貌的報道。社會性、人情味、可讀性,是民生新聞的主要特點;立于群眾角度、突出民生話題,體現人文情懷,是民生新聞采寫的核心。
從整體上分析,民生新聞有以下幾點含義:一是民生新聞屬于社會新聞,報道內容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二是民生新聞來源于群眾生活,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三是民生新聞多用人文敘事,展示群眾生活狀態。
晚報是城市生活中市民的生活“伴侶”、精神慰藉,采寫以市民生活為核心的民生新聞,也必須踐行“四力”、立足基層。但是,在互聯網信息時代,晚報民生新聞采寫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記者缺乏民生意識。晚報民生新聞是最接近市民日常生活的社會新聞,報道要實實在在滿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但在實際采訪中,一些晚報記者腳力不夠,不能真正深入到市民中間,不將市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作為采訪出發點,采寫的報道不是空洞乏味,就是刻意獵奇,沒有從市民群眾的立場思考問題、報道新聞。
二是難以發現有價值新聞。市民的日常生活看似“瑣碎”,甚至司空見慣,一些記者就覺得民生新聞沒有多大價值,所以在采訪中總是浮在事實表層,不去了解、熟悉市民群眾,不對問題透徹地看待,結果就抓不住深刻、有價值的新聞,甚至個別記者為吸引讀者眼球,民生新聞選材過于強調社會陰暗面,這都是記者眼力不夠的表現。
三是報道內容沒有深度。民生新聞是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深度報道,是關系群眾生活需求的問題解決。但在實際報道中,不少晚報記者腦力不夠,民生新聞常常是表面化就事論事,淺層次泛泛而談,不去深入挖掘,沒有將市民群眾關注的問題的深度思想傳達出來。而且,“在報道現象后在怎樣引導受眾應對公共危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等方面明顯不足,在提高社會危機感和個人危機處理能力等方面的力度較弱。”[2]
四是民生新聞寫作華而不實。新聞報道是要讓記者準確而簡練地表達出新聞主題,但在實際新聞寫作中,不少晚報記者筆力不夠,總認為民生新聞就是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必須用華麗的辭藻報道民生新聞才能夠出彩。結果,所謂“出彩”的民生新聞,切讓市民看不懂、不易理解,失去了新聞傳播的效果。
晚報民生新聞采寫一方面要扎扎實實踐行“四力”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創新,才能夠保證民生新聞的完善與發展。
第一,要提高民生意識,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晚報民生新聞是關系市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報道,記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提高民生意識,忠實履行為市民服務的宗旨。晚報民生新聞貼近市民日常生活,具備深厚的群眾基礎。記者采訪要時常深入社區基層,以民生話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小處著手,從市民生活的日?,嵤鲁霭l透視社會深層動向,不僅要幫助市民群眾解決瑣碎小事,更應著眼社會改革大局。比如,《山西晚報》開設“社會直通車”重點新聞版塊,從生活、醫療、工作、就業等多方面入手,就市民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深入報道,受到當地市民歡迎。
第二,要提高專業水平,樹立強烈責任意識?!懊襟w的活動涉及社會生活諸多方面,事關國家和人民,其影響范圍十分廣泛。因此,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全社會對新聞媒體深厚而迫切的期望和要求。”[3]晚報民生新聞涉及市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記者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關注國情、社情、民情,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深入基層找出與市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切入口,積極反映市民呼聲、表達群眾訴求,從民生角度解讀社會政治經濟問題,最大限度實現民意的公共價值。如《山西晚報》今年9月以來的一些報道《上下學想騎電動自行車?記住哦,須年滿16周歲》《申報太原市人才補貼補助這些事要注意》《說起教師節禮物,家長挺糾結,老師道心聲》《孩子為什么不能坐副駕駛位?》等報道,都體現了記者的社會責任。同時,責任意識還要求記者提高整體素質,保證采寫民生新聞的真實性與有效性,使報道更扎實、具體、生動,最大限度提高媒體影響力。
第三,要提高思考能力,增強新聞原有價值。民生新聞是晚報媒體的“壓艙石”,但在新媒體時代如何讓晚報民生新聞得到更多讀者關注?這需要記者要勤思考、善思考,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急,以市民群眾“身邊事、煩心事、稀奇事、關心事”為報道題材,在報道中把體現黨和政府主張與反映群眾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反映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增強民生新聞的原有價值,得到市民群眾廣泛關注。比如,孩子班級微信群里老師發了通知后,大拇指、玫瑰花、鼓掌等表情包滿天飛,這種事幾乎成為每位市民常遇到的事,怎么辦?針對這種事,《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部分家長和老師后,及時刊發了《家長:咋回復合適?老師:別想太復雜!》的報道,給市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受到大家稱贊。
第四,要提高筆力水平,提升民生新聞靈魂。晚報民生新聞采訪對象大多是市民群眾,報道的閱讀對象也主要是市民,所以,記者在報道寫作中要將語言簡練一些,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市民大白話”。特別強調的是寫民生新聞要善于講故事,“我們要學會用故事化的敘述手法來講述著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甚至可以用聊天的方式來講述新聞,娓娓道來吸引受眾。”[4]記者提高筆力水平,不僅可以使民生新聞增強可讀性和感染力,更能夠提升民生新聞靈魂,擴大傳播影響。同時,記者提高筆力水平還表現在突出民生新聞的時效性與有效性,不僅保證新聞真實性,還要保證新聞的“新鮮”,才能有效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
第五,要提高創新能力,堅持深度報道原則。在新媒體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使媒體行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加激烈。晚報媒體做好民生新聞,必須遵循創新理念,提高創新能力,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民生新聞的策劃上。要堅持深度報道原則,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優勢,避免盲目跟隨新媒體熱點,有效避免新聞同質化,扎扎實實做好關系民生民計的民生新聞?!渡轿魍韴蟆烽_設的“山晚調查”就是一個深受市民信賴的深度報道專版,近年來刊發了一系列關系市民生活、反映群眾需求的精彩報道,賦予了民生新聞生命力,體現了晚報服務性、知識性和實用性。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晚報媒體記者采寫能力的高低對于行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記者只要不斷提高自身采寫能力,扎實踐行“四力”要求,堅持創新理念,就能夠確保民生新聞采訪信息有效性,確保民生新聞價值得以最大化發揮。
參考文獻:
[1]劉富,張未民.晚報新聞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01:22.
[2]李爽.關于民生新聞采寫的思考[J].新聞傳播,2013,9:165.
[3]包國強.新時代中國特色媒體社會責任體系簡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21,21(6):5.
[4]王勇輝.民生新聞采寫淺析[J].新聞傳播,2010,10:78.
(作者單位:山西晚報社 田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