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紅色經典是人民奮斗歷程的表現形式之一,刻畫了在艱苦條件下努力奮斗的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面貌,對我國人民有著深遠的意義。目前,在我國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廣泛接受,這就使我國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都能夠采取此教學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整本書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對一部經典以及書中人物精準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其能夠有計劃地閱讀紅色經典,了解書中的重要意義。教師在指導學生圍繞紅色經典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讓學生充分閱讀,欣賞書內所講解的內容,促進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夠將優(yōu)秀的紅色文化得以傳承,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道德觀,擁有較強的思想道德品質。
一、“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是必要的,是前提,但教師的“教”不是機械地教給學生僵化的知識,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培養(yǎng)能力。整本書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習慣和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養(yǎng)成閱讀習慣
課本上的篇章,一篇學完就轉入對下一篇的學習,這樣對文章的學習很難深入,有時候剛剛產生興趣,隨著篇章的轉換,還未深入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只讀課本上的單篇文章或段落對于培養(yǎng)學生習慣還是缺乏力度的。學生持續(xù)深入地閱讀整本書,“在某一時期,心可以專一,講究可以徹底”,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的成就感。非常有利于學生閱讀以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二)有利于應用閱讀方法
課本上的文章,由于篇幅短,往往是使用精讀的方法。這樣不利于多種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培根說過:“有的書只要閱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對于“整本書閱讀”就需要根據內容和個人需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或精讀、或通讀、或跳讀等。這樣有利于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積累更多的閱讀經驗。
二、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八年級語文紅色經典閱讀的實踐策略
(一)任務驅動,實踐精準導讀
隨著我國近幾年來實行新課程改革,整本書閱讀方式已經成為我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采取整本書閱讀模式,就是讓學生深入閱讀的過程,教師秉承任務驅動使學生展開自我閱讀,使學生掌握書中的知識。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呼吁學生根據自己所要閱讀的內容制訂閱讀計劃,從而讓學生按照閱讀計劃進行閱讀,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書內知識,了解書中所講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體驗。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時,就可以提高閱讀效率,發(fā)揮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獲得進步。
例如,在學習《紅星照耀中國》這本名著時,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去搜尋當時的歷史資料,以及老一輩革命家在革命時的生活環(huán)境和所具備的精神。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給予及時指導,讓學生能夠擁有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使學生能夠對我國的紅色精神充分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通過閱讀這些紀實類的作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在具體討論的過程當中加強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紅色精神。
(二)開放過程,助推良性互動
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實踐的過程當中,每一位教師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整合學生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以設定共同閱讀的模式來規(guī)定章節(jié),然后通過大家一起閱讀討論將會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在即將正式閱讀之前,語文教師可以針對某一章節(jié)設定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解決問題,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悟,增強學生閱讀成就感。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選取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名著時,教師在指導學生研讀時,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作品,這樣可以大概介紹保爾·柯察金那個年代悲壯又感人的故事,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開放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通過不斷探討,從中理解紅色精神并且傳揚,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課下時間來對其進行充分閱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汲取書中的養(yǎng)分,使學生能夠擁有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書內所體現的精神,擁有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除此之外,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表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達到閱讀的效果。
(三)導讀激趣、閱讀指導、讀后展示開展教學活動
鑒于學生對革命時代背景感到陌生,對“紅色經典”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導向難以理解等閱讀阻礙,“導讀激趣”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多種激趣方式,如觀看歷史文化紀錄片、觀看同名改編的影視片段、回顧所學相關知識等方式讓學生多角度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通過序言、目錄等了解創(chuàng)作緣由、作品內容等,從而獲得對作品的整體印象。
“閱讀指導”環(huán)節(jié)可以細分為“通讀課”和“研讀課”。“通讀課”側重對作品內容的整體把握,指導學生在速讀的過程中“依時間理事件循脈絡”。通過列提綱、思維導圖、任務清單等方式把握文本內容。這種閱讀方法對革命紀實類文學的通讀顯得尤為重要,如《紅旗譜》,在“通讀課”上,既可以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效,又可以借此機會彌補學生個體閱讀過程中的遺漏或不足,交流、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為“研讀課”做好準備。此外,還能讓學生了解廣大人民為了解放事業(yè)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的革命歷史,珍惜當下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
有了通讀作品的基礎,學生結合“精讀”“圈點批注”“比較閱讀”等方法對作品進行專題探究并在“研讀課”上加以探討,如分析人物形象致敬革命英雄,品析作品語言探尋時代背景,探究作品主題感受革命精神等。通過對作品的進一步研讀,學生可以加深對革命精神的領悟,從而將革命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讀后展示”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精神內化。“紅色經典”詮釋了一種永不磨滅的時代精神,也代表著面對困境時無畏的態(tài)度,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與執(zhí)著,以及對事業(yè)的無私奉獻。“紅色經典”中所傳遞的價值是不以時代為轉移的。例如,在學習《紅旗譜》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為革命英雄寫頒獎詞,情景劇表演,革命詩詞朗誦會、演講會,紅色研學,手抄報、宣傳海報等方式呈現。讓廣大學生感受紅色經典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閱讀并學習了這些紅色經典著作,我從中感悟并反思了許多。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一百年的光輝歷程,見證了百年的風風雨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學生,幸逢我們黨的百年華誕,幸讀偉大的紅色經典著作,應跟隨黨的腳步,用新思想充實自己的大腦,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與精神追求;必將更加認真地深化學習黨的知識、科學文化知識與專業(yè)知識,努力提升自己,增強本領,始終向黨組織靠攏,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時代好青年不斷艱苦奮斗!在名著閱讀學習的過程當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在展開具體教學活動時,每一名教師都要充分了解學生,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展開教學活動。整本書閱讀的效果可以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努力。每一名教師都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督促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我國的紅色精神得到傳播。
參考文獻:
[1]王陳依依.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整本書閱讀”教學初探: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閱讀指導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9(5):17-19.
[2]鄭昀,徐林祥.修辭詩學語境觀視野中的語文教育新篇章: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教學為例[J].語文建設,2019(7).
[3]陳瀅瑩.“整本書閱讀”理念下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教學初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5):4-5.
[4]劉冬梅.《老人與海》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9(10):41-43.
[5]張晨,賈玲.紅色經典伴我前行:《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案例及評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32).
[6]韓燕.基于高考語文大閱讀背景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索與實踐:以新疆克拉瑪依市實驗中學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