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文明確要求全面減壓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減作業,不是簡單地減少作業數量和時長,更重要的要求是提高作業質量。
一、作業布置要有目的,要精心設計
教師不能隨意粗放地布置作業,應精心設計作業,懂得每項作業訓練的目的。布置作業要有依據,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等因素來設計作業,教師只有熟悉了課程標準,領會了專家編寫教材的意圖,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學情,才能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優質作業。教師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精選習題,避免機械重復低效的作業,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減負不減質量的效果。無論怎樣,學校的一切活動最終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所以作業布置應以生為本,不能功利化,要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二、作業布置要合學情,可分層作業
作業難易程度要適度,作業太難,會打擊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學困生危害更大,過于簡單,沒有訓練梯度,也無實際效果。教師最好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分層布置作業,讓訓練具有科學性,取得實效,通過不同的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化地提高綜合素養。分層布置作業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布置作業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以鼓勵為主,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三、作業時間要控總量,應相互統籌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單純地只考慮本學科的作業,應該和班級科任教師互相溝通,嚴格控制作業的總量。可以建立作業公示制度,一方面可以監督教師是否隨意布置作業,一方面加強教師間的信息溝通,便于合理布置作業。班主任和課代表應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做好統籌安排。做好完成作業的時段和所需時間的統籌;結合學科特點,做好作業不同形式的統籌;做好作業難易程度的統籌。
四、作業形式要有活性,應各具情態
作業形式可靈活多樣,不應僅僅局限于書面作業,應讓作業形式活起來,各具情態,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又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教師可設計實踐作業、閱讀作業、實驗作業等多種形式的作業。學生可以選擇符合自己特長的作業,如善于表演的學生,在語文和英語學科作業中,學生可以選擇表演課本劇。堅決杜絕機械重復性作業,如將生字或者單詞抄寫無數次之類的作業。
五、作業內容重課本,應科學有效
作業內容應以課本練習為主,慎用、少用課外資料。教科書的習題是專家精心設計,很有科學性,習題訓練緊扣教學目標,富有系統性,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統編教材語文課后練習題,語文要素突出,訓練很有策略,訓練有梯度,由易到難,拓展得當,又能結合生活實際。教師對學生進行練習和布置作業時必須注重課本習題,如確實有必要補充習題,教師應該謹慎選題,選題要做到精,突出實效,訓練要有目的,具有針對性。
六、作業批改要規范,應發揮實效
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具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要認真、細致地批改作業,只有教師認真耐心批改作業,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才能確保作業的有效性。教師要對作業講評,尤其要注重學生錯題,找出原因所在,認真分析,發現問題,提升課堂教學和作業質量。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具有人文關懷,盡量做到面批,要多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了鼓勵學生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各學校應組織作業展評等活動。能夠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總之,作業布置是教學活動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關愛學生身心健康,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作業布置和輔導應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鼓勵學校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教師在校內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確保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黃順軍.小學數學高效作業模式開發的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93.
[2]梁勝學.小學數學課內分層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25):24-25.
作者信息:胡昭禮(1980—),漢族,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