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1年“雙減”政策的下發無疑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強心劑,但減輕學生負擔并不意味著教學的放松,相反,“雙減”的本質是教育的提質增效,力求在減負基礎上取得更高效高質的教學成果。小學音樂學科在“雙減”的東風下也逐漸改變了邊緣學科的處境,在學生音樂教育、情操陶冶中發揮積極作用,而前提是高效課堂的打造。結合小學教育的規律和特征,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打造需要突出“快樂”二字,寓教于樂,學生能動性得以發揮,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提質增效。這是小學音樂教學的追求目標,也是“雙減”政策實施的愿景。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音樂;快樂課堂;策略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意味著“雙減”政策的正式發布,且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雙減”政策下發后,學校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進入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小學音樂作為素質教育載體之一,也應基于“雙減”政策積極探討自身的改革與完善之路。而探討的關鍵是快樂音樂課堂的打造,讓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樂在其中,讓音樂教育、情操熏陶潛移默化,真正打造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音樂教學場景。
一、小學音樂快樂課堂概述
提到音樂的快樂教育不得不提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主演的音樂片——《音樂之聲》,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并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麗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暫且不談電影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和旖旎的風光,其所推崇的野外、自然、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無不體現著快樂教學的理念。看似無形的教育卻深得人心,看似隨意的教學舉動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與我國長期以來固化的課堂音樂教學形成了鮮明對比。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一線教師提出音樂教育變革的主張。打造快樂音樂課堂成為教學變革的聚焦點。
快樂音樂課堂的打造融于當前的音樂教學中則是在教學實施中以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興趣愛好的激發為動力,讓音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營造歡快趣味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音樂、在快樂的氛圍中探索音樂的奧秘,獲得積極快樂的音樂學習體驗。從教師走上講臺的瞬間開始,就要釋放快樂,傳遞快樂的信號,教師用自己的真誠、微笑打動孩子,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音樂課堂導入不需要過多的語言,而是更多地讓學生體驗音樂、感受快樂,在歡快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帶領學生感受音樂的速度、力度,把握相關的情感元素。
例如在教學《健身歌》時,可以一邊唱一邊拍手,帶動學生對節奏的感知,嘗試變化歌曲速度,由慢到快、由快到慢,讓孩子感知音樂的速度。再比如教學《大雨和小雨》時,一邊唱一邊拍手和跺腳,對應的音量變化也要體現在手勢變大、變小、動作幅度變化上,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的力度,整個課堂就像開啟了一場音樂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學習音樂知識。再如講解《暴風雨》時,可以讓學生動用肢體語言表述各種場景,用輕輕搓手模擬風聲,用十指彈琴式的敲擊椅子兩旁模擬小雨聲,用雙手交替拍腿模擬大雨聲,用熱烈地拍手模擬暴雨聲,用雙腳無規則地跺地模擬雷雨聲,同時配合相應的詩朗誦,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在音樂的體驗中進行聯想與想象。
二、小學快樂音樂課堂的打造策略
(一)課堂教學方法中的快樂滲透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課堂講授是重點,為避免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理應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現快樂的滲透與傳遞。而現有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嘗試更多新穎的教學方法,靈活選用,帶給學生音樂學習的體驗感、新鮮感等,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也讓課堂講解深入淺出,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漸入佳境。目前,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快樂教學效果比較理想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法、模擬法、游戲法等,這些方法一方面契合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另一方面符合現有的教學安排,契合素質教育改革。
1.情境法
情境法的運用主要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創設寓教于樂的教學氛圍。在情境創設時,音樂教師根據課程教學要求、課程教學內容、小學生音樂學習實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音樂教學更具吸引力,給予學生音樂學習的新鮮感,有力地推動后續教學。例如教學《云》時,教師可以創設藍天白云交織、清風吹拂、陽光照耀的美好意境,讓學生閉上眼睛,在美好的意境中感受這首歌曲柔美舒緩的節奏,并進行意境的遐想。要求教師發揮能動性,引領學生放松心情,自由想象自己是漂浮的白云,在陽光的照耀下于藍藍的天空中漂浮流動,步履緩慢、身體輕盈,無比愜意。在教師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自然地進入到情境中,對音樂學習充滿熱愛。例如在教學《森林與小鳥》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情緒、情感體驗,以寧靜的大森林的圖樣展示,營造靜謐的森林氣氛,通過長笛演奏,讓學生感受大森林勃勃生機的氣息,仿佛聽到悅耳的鳥鳴聲,這使得音樂教學擺脫了概念式、說教式的束縛,給予學生真實生動的感受,營造快樂的音樂學習氛圍,喚醒學生情感體驗,使其產生心靈的共鳴。以情境為引導,讓學生進入音樂的奇妙幻境中,帶來寓教于樂音樂課堂的建構。
2.模擬法
模擬法,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觀察模仿,在觀察和模仿中主動思考,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其貫穿于音樂教學全過程,無需過多的語言提示,教師直接用示范帶領學生進入音樂實踐的狀態中,學生跟隨教師隨著音樂節奏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感知理解音樂元素。形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也激發學生表演的興趣,帶動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學《大鹿》時,先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提前查閱資料,了解這首歌描繪了怎樣的場景,當學生對歌曲有大致了解之后,讓學生選擇歌曲中的幾個場景進行演繹,學生分別扮演“大鹿”、“小兔”和獵人,發揮想象,主動演繹,使得單一的音樂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且富有活力,而學生在表演中大膽展示自己,表現出大鹿的勇敢和團結有愛精神,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表演與欣賞相結合,讓學生正確感知歌曲中的美妙旋律和歡快的節奏。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演繹場景中的動作,在互動交流中完成歌曲的演繹。再例如《幸福拍手歌》教學時,教師一邊唱一邊加入各種肢體動作,當唱到“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一邊唱一邊拍手。當教師反復演唱第一句歌詞時,學生也會跟隨教師迅速拍手做出回應。再如教學《小步舞曲》時,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演奏,學生在律動表演中感知音樂節奏、速度、力度、音高等,學生也能主動模仿教師,演繹各種優美動作,音樂欣賞與表演表達融為一體,使得音樂教學寓教于樂。而肢體演示與模仿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有效互動的過程,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交流,學生就能心領神會。除此之外,老師還可設計杯子舞、節奏舞互動視頻,讓學生跟著視頻模仿學習,用杯子或自制小樂器(筷碗盆瓶)拍擊節奏,在學習中融入親子互動的教學理念,達到快樂學習達到目的。疫情阻擋著人們出門的腳步,卻擋不住孩子們積極樂學的天性。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多部抗疫手勢舞,如《加油、武漢》《你笑起來真好看》《燎原四方》《有你就幸福》,等等,讓孩子們在每天的學習之余,還有更多的快樂精彩。
3.游戲法
小學音樂教學中也可以基于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天性,引入趣味性十足的游戲,借助游戲動作提升學生動作節奏感知能力,也讓其動作更協調,帶來學生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的增強。而趣味性的游戲也容易啟迪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小學生更自覺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在游戲情境中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小學音樂教學中所使用的游戲并不是純粹的游戲,而是帶有音樂性特點的游戲,選擇正確的音樂游戲,防止課堂偏離主題,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音樂,激發其對音樂的熱愛之情,也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具有音樂性特點的游戲講究體態律動,倡導音樂與游戲的一體化,讓兒童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聯想與想象,獲得豐富深刻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進行音樂表達,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學教學音符時,為了讓學生體驗音高、音色等,設置了《小動物上電梯》的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模仿其坐電梯時發出的叫聲,高低有序,從而更好地感知音樂元素。游戲教學法是打開小學生音樂趣味學習大門的“金鑰匙”。
(二)音樂活動的快樂鞏固
小學音樂快樂課堂的建構應該是課上課下銜接、理論知識與實踐練習相結合的。特別是以音樂活動鞏固課堂教學成果,也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的參與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對音樂的熱愛之情,不僅會演唱、會表演,甚至會創作。當前的小學音樂活動類型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以實現快樂的滲透與延伸。
1.音樂社團培養興趣
不少小學生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然的學習好感,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往往無法給予其學習的滿足,因此學校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社團,可以根據學生的音樂愛好組建不同的校園音樂社團,如管樂社團、民樂社團、舞蹈社團、合唱社團、小樂器(陶笛、口風琴)社團等,讓學生借助社團活動將音樂學習從課堂上延伸到課下。課下演奏之余也可以為學生創造線上學習環境,例如使用遠程指導法,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為管樂團、民樂團等音樂學習社團的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授課,讓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認識自身演奏的不足,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專業性的教學指導。教師雖然不在現場做指導,但教學效果并不遜色,網絡面授教學使得優秀的音樂教學資源得到了有效共享。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也可以借助網絡遠程教育拓展教學資源,更新教學內容,讓音樂教學緊隨時代潮流。遠程音樂教學與指導也促進音樂教育領域的新發展,其帶給小學生音樂學習的個性化體驗。個性化學習與協作學習兼顧,使得音樂教學更富實效。遠程音樂教學指導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支持教育的多場景切換,學生音樂選擇的機會更多,更容易激發學生音樂訓練的興趣,使其保持持久的訓練熱情。
2.音樂教育氛圍熏陶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打造快樂的音樂課堂,也應著手打造快樂的音樂學習氛圍,不僅是課堂氛圍,也是校園氛圍、社會氛圍。例如學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音樂廳、大禮堂、體育館等公共場所組織文藝匯演、開展音樂會等,讓學生接受音樂的熏陶,豐富音樂教學形式。而部分學校條件有限,可以立足實際,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營造更“接地氣”的音樂文化氛圍,如利用學校廣播室于早晨上學時間、學生午休時間、下午放學時間播放歡快的歌曲或播放教材中的歌曲,給予學生有效的音樂熏陶;也可以利用自然山水田園風光、露天大操場舉辦文藝比賽和文藝匯演,邀請鄉村藝人進行表演,或引入民間戲曲演藝,利用可利用的資源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氛圍,助力小學音樂教學。在音樂快樂學習氛圍的營造中要發揮帶頭示范作用,要重視音樂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選擇具有音樂天賦、音樂興趣高的學生,發揮其帶頭示范作用,調動其他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選取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一起演奏或成立音樂活動小組合作演繹,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帶動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的形成,也為小學音樂快樂教學提供多元化的支持。
三、結語
“雙減”政策的落地既是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契機,也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挑戰。面對契機與挑戰,小學音樂教學必須立足于音樂教育的本質——為學生帶去快樂,主動推行快樂教學法,做快樂教學的多元嘗試。除了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快樂氛圍和活動的支持外,教師也應具有快樂教學的研究熱情和實踐熱情,真正實現小學音樂課堂中快樂的滲透。
參考文獻:
[1]郭晉梅.樂中尋找快樂的源泉——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初探[J].北方音樂,2020(23):130-132.
[2]金鋮.簡析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快樂律動方式[J].教育界,2020(44):79-80.
[3]鄭小燕. 農村音樂教育[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20.
[4]臧麗君.小學音樂教學“快樂課堂”的構建與實施[J].黃河之聲,2019(24):128.
[5]任靜惠.音樂是快樂的源泉——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9(27):168.
[6]謝紅梅.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唱歌——試析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論壇,2019(11):66-68.
作者簡介:朱莉,鄭州市中原區外國語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