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發
初中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這是因為地圖中不僅標記了事物的分布情況,同時還將其直觀地展現出來,而這一信息載體也被看作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盡可能提高其地圖技能并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相關的地理基礎知識,以此作為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地理問題并提高地理學習效果的前提,充分發揮地圖的自身優勢并實現對學生空間想象等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為此教師應當結合學情及教材內容來探究其有效培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讀圖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讀圖是用圖的基礎,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讀圖的習慣以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初中地理的理論知識過于抽象且重點較為分散,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地圖相聯系,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加以解讀,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性記憶,且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并分析教學模型來提高學習效果,為此應當鼓勵學生經常性地閱讀地圖以養成閱讀地圖的習慣。以“經度和緯度”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幅經緯圖,指明其中的東經、西經、南緯及北緯并詳述其定義,幫助學生熟記其字母標識并弄清經緯度之間的差別,為學生指出東西半球及南北半球之間的分界線,以此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并增強立體空間感,教師還可以以經緯圖為課程導入內容并建立初步的知識框架,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并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引導學生能夠獨立、主動地從圖中攝取相關基礎知識,這對提高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地圖教學效果亦有重要意義[1]。
二、傳授學生讀圖技巧,提高學生讀圖效率
讀圖的順利進行應當以正確的讀圖方法為前提,教師有必要教會學生地圖基礎知識并讀懂地圖語言,以初中地理地圖中經常出現的比例尺、方向及圖例等要素為重點。尤其是圖例的使用,充分表明了地理事物的結構、空間分布以及彼此間的聯系,強調讀圖的順序性,即圖名—內容—圖例—注記—比例尺,引導學生在掌握表現手法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要求來獲取基礎信息。以“學會閱讀地圖”一課為例,教師應當詳細介紹地圖含義并指明地圖三要素,選定地圖示例并進行閱讀示范,引導學生獨立地使用三要素進行閱讀訓練,教會學生科學的讀圖技巧,就比例尺而言,應以含義、公式以及表示方法為切入點,教會學生比較其大小并依據比例尺公式來計算地圖上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同時還應當教會學生不同的方向判斷方法,最終通過閱讀各類地圖以幫助學生掌握比例尺等基礎知識并通過計算與比較來提高其讀圖能力并建立空間概念,這也是深入貫徹并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讀圖技巧的掌握使學生的讀圖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這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三、強化學生繪圖訓練,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理論教學應當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教師在教學時應以地圖為信息載體來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以指圖回答為基礎方法,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復雜的地理基礎知識,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地圖的繪制,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內化及應用,進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還可以采用多圖并用的方式來加強訓練及科學指導,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地圖內容并進行思維拓展。以“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一課為例,教師應當采用繪圖訓練與地圖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首先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地區,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來解決綜合性問題。教師可以提前在黑板上畫出世界輪廓圖并開展課上活動,引導學生把寫有氣候類型的紙板貼在適當的位置上,提出一系列具有邏輯性的問題,如“世界上有哪些氣候類型?”“熱帶、溫帶及寒帶各有哪些氣候類型?”以及“各氣候有什么不同?”等,完善課堂小環節,帶領學生總結知識規律并進行糾錯與指導,以此鞏固課上教學內容并促進知識的內化與遷移,發揮地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的教育職能[2]。
四、結語
對于初中地理學科而言,地圖技能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教具可以反映出許多地理基礎信息,但其中的比例尺及圖例等元素影響著學生的閱讀效果。為此,教師應當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初中地理知識盡可能融入地圖,著重提高學生讀圖及應用能力并培養其讀圖習慣,進而提高地圖教學效率及效果并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本文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分別從讀圖習慣、讀圖技巧以及繪圖訓練等角度出發加以探究,希望為初中地理教師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1]李新蓮.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初中地理繪本式筆記研究[J].地理教學,2021(11):43-45,56.
[2]譚寧剛.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利用價值[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