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軍
在以往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注重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但不十分注重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優良品格以及正確學習觀念、學習精神等的培養。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學習進步,更對學生日后的成長發展帶來了影響。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下面聯系實際,就小學數學課堂如何踐行“立德樹人”談談膚淺的認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建議》中進一步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了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進一步明確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養理念。教育將不再以“分”為向導,以“考”為法寶,而是基于“人”的哲學考量與追問,把培養一個個精神獨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擔當、能夠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為己任。
“立德樹人”是新時期我國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對于小學數學學科的發展來說更是如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展開教學,是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人生目標的具體實現途徑,同時在小學階段基礎教育過程中從道德滲透、人生指引的角度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夠使小學生沿著正確的價值軌道不斷發展,使其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前進。
從小學數學的學科屬性上來看,數學學科自身所具備的嚴謹性、科學性以及數學家身上所體現出的可貴品質對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極其有益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圍繞“立德樹人”這一理念展開教學活動,既是對我國教育教學根本任務的具體落實,更是教師及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認識、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給予學生良好的教育,可為學生后期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堂是他們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場所,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可在潛移默化間培養起學生的優良品質與良好習慣,讓“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可以說德育教育的實施與滲透可讓數學課堂得到優化,讓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優良思想品質與良好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符合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能夠讓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時將內在的精神與數學的歷史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教材中蘊含的艱苦奮斗、鍥而不舍的精神,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應遵循的原則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關鍵。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學校要積極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1. 情感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需要遵循情感性原則。即教師需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情感氛圍的營造,通過特殊的情感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科學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因為小學生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正確的思想教育觀念,才能夠保證“立德樹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的有效性。對此,教師要通過相應的教育手段來讓學生對“立德樹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信服力,確保學生可以有效聽從教師的教誨,并根據教師的教誨來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
3. 層次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需要遵循層次性原則。即需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以及對于陌生知識的接受能力來合理把握德育教育的深度,提升德育滲透的層次性。首先,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將德育教育重點集中到對于數學學習的認識方面;其次,針對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適當地融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有效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分析思維;最后,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將數學教學與社會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踐行“立德樹人”的途徑
1. 整合教材資源,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是教師踐行“立德樹人”的好材料。但當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未能做到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與充分應用,對教材的應用比較淺顯,小學數學課堂的中心依舊是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鑒于此,建議小學數學教師能轉變對數學教材的一貫看法,正確認識到數學教材中蘊含的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透過表面看本質,對知識背后所隱藏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以及知識的本質與內核等做透徹分析與全面把握,對數學知識背后蘊藏的情感因素做全面剖析與展示,從而轉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看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與態度。我們在對數學教材進行應用的同時,要深入挖掘教材內部所包含的內涵,充分調動一切的資源達到利用的最大化。例如,小學數學中的例題插圖等都可以作為我們德育教育的一個載體,數學課本中的相關數學小故事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數學家進行了解,學習到相關人物的品質和他們對待數學的嚴謹態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能夠受到熏陶。
2. 創設教學情境,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課堂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通過相關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數學魅力,發展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在運用情境踐行“立德樹人”理念過程中,教師要能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等從教材、生活中靈活取材、科學創設,從而保證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就可運用生活中常見的“分餅”“分禮物”等事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分數的概念,同時端正學生對公平、公正的認識,讓學生學會樂于助人。同時,我們在對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布置相關的調查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來具體了解情況。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對環境問題更加了解。
3. 滲透數學史實,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除了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優秀素質品質,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而要想實現以上教育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就需科學運用數學史知識來培養小學生勇于探究、不懈探索、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等美好品德。小學數學教師應正確認識到,數學史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史,是推進“立德樹人”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初,教師可用一則數學家的成長故事作為課堂的“開胃菜”,在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的同時引出本節課知識。這樣不僅能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同時也能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思想,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文化,從而為數學素養的生成與提升奠定基礎。又或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某一數學知識點為學生介紹這一知識的背景、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等,從而達到振奮學生精神、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等教學目的。數學中所有的知識都是前人經過一番艱難的探索后得出的,并且中國的數學家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將數學知識背后的故事展示給學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4. 言傳身教示范,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能有好的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俗語說:“若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教師只有時刻不斷地加強學習,堅持不懈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拓展視野、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才能具備豐富知識、博學文采,具有較好的個人素養,才能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其解決問題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直接影響著育人效果,教師工作能力的提升,必須專注于學習教育教學技能,注重鉆研、潛心教學、富于創新、開拓進取、勤學樂教、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運用基本技能,正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教育工作者之典范。
5. 結合實際滲透,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還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訓練,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首先,當學生在分析數學問題的時候,如果遇到難度比較大的問題,經常因為挑戰難題的勇氣和毅力不足而產生放棄的想法,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給學生以鼓勵和引導,確保學生可以通過有效的思考獲得最終的答案。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數學練習題和作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因為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日常數學作業的完成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小學數學知識涉及到了很多數字的計算,需要學生認真仔細地分析,才能夠獲得問題答案。而通過日常數學作業來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品質,可以為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大力發展的時代下,我們要把“立德樹人”的理念真正地融入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各方面素質,養成正確的觀念,為我們的社會培養更適合的人才,這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都還未成熟,可塑性較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非常關鍵,可以提高我們數學教學效果,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