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華
摘 要:在高中課程體系中,物理是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學生在物理學習時常常會表現出焦慮、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學逐漸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本文簡單闡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總結了教學現狀,并提出了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物理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
相較于初中物理來說,高中物理內容更復雜,難度更大,對學生的思維要求也更高。其中大部分內容都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抽象性,需要學生從更加深入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師應當采取合適的教學措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加強自身學習,汲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成熟的教學案例,將其靈活融入自己的物理課堂中,給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物理課堂。因而,在新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下,物理教師應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逐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特點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目標為:學生能夠對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深入理解并熟練掌握,對物理學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其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有明確認識。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注重訓練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并將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教學內容
為了促進物理等基礎學科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融合和滲透,也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物理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價值,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增加了部分與人類社會發展關系密切的內容、概念和相關原理。與此同時,采取了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教材編寫方式,圖文并茂,豐富生動,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理解教材內容。此外,對高中學生的共同基礎也有所重視,針對他們的興趣和未來發展需要增設了可選擇的知識板塊[1]。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物理學習,鼓勵他們進行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基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不能感受到探究與討論的樂趣。因而,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措施改變學生的上述狀態,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幫助他們感受到物理這門課程的魅力所在。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存在一定滯后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轉變思想觀念,依然存在照本宣科或者“填鴨式”教學的問題,對理論知識的重視遠遠高于動手實踐,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物理思維養成,對他們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一定影響[2]。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知識教學、實驗教學和習題教學這三種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表明,這三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解決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大部分問題,確保教學質量,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也應當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切實減少學生在物理學習時面臨的障礙,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較為固化。一直以來,教師都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進度的主導者甚至是掌控者,而本應成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這就使得學生的想法不能充分表達,困惑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從而使得物理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物理素養也沒有得到切實提高。
另外,由于受到以往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的影響,物理課堂的氛圍不夠活躍,學生不愿意或者不敢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互動不足,使得物理課堂的有效性受到影響。
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單方面的灌輸知識是教師最常采取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無法在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不能對知識的內涵有深刻理解,更無法將其靈活應用到問題的解決上,不利于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當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想法和基本情況出發,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提高其學習成績。另外,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學習并非枯燥無趣的。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1.授課與實際緊密聯系
物理這一學科與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擅長從與學生聯系密切的日常生活或者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出發,將課堂上的知識內容與生活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了解外在世界,學會運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解釋并解決生活中產生的問題。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就存在于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推動他們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學到的知識有所運用,促進他們對物理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有關圓周運動的知識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公路轉彎處兩側高度是否相同,并鼓勵他們自己思考這一設計背后的物理學原理。
2.借助多媒體增加趣味性
高中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包含著大量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其中很多內容學生都不能用肉眼觀測到,使得學習難度進一步提升,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往往要細致地講解多次,而學生仍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應用多媒體技術,增加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和直觀性,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例如:教師在講解“光學”問題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直觀地為學生演示光的種種變化,讓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感知光的存在。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物理知識的短片、視頻等,減少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排斥心理,拉近物理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科學、高效的學習模式,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加入課堂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應當在認真總結學生對知識內容了解程度的前提下,根據將要學習的知識特點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樣一來,學生的團結精神和合作精神不僅能夠得到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電磁有關內容時,可以先進行系統的講解與闡述,在學生對電磁波等基礎內容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小組劃分來說,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情況和性格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3]。
4.增強實踐教學探究效果
高中物理課程中不僅包括理論性的概念、原理和公式,也包括大量的實驗。通過物理實驗,能夠驗證已經存在的理論觀點,甚至能夠從物理現象中總結出新的理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驗是物理學的核心所在,特別是對高中物理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教師應當對實踐教學予以足夠重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當盡量安排好課堂學習和實驗課時,給予學生更多開展實驗的機會。例如:對能量守恒的有關問題,學生在經過教師的講解后能夠掌握相關知識,卻無法對其背后的本質內容深刻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物理實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能量守恒的內涵。
5.探索科學的復習方式
復習是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一環,科學而及時的復習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內容,并為理解及吸收新知識做好準備。因此,教師應當注意探索科學的復習方法,充分發揮復習對學生物理學習的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可以將每節課的課前復習小考化。以往的課前復習常常是教師帶領學生對之前學習的知識加以簡單回顧,學生容易濫竽充數。為了避免出現這一現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對問題加以回答,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地了解自己是否已經熟練掌握有關問題。
(三)及時矯正學生錯誤
1.作業批改講評
對物理教學來說,作業批改講評是重要教學任務,對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十分關鍵。也是矯正學生錯誤的重要途徑。作業講評是作業批改的后續工作,其主要價值是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繼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因此,教師應當在作業批改過程中做好準備工作,對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加以記錄,并有針對性地制訂講評教案。與此同時,作業講評的時間應當準確把握,在作業批改完畢以后及時開展。如果間隔太久,學生可能已經忘記自己在做題時的思路和想法,講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錯題板演評析
對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教師也可以進行錯題板演。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思路和解題過程呈現在黑板上,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向教師和同學闡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思考,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加以挖掘捕捉,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不當、教學進度是否過快。通過學生的反饋,教師能夠更清晰地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態和感受,通過剖析他們的思維和解題過程,幫助其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為其樹立學習的信心。只要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失誤并加以改正,就能夠使自己的物理學習有明顯的進步。
3.課上分組討論
對難度較大或者重點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選擇分組的教學方式,以問題作為切入點,鼓勵學生就教師提出的問題加以討論,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對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教師更應該積極鼓勵他們戰勝膽怯心理,敢于表達自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認真觀察學生的表情、神態、語言,以及與同學的關系、經過討論以后對問題的解決程度等。以小組討論的結果為基礎,教師應當做好總結分析工作,帶領學生共同思考他們討論的問題,將正確的答案信息反饋給他們。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充分的調動,思維的誤區能夠得到矯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還可以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
(四)課后認真總結反思
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總結與反思,教師只有能夠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認清自己的優缺點,繼而積極反思改進,才能夠成為卓越的教師。因此,想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后的總結與反思十分關鍵。
1.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高中物理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具有高度權威性的唯一工具,其最主要的用途在于為學生提供可靠的學習資料并展示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不僅承擔著靈活使用教材的任務,也承擔著建設教材的任務。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發現教材中選用的圖片或生活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較遠的距離,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與共鳴,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尋找更加合適的素材。當教師進行課后反思時,可以將教材中的不合適之處予以記錄,為教材編寫改進提供具有生命力的建議,從而促進教材、教師以及學生能夠成為和諧統一、互相促進的共同體。
2.教學的不足之處
即使是從教多年的物理教師,也無法保證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沒有任何不足之處,注重反思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認清自己在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中存在的漏洞,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從而在不斷打磨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物理課堂。教師在課后反思時應當注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是否符合預期?在情境創設時是否為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流于形式?同時,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當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將改進策略詳細地記錄下來,從而促進自己建立起有效教學的意識。
3.精彩的片段賞析
在課堂中出現的精彩片段也應當成為教師課后總結的重點內容。在課堂推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思維碰撞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這些思維瞬間如果不能及時記錄下來,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十分遺憾。因而,教師在進行總結反思時,應當將課堂中出現的高潮環節加以準確記錄,對富有技巧性的課堂設計、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都記錄下來,匯總成為教學研究最有力的素材和第一手資料。無論是對教師總結并分享教學經驗來說,還是對進一步優化課堂效果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結束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提升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應當注重方式總結,對當前的教學方法加以創新改革,建構各種類型的教學情境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和物理能力。通過這一方式,才能夠真正實現新課改確定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為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物理知識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朱良宏.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創新實驗教學改革的嘗試與反思[J].大眾標準化,2020(12):173-174.
[2]李貞財.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7):231.
[3]謝孔彪.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