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已經到來,現代多媒體與學校教學的整合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初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徹底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多媒體技術有自身的特點,教師在借助其輔助課堂教學時一定要遵循原則,并且適當適量、恰如其分地與語文教學的內容、方法等結合,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達不到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每一節課都有基本內容、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要為教師的教學服務,所以,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要堅持目的性原則,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展示等都要有明確的目的,不能為了多媒體技術而設計課堂,否則就會本末倒置、適得其反。例如,有的老師平時教學中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麻煩,不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還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黑板的“三一”教學模式,等到有了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的時候,急忙上陣,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結果在課堂上手忙腳亂,主次顛倒,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沒有了目的性,把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等變成了多媒體技術演示課。
(二)全員全程性原則
夸美紐斯創立的班級授課制,可以說是“第三次教育革命”,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授課效率,但在班級授課制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足。而多媒體技術為分層教學、分層布置作業提供了便利,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從而讓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三)和諧性原則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學校教學中非常有效的輔助工具,運用得當,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分清教學重點和難點,搞清楚哪些內容需要多媒體的輔助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其次,教師要學會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心應手地駕馭多媒體。只有在吃透了教學內容和掌握了多媒體運用技術的情況下,才能讓初中語文教學與多媒體和諧整合,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簡潔性原則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很多形式,如PPT課件、微視頻、校園局域網、電子白板、手機投屏、互聯網等。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問題要選擇不同的輔助手段,但必須擇簡不擇繁,能用簡單的多媒體技術解決的問題不用復雜的多媒體技術,這樣能節約時間,一目了然,達到最佳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輔助教師備課
備課是教育教學的重要起始環節,也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備課僅靠一本教參的時代已經過去,多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在備課時借助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制作教學課件等,極大地豐富了備課資料,提高了備課效率。當然,要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備課,教師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多媒體的運用方法,學會搜索、下載、編輯,會制作課件、編輯視頻,會使用手機投屏等。
(二)輔助教師上課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師上課,就是在課堂上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播放課件內容或微視頻等,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重點的目的。這里要注意,多媒體的運用不能泛濫,只能做到“恰到好處”地運用。
(三)輔助學生寫作業
多媒體技術在學生作業布置中的作用可以有三個方面。(1)分層安排作業,也就是按照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作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作業,體驗成功的喜悅。(2)學生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技術完成“電子作業”,教師通過網絡進行作業批改,這樣既節約紙張,又讓學生從小奠定無紙辦公的基礎。(3)利用多媒體布置作業,可以鍛煉學生運用多媒體的技術,掌握更多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改變傳統的單一學習模式。
(四)輔助教研活動
教學研究活動是整體提高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讓多方位地開展教研活動成為現實,學校內部的教研活動、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教研活動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開展,極大地方便了教研教改活動,讓老、中、青不同層次和不同地區的教師一起參與教研活動,各有收獲。
參考文獻:
[1]張良田.初中語文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4.
[2]禹明.初中語文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精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祁娟珍(1984—),女,漢族,甘肅臨洮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