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構建符合時代發展的初中課程體系,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教育任務,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建立智慧課堂、培養學生智慧學習能力成為當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務。文章簡單對智慧課堂的講授類型進行分析,并且分析構建智慧課堂的思路以及目標,同時以案例分析方法詳細講解具體內容,旨在進一步促進智慧課堂在初中數學學科中的高效應用。
一、智慧課堂分析
智慧課堂的具體應用可以從講授型、獲取型和智慧型這三個方面來闡述。講授型課程應用主要針對教師而言,教師通過選取優秀的教學視頻,利用微資源,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了解數學定理和基礎知識。在傳統課堂中,授課時間有限,一般維持在40~45分鐘,不可避免地會遺漏一些知識點,此時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可以將智慧課堂作為教育基礎,擴大學生學習視野,并為其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1]。獲取型課程主要針對學生而言,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基礎知識、空間想象能力、舉一反三能力本身就存在差異性,在教師的統一化教學指導下難以良好地構建思維體系,而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法,學生可以在課前對主課堂的知識進行預習,在課上可以利用數學思維導圖、三維動態視圖、動點行動軌跡圖展示出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在課后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對難點和重點知識反復練習。而智慧型課堂教育就是在兩者的結合下,將信息技術納入教學體系和學習模式中,師生之間通過配合,發揮出“教”的科學性,展現出“學”的靈活性,有助于教師學會使用教學模型,幫助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由此可見,智慧型教育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顛覆性革新,對數學課堂的建設影響深遠。
二、構建思路與目標
(一)思路分析
在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要求,分為三個模塊,也就是涵蓋三部分。其一,知識導入以及學習。這部分重點內容需要教師在授課前將新的知識進行導入,這樣對學生接受知識以及過渡有較好的效果。其二,知識的練習以及知識的鞏固。學生在教師提出針對性知識部分后,可以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再次記憶。其三,知識梳理階段。梳理知識智慧課堂可以將教師講解過的知識以框架模型進行展現,將知識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體現出來[2]。
(二)目標制訂
智慧課堂中,“智慧”是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與傳統授課方式存在區別。這種區別在于,智慧課堂更加將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目前智慧課堂中應用的技術通常為微課,利用微課將課堂45分鐘講解的知識進行細化,在細化的同時對知識點以及考點內容進行提煉,這樣可以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突出側重點;而且智慧課堂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有所轉變,重在以學生視角為出發點,不再是立足教師主導地位的授課模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積極性,同時有側重地學習知識,將傳統課堂45分鐘知識重點講解后,可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試著獨立進行問題分析,以此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三、以“幾何圖形”微課教學為例
為了探究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筆者以初中七年級數學“幾何圖形”和幾何圖形變式生成相關知識為教學案例,探究視頻設計的原則和要點,構建并完善微課教學模式,以“知識學習階段—練習鞏固階段—知識梳理階段”為教學流程。具體措施如下:
(一)教學目標
幾何圖形知識是中考的必考點,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即“點、線、面、體”“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其中,立體圖形的展開與折疊、三視圖、空間關系是教學的重點,尤其是“展開與折疊”,更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將微課教學融入日常課程,可以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立體想象空間,通過“數形結合”思想降低學習難度。
(二)課程階段
1.情景構建——導入學習知識
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將“點”“線”“角”“面”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解讀,設計微課視頻,通過PPT、Flash動畫、3D動畫等形式,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思維。如通過一點A,A是一個動點,從A出發,引出一條射線a,也可以通過點A,作出貫穿A點的一條直線b,在b中隨意選取兩點就構成了一條線段,將線段進行交叉即可得到“角”,如果將射線以原點為中心進行移動,即可得到“面”,也可以通過三點來確定一個面;將“面”按照一定的“軸心”或者側面(邊)進行旋轉即可得到全新的“立體圖形”,如將直角三角形按直角邊進行旋轉即可得到圓錐體,將矩形沿一邊進行旋轉即可得到圓柱體。通過立體化展示,突出數形結合的實效性,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傳統課堂中數學教師難以實現的。通過微課教育,即可實現立體圖形的構建,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知道“平面”與“立體”的關系,且新穎的教學方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
2.提供新知識及難課題——知識鞏固
這一環節主要強調學生對知識鞏固探索的過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新知識及難課題,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掌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學習幾何圖形變化中,教師在動畫制作過程中需要將實驗幾何逐漸轉變為論證幾何。例1:AD、BC相交于點O,OA=OD,OB=OC,點E、F在AD上,且∠ABE=∠DCF.求證:BE //CF。例2: AD//BC,點E是線段BC的中點,AE= DE.求證:AB= DC。盡管這兩道題看似簡單,但是這正是由簡單的幾何圖形過渡到論證幾何的關鍵,可以實現學生變式思維,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初中幾何圖形論證邏輯的嚴謹性,而且對學生基礎知識鞏固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重要改善。
3.引導學生問題提出——知識梳理階段
知識導入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知識練習鞏固階段的目的是增強學生思維邏輯能力,而知識梳理階段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關鍵。在知識梳理階段教師可以針對模塊內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將總結的問題制成微課,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教師也需要和學生一起參與到知識梳理過程中。為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完成全部教學活動后,教師讓學生對此次智慧課堂教學進行評價,而后積極鼓勵學生,對學生此次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同時教師也需要對此次課堂進行評價,這樣更加利于提升智慧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智慧課堂構建基礎
智慧課堂構建對初中數學教學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學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1)需符合教學需求。微課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需要基于學生實際學習需求。(2)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智慧課堂需要由傳統教學逐漸過渡,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3)盡管智慧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是教師仍然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智慧課堂構建中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4)完善信息化教學。智慧課堂構建不能脫離信息技術,目前初中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微課資源制作以及分享,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智慧課堂。在知識講解中減輕學生課堂壓力,放松學生思維,在重點知識講解中給予側重點視頻制作。
智慧課堂優勢:通過微課教育,達到了教學目標,有效突破了初中幾何問題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針對課堂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反復觀看,直到掌握為止,實現了移動學習,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充分利用其碎片化時間,提升教學效率。教師也可以充分借助微課資源來獲得更好的教學補充,不僅體現出課堂的“智慧性”,還凸顯了授課方法的靈活性,全面革新授課思路,帶來全新的教學體驗,教學效果良好。
隨著現階段高科技的逐漸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科技聯合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智慧課堂是目前新型課堂教學思路,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實現初中數學重點、難點知識提煉,減輕學生課堂學習壓力,為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提供重要輔助。文章詳細對構建智慧課堂內容進行講解,以案例分析方式進行深化,這樣有利于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拓展,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352(5):65-71.
[2]胡寶釵,秦嶺.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