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利
當教師,是筆者兒時的夢想,在筆者的心中,教師這個職業是崇高而偉大的。這么多年來,筆者一直想做一名名師,那種學生喜愛、同行敬佩、社會敬重的名師,于是筆者開啟了走向名師的旅程。在這里,筆者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旅程中育人和科研方面的成長經歷。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精通育人之道
作為一名教師,同時還是一名班主任。育人,就是筆者的天職。一個個小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各具特色,想要教育好,確實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1)鑒他人之經驗,促自我成長。筆者不忘學習,閱讀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書籍,如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和許丹紅老師的《不吼不叫,做智慧班主任》,還有《讀懂小學生給小學教師的建議》、《心的處方箋》、《創新微班會》等等。每一個學期筆者都會完成三五本的閱讀,其中《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這一書,筆者進行了深度閱讀,書中王老師講到教育有三種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幫孩子。歷來我們的教育者只會用前兩種方式,本書竭力介紹和推薦的是第三種方式。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內容,那就是:主張班主任實現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轉軌,從只會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轉變到逐漸更多采用“幫”的辦法上來。這是筆者第一次明確育人是靠“幫”。同時筆者也會向身邊有經驗的班主任們學習,筆者還申報了嘉興教育學院組織的班主任工作室,并有幸跟著許丹紅老師學習了三年,學到了更多先進的理念以及處理班級事務的一些更加巧妙的方法。
(2)擇巧妙之方法,助潤物無聲。在教學中,筆者關心每一位學生,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筆者總能采用妙計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筆者的班級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皓,非常內向,自信心嚴重不足。下課時,他總是待在自己的座位上,極少出來走動,也不怎么和同學一起玩。于是,筆者就想把他請出座位。有一次下課時,筆者走到他身邊蹲下來,假裝很累的樣子:“小皓,你看老師每天要批那么多作業,如果有錯的話,還要發下去讓他們訂正,老師真的有點忙不過來了,你可以幫幫老師嗎?”他一臉疑惑地看著筆者,“你幫老師把有錯的本子發給相應的同學,并告知他們馬上訂正,迅速來老師這復批。你看你可以幫我這個忙嗎?”“可是我不認識他們的名字,對大家也不熟悉。”小皓為難地說道,看樣子他愿意幫我這個忙。“沒事,名字,老師會教你認的,慢慢你就認識了。”“好吧!”他微微點了點頭,看得出還是挺勉強的。“你不用緊張,老師會幫你的。”慢慢地,小皓一下課就會幫助老師發本子,穿梭在班級中,人也開朗了好多,自信心漸漸被喚醒了。筆者就是這樣“潤物細無聲”般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孩子,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己,汲取了前進的動力,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3)思育人之過程,明經驗教訓。在育人的過程中,總是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有意義的故事,同時每個故事又是那么的獨一無二。于是筆者就在晚上悄悄地記錄下那一個個育人故事,邊重溫邊反思,找到失敗的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
二、研究與實踐互促進,開啟科研之路
(1)在閱讀與積累中呈現自我。筆者不僅及時記錄下育人的故事,而且還會及時記錄下課堂教學的相關隨筆。筆者經常購買一些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雜志,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詳細閱讀,做了相應的批注,摘錄了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在實際的工作中,每當有感而發之時,就會動筆及時記錄下來,隔一段時間就會整理一次,一般情況下,一個月筆者就會整理一下隨筆,把相關聯的內容放在一起,進行梳理之后,就會誕生一篇篇論文了。筆者就是這樣平時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不斷創新,積極嘗試,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科研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2)在嘗試與創新中展示自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筆者不斷地努力嘗試、創新,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格越來越完善了,學識越來越淵博了,教藝越來越精湛了,業績越來越超群了,自信心倍增,于是筆者就積極報名上一些公開課、開展一些講座。筆者借助這些活動進行大膽嘗試,凝練個人教學風格,積淀教學智慧。每一堂公開課,筆者都認真對待,精心設計、準備,注重每一個細節,哪怕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眼神,一道習題,都會精雕細琢,筆者還會掐好每一個環節的時間,不斷試教,盡可能做到完美。有一次,筆者執教《我長大了》這一公開課時,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感受勞動的快樂。筆者給班級中每一個小朋友買了一把水果刨和一個香梨,通過交流,學習刨梨的生活技能,孩子們基本上都學會了,學得很開心,感受到用刨子刨梨的不容易,同時也品嘗到了一種收獲的喜悅。這一設計受到了所有聽課老師的好評。就這樣,筆者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了,表達能力和儀表儀態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筆者自我感覺自己越來越強大了,越來越有內涵了。
(3)在挑戰與堅持中證明自我。我們都知道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論文寫作,難度比較大,需要的人員也比較多,涉及不同的分工,還涉及到相關材料的書寫與申報,總體來說是比較繁瑣的。雖然說筆者的確越來越強大了,但是唯獨課題,筆者還是害怕。一開始筆者不懂什么是課題,也不懂課題該怎么做。還真是“怕什么,來什么”,那一年,筆者調到新學校才3個月,教科室主任就找上了筆者:“你做個課題研究吧!”筆者頓時傻了眼,拒絕吧,不太好;接受吧,怕做不好,難為情。看到筆者為難的樣子,主任馬上微笑著說:“不要有壓力嘛!”“課題,我從來沒做過,就怕做不好。”筆者垂頭喪氣地說道。“沒事的,你只要放開膽子去做,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來問我,做任何事都會有第一次的。我看好你,你可以的。”主任連連給筆者打氣,看到主任都這么講了,筆者只好硬著頭皮接下這一差事。
于是,一稿不行,再來二稿,三稿……一個課題方案居然花了筆者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前前后后,修改了六次,才算成功。那時的筆者對課題一點也愛不起來。但是誰又能想到,筆者的那個課題居然立項了。知道喜訊的那一刻,筆者開始對課題有點喜歡了!于是一個又一個的課題研究開始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向名師前進的道路上,筆者越戰越勇,不斷為自己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源泉,一路上充滿了困難和挑戰,辛苦可想而知,但是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成功,讓筆者真實地享受到了專業成長的快樂。筆者將繼續在這條快樂的道路上幸福地走下去,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