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玥 魚露 彭靜怡



摘要:文章利用Citespace軟件,通過對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收錄的已發表的有關特色小鎮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發現2014年后研究文獻數量增長較快,發文數量以浙江省居多,并且研究文獻從最初結合五大發展理念,發展到結合鄉村振興和目前的多元化。最后根據文獻關鍵詞,得出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問題集中在規劃、特色、高質量和創新;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風險因素、資本與人力投入和政府行為;對策方面體現在PPT模式、新型城鎮化以及政策支持三個方面。
關鍵詞:特色小鎮;數量分布;研究主題;研究現狀
特色小鎮這個概念,最早于2014年在浙江省的云棲小鎮被提及。2016年我國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工作的通知》,各地政府也隨著紛紛出臺五花八門的政策,創建和發展當地的特色小鎮。經濟新常態下,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創新的經濟模式在全國迅速推廣開來。目前,從數量上看,僅住建部公布的兩批國家級特色小鎮已經有403個,平均每個省市地區有國家級的特色小鎮超過10個,各級省市的特色小鎮就更多了。而且從規模上來看,人口數量超100萬的特色小鎮就有32個。因此,我國特色小鎮發展迅速,規模擴張較大。在快速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某些地方出現對特色小鎮認識不清、定位錯誤、重復申報與同質化、傳統文化與遺產保護不力等問題,使得特色小鎮建設面臨巨大挑戰。2017年12月,發改委、國土部、環保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在該意見中提出要加強對特色不顯、房地產化傾向、地方債務偏高、破壞生態環境的特色小鎮建設監督管理,這標志全國特色小鎮進入規范建設期。2020年6月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公布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和警示案例的通知》,進一步引導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形成典型經驗和警示案例。2020年9月,發改委發布《關于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賦予了特色小鎮“微型產業集聚區”的新定位。鑒于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現狀和重要性,本項目組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有關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文獻,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所有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主題詞為“特色小鎮”,截止到2021年4月共獲取相關有效文獻1.12萬篇。
一、研究文獻數量分布
(一)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
通過對2005~2021中國有關特色小鎮文獻發文量統計圖可以看出,從2005年到2014年我國的特色小鎮發文量屈指可數,2014之后呈井噴式增長,每年的特色小鎮數量不斷增加,到2018年達到頂峰,發文量逼近3000。2018年后發文量逐年下降,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特色小鎮發展受到挑戰,研究文獻也減少,到了2021年,發文量又有了大幅度增長。
進而設定主題為“特色小鎮”,并加設置條件 “外文”,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上共檢索論文17篇。從國外文獻發文量分析圖中可以看到,國外文獻對特色小鎮的發文量較少,從2018年發表第一篇論文后,在2019年的發文量增加到7篇,2020年發文量減少,2021年發文量開始增加。
(二)研究文獻的地域分布
按照文獻作者機構分地區來源統計,如表1所示,特色小鎮發源地浙江省的發文量最多,高達748篇,是排在第二位的北京的兩倍多。浙江省特色小鎮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有關該地區特色小鎮研究的爆發。同時一半以上的省份和地區發文量都超過了100篇,說明隨著我國特色小鎮的快速發展,各類研究風起云涌。
二、文獻研究主題的動態分析
在知網中檢索相關文獻,設置主題為“特色小鎮”,以期分析全國范圍內相關論文中關于特色小鎮的現狀分析。共檢索1.12萬條結果。剔除掉會議、報告和視頻等非學術性報告,并把檢索到的文獻按照CiteSpace固定要求進行導出轉碼,得到本次研究所需要的樣本數據庫,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獻共5885篇。
根據5885篇文獻的關鍵詞時序圖譜,初步看出學者們在各時期對特色小鎮的關注點不同,由此把特色小鎮的研究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一)初始階段(2011~2016)
在這一階段,特色小鎮的發展剛起步。大多數文獻研究,都結合當時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展開對我國特色小鎮的研究,提出特色小鎮的發展可以和五大發展理念相融合(孫燕紅等,2016),尤其是綠色化,包括信用綠色化、生活綠色化、環境綠色化和制度綠色化,應該成為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方向(顧利民2017)。
(二)發展階段(2017~2019)
在這一階段,特色小鎮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各地借助特色小鎮發展旅游業,經濟蓬勃發展,研究數量也在此階段達到巔峰。這一階段的高頻詞有:“鄉村振興”、“城鄉一體化”、“文化旅游”等。研究文獻均把特色小鎮作為重建新型農村社會的一個突破口(趙文超,2018),認為特色小鎮是實施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和支撐點,特色小鎮建設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孟慶蓮,2019)。
(三)后疫情階段(2020~? )
受疫情影響,各地旅游業受創,經濟受到損失,研究數量也隨之減少。這一階段的高頻詞轉變為“文旅融合”、“多元化發展”等,盡管在新冠疫情下,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環境有了較大變化,但困境中也包含著機會,可以發展多元化的相關產業,比如以體育為核心的特色小鎮(彭首凱,2020)。
外文文獻的研究趨勢,早期主要圍繞“shared economy”(共享經濟)展開,到中期更多關注“innovation”(創新),而目前特色小鎮的研究注重“town planning”(規劃),認為特色小鎮政策與當地嵌入模式的廣泛傳播相關的許多復雜因素相沖突,世界范圍內的郊區化進程要求各地區進行規劃創新以應對發展挑戰 (Julie T. Miao;Nicholas A.Phelps,2019),同時特色小鎮只有在商業和公民社會的參與下,這一概念才能找到其意義,因此,特色小鎮是一個復雜的適應系統,企業、中介和機構在這個系統中共同進化,使城市地理重新煥發活力(Jiajia Gong;Luuk Boelens;Chen Hua,2020)。
三、國內文獻研究現狀
(一)特色小鎮發展存在的問題
以“特色小鎮”和“問題”為關鍵詞在知網中檢索到1465條結果,剔除報紙、會議等非學術性報告,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獻共1157篇。通過Citespace對這些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得出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該表清楚地顯示了各要素之間有相互交叉現象,因此可整理歸納符合特色小鎮現存的問題有“規劃設計”、“產業”和“高質量發展”三個主題領域。
1. 規劃設計方面
根據表2,“基礎設施”、“宣傳”、“專業人才”、“政府作用”和“規劃設計”等關鍵詞都與特色小鎮的規劃設計、規劃策略有關。特色小鎮應具備 “特而強”的產業、 “有機合”的功能、 “小而美”的形態以及 “新而活”的機制,簡單的機械相加,以及“產業園+風景區+博物館或學?!笔降摹按笃幢P”都不是特色小鎮。而文旅類特色小鎮存在的同質化問題跟部分相關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未能深入分析小鎮的內外部發展條件 (交通、政策、環境等) 和當地文化資源,缺乏長遠和全局的發展規劃密切相關(蔣柯可,2019)。
2. 產業
在產業發展方面,包含“資源優勢”、“地理優勢”、“跨界合作”、“娛樂”、 “觀光”和“主題產業”等關鍵詞。這些關鍵詞集中體現在產業的特色發展上,因此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在產業,而產業的發展必須以當地資源要素為基礎,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風、模仿或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經驗(鄭洪偉,2020)。
3. 高質量發展
在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方面包含“多元化”、“創新融合”、“生態”、“文化”、“異質化”和“品牌”等關鍵詞。內蒙古特色小鎮存在企業發展與地方文化資源融合不緊密的問題(白雪,2019)。
(二)特色小鎮發展出現問題的原因
文獻中關于特色小鎮現存問題背后的主要原因集中在“風險因素”、“人力資本投資”、“政府行為”三個方面。
1. 風險因素
特色小鎮的開發和建設具有明顯的目的和計劃性,在小鎮運營期間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長、速度慢的發展期,而這段發展期很有可能與預期偏離,尤其項目體量大,建設規劃復雜不確定,發展存在空間估值的偏差(展茂浩等, 2021),最終小鎮被迫淪為“問題小鎮”。
2. 資本和人力投入
特色小鎮的資金需求量大,盈利慢,民間資本并不看好特色小鎮的投資,具有較大的投資風險性。雖然除財政資金外,金融資本也支持特色小鎮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因為農業項目無資本抵押而無法通過銀行的合規性審核,最終導致授信無法使用,造成有資難融的局面。因此,大部分特色小鎮融資渠道狹窄,社會資本難以流入特色小鎮發展領域,新型投資、融資模式尚未普遍應用,仍主要依靠政府資金的幫扶(占小鳳,2020)。
在人力資本方面,特色小鎮源自國外發達國家,我國對特色小鎮的開發經驗有限,特色小鎮開發一直缺乏擁有相關知識和有效經驗的專業人才,缺少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及技能培訓,缺少有效管理機制和專業管理人員,導致特色小鎮發展困難(楊靖,2020)。
3. 政府行為
特色小鎮的發展靠政府多過靠市場,特色小鎮建設資金依然以財政資本為主,因此,我國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到政府行為的影響。比如受城鄉二元化戶籍制度影響,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等方面區別對待,導致特色小鎮發展出現問題(康家維,2019);仙游縣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也出現了政府管理體制不健全,執政理念未轉變,公共服務機制不完善,政府財力及職權有限等問題(徐曉艷,2020);在七賢鎮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政府存在行政理念認識不到位、位責權利益不清晰以及監管不及時等問題(葛榮強,2020),而且由于我國特色小鎮發展欠缺保障機制,導致許多特色小鎮產生產城融合不足現象,制約了特色小鎮的發展(李群,2019)。
(三)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對策
文獻中關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對策,具體整理歸納為“PPP模式”、“新型城鎮化”和“政策支持”三個方面。
首先,在“PPP模式”方面包含“合作”“風險”“融資”“現狀”等關鍵詞,建議采用“四化融合、四生互動、三圈聯動、三融聚焦”的發展路徑引領特色小鎮PPP模式的發展(陳樂等,2020),都認為 PPP 模式下公私雙方如何建立持久互利的穩定合作關系是實現特色小鎮項目可持續運作的關鍵(李新,2020;陳琳等,2020)。
其次,在“新型城鎮化”方面包含“城鎮化率”“結構失衡”“差異”“不均勻”等關鍵詞,建議各區域發展特色小鎮應該從本區域的優勢資源出發,確定農旅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扶持特色小鎮的龍頭企業,突出特色,異質發展(鄭甘甜,2020),比如深滬體育小鎮的發展,則應該利用地理資源優勢開發潛水、攀巖新興體育項目(段煉,2020);沈陽汽車特色小鎮的發展應該通過建設汽車主題公園,打造汽車城品牌文化,并創建綜合性商貿中心,建設專業物流基地,開拓汽車后市場,從而推動產業多元發展。(毛雨巍,2018)。
最后,在政策支持方面包含“機制”“扶持”“融資”“人才”等關鍵詞,常見的相關政策支持包括用地支持、財政支持、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持(巫英慧等,2019)。以體育類特色小鎮發展為例,可以通過制定完善的體育政策,整合體育項目,統籌規劃來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婁國,2019)。
四、結語
隨著我國特色小鎮的蓬勃發展,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研究文獻也日益增多。通過文獻可視化計量分析發現,2014年后隨著特色小鎮概念的提出,研究文獻數量增長較快, 2018年達到頂峰,同時文獻發文機構以浙江省最多。文獻研究的主題從發展理念,到鄉村振興、城鄉一體化,發展到多元化。通過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問題的文獻整理,規劃設計、農村、高質量發展和創新與特色是問題的關鍵詞,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集中在風險、資本和人力投入以及政府行為,解決的對策大多數的文獻是從PPP模式、新型城鎮化和政策支持三方面展開。
參考文獻:
[1]孫燕紅,潘兆宇,李霞,張成智.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湖南省特色小鎮發展思路研究[J].城市地理,2016,4(18):42-44.
[2]顧利民.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特色小鎮的培育建設[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06):18-22.
[3]趙文超.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特色小鎮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西經濟,2019,4(03):26-27.
[4]孟慶蓮.以特色小鎮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N].湖南日報,2019-04-04(008).
[5]彭首凱,榮霽.新冠疫情背景下體育特色小鎮的治理及發展策略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1,43(01):6-8.
[6]Julie T.Miao and Nicholas A.Phelps. Featured town fever:The anatomy of a concept and its elevation to national policy in 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9,87:44-53.
[7]Jiajia Gong and Luuk Boelens and Chen Hua.How Can China Achieve 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the Featured Town Concept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2020,38(03):249-261.
[8]蔣柯可,熊正賢.文旅類特色小鎮同質化問題與差異化策略研究——以四川安仁古鎮和洛帶古鎮為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2):33-40.
[9]鄭洪偉,侯月玲,鄧宇杰,余高德,孔斐彥,林靖峻.特色小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J].國企管理,2021,4(03):108-111.
[10]白雪.內蒙古特色小鎮的創建及推進路徑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9.
[11]展茂浩,石振國.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全生命周期支撐體系探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1,39(02):55-61.
[12]占小鳳.安徽特色小鎮發展現狀研究[J].時代金融,2020,4(36):122-124.
[13]楊靖.邯鄲市和村鎮特色小鎮建設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0.
[14]康家維.河北省特色小鎮建設中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9.
[15]徐曉艷.仙游縣特色小鎮建設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2020.
[16]葛榮強.河南省七賢鎮特色小鎮建設中政府職能履行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0.
[17]李群.金灣區特色小鎮建設問題研究——以糖文化創意園規劃設計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4(07):30-31.
[18]陳樂,王蕾,黃偉華,劉群英.PPP模式下特色小鎮的發展道路研究[J].工程經濟,2020,30(12):30-36.
[19]李新.特色小鎮建設的PPP融資模式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4(35):189-190.
[20]陳琳,張琳,辛意如.特色小鎮PPP項目公私合作行為演化機制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20,34(04):100-105.
[21]鄭甘甜,邢美華,王維薇.農旅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243-244.
[22]段煉,陳佳穎.深滬體育小鎮發展SWOT分析[J].運動精品,2020,39(01):64-65.
[23]毛雨巍.沈陽汽車城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8.
[24]巫英慧,魏薇.山東特色小鎮政策及建設目標分析[J].現代商業,2019,4(36):77-78.
[25]婁國,張敏.江蘇省體育健康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32):47-48.
*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SYB2021050)。
(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