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摘要:央企與屬地區域經濟的融合不斷加深,使得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往往進行了改制)因其特殊屬性而在企地融合中具有難以替代的價值;這種價值不僅賦予該類企業發展潛能,也對地方經濟和央企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以鞍山市、鞍鋼集團及其廠辦大集體企業(遼寧雙鞍集團)為例,在系統梳理企地融合需求表現的基礎上,結合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特殊屬性對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價值進行了界定和識別,并提出了實現這些價值的有效路徑建議。
關鍵詞:廠辦大集體;企地融合;價值
一、引言
廠辦大集體企業是中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殊類型企業。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廠辦大集體企業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轉型,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和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個重要議題,相關研究比較豐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廠辦大集體企業本身出發,探討向不同所有制形式改革的問題、轉變戰略方向及發展的具體措施等,如梁汝明(2018)探討了收歸國有、整體轉讓、混改、清算關閉四種改革去向的優缺點,張建起(2020)認為廠辦大集體企業應突出思想意識和文化理念,謝冀馨、張萌(2017)提出改革后發展的核心是技術更新;另一類是從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外部條件出發,研究改革中的困難,提出國家、主辦企業及市場等方面可以給予的支持條件等,如袁三亮(2015)分析了廠辦大集體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條件及影響其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秦巖(2016)分析了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中金融債務、成本等問題,并提出國家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等建議,杜誠(2019)分析了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中主辦單位的作用。盡管現有研究給予了廠辦大集體企業足夠重視,也對企業發展提出了各種建議,但對這類企業本身的價值尤其是積極性的價值還缺少足夠關注。
事實上,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無論其改制情況如何(本研究側重研究已改制的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從其規模、歷史貢獻以及社會責任來看都是中國不容忽視的重要企業力量,需要從更加積極的角度對其發展價值以及實現路徑進行考察和審視;國務院也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同意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批復》、《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來指導廠辦大集體改革。新時期,央企和所在地方經濟融合不斷深化和強化,這為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本研究從企地融合的需求表現出發,立足于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特殊屬性,對已改制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價值進行了界定和識別,并提出實現價值的路徑建議,不僅對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自身的發展賦能,也對區域經濟增長和主體企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二、央企與所在地方區域經濟融合加深的需求表現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央派駐地方企業(央企)由于所有制、隸屬關系等原因形成了自身的“域”,導致其與地方相對隔離。但是,這種企地相隔的格局正在不斷打破,央企和地方區域經濟的融合深化。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正在由追求效率向注重平衡轉變、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由點的突破向全面協同轉變、由倚重外貿向雙循環模式轉變;同時,中國經濟處于產業結構擴張、產業鏈延伸、市場一體化、社會化大分工的發展階段。各個市場主體和區域經濟之間都在加強彼此的聯系,努力形成集聚和協同的發展狀態。這種大格局變化要求央企與地方區域經濟破除“域”的限制,建立健全溝通合作機制,進而形成一體化、融合發展。在可配置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企地融合后整體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得到了擴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產生“1+1>2”的效果,具有強大的發展潛能和活力。遼寧省鞍山市和其轄區的央企—鞍鋼集團近幾年提出并著力發展“雙鞍融合”戰略;本研究以“雙鞍融合”戰略為例,分析央企與所在地方區域經濟在企地融合中的需求及其表現。
(一)央企對所在地方區域經濟的融合需求表現
1. 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是地方區域經濟基本要素之一,企業的生產建設也離不開自然資源的支撐。隨著央企與地方融合的加深,央企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會表現得越來越迫切。鞍山市已探明的鐵礦儲量在100億噸以上,約占全國鐵礦石儲量的四分之一,巨大的鐵礦資源儲量支撐了鞍鋼集團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鐵礦石生產企業和原料成本最低的鋼鐵企業。
2. 對接所在地方企業的需求。長期以來,由于體制機制不同、隸屬關系界限等客觀原因,央企形成了一個飛地,與所在區域的其他企事業單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對接不充分現象,導致其在本地的供需通道并未完全打開,市場未得到充分的開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深化,央企供應鏈和產品市場的很多環節需要當地企業的支持。疫情期間,由于海外鋼鐵需求驟減,鞍鋼集團產品出口下滑,而另一方面,鞍山市本地的一些企業卻因為原材料受阻而被迫停產;鞍山市政府從中協調,疏通了受阻的購銷渠道,促成了鞍鋼向本地企業的原材料供應,既滿足了地方企業的原材料供應需求,更是幫助鞍鋼開拓了本地市場。
3. 當地化產業配套功能。央企產業配套當地化的好處在于可以依托與當地企業的協作,提高自身的運行效率;同時,央企與當地企業分工,也有利于自身專注于主營業務,進一步節約成本。在鞍山市,大批鋼鐵原料企業、用鋼企業、物流運輸企業、鋼鐵貿易企業和億元以上規模的鋼材市場在鋼鐵產業鏈中與鞍鋼集團環環相接、緊密關聯。從專業化、提高效率、節約成本角度考慮,這些環節都由鞍鋼集團自身來完成可能是非常不經濟的,一些配套產業由本地企業市場化提供反而可能是最佳選擇。
4. 滿足職工社會服務需求。央企采取全國性的人力資源配置,若本地缺乏穩定和重要的社會服務,人力資源再生產的當地化會相對困難,影響職工的發展預期、歸屬感和企業人才的可持續性。央企職工加上相關的直系親屬數量龐大,對社會服務的需求量大,質量要求高。近年來鞍山市持續提升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和軟環境改善是鞍鋼集團在鞍山市的6萬余員工能夠“扎根結果”的有力保障。
(二)地方區域經濟與央企融合的需求表現
1. 重大投資項目帶動。地方區域經濟以投資拉動內需、保經濟增長為重要目標,而央企在投資能力、資金到位能力、項目落地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對于地方區域經濟,積極爭取央企的投資、尋求關鍵項目上的合作無疑是一個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在“雙鞍融合”合作框架下,鞍山市積極爭取與鞍鋼集團投資共建六大產業園區,使央企的投資潛力得到開發,帶動鞍山市重大項目發展。
2. 發揮產業龍頭牽引作用。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區域產業集聚能力和對外承接吸引力,直接關系著一個地區主導產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央企往往是所在區域產業鏈中的龍頭,具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巨大的體量和高度的專業化能力,起到帶動牽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作用。鞍山市的鋼鐵產業鏈結構是以鞍鋼集團為主、地方企業為輔,規模以上鋼鐵及深加工企業有75戶,其中地方配套企業和民營鋼鐵企業在與鞍鋼集團的產業協作中得到快速提升和發展。
3. 技術輻射區域企業。對于區域經濟發展來講,技術創新是重要的動力和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發揮著基礎性和本質性的作用,深刻地改變著區域經濟格局。央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往往高于普通企業,因而在引導和推動區域創新和技術進步中處于主導地位,利用技術輻射效應,帶動區域內其他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借助于“智慧鞍山—智能鞍鋼 智能制造產業與技術創新中心”項目,鞍鋼集團的自動化、信息化、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裝備業務被嵌入到鞍山市的制造業中,使相關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升級的步伐。
4. 職工形成規模消費市場。在新發展理念和格局下,消費是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壓艙石,也是地方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動力。從收入水平來看,央企職工的消費能力在其屬地內(尤其是二線以下城市)往往處于中上游甚至較高水平,再加上央企職工的鮮明標簽和較大規模,使得央企職工形成一個數量多、具有一定身份認同感的高質量消費群體。鞍鋼股份有限公司(鞍鋼集團主頁板塊上市公司)職工人數31512人,平均年收入約為14.6萬元(數據來源:由鞍鋼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企業年報),在鞍山市62%的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下,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職工總計年消費能力達到近28億元,這不能不說是鞍山市的一個潛在的和重要的規模化消費市場。
三、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特殊屬性賦予其特殊企地融合價值
任何社會事物都會有歷史,歷史對社會事物有內在的規定性,企業(尤其是廠辦大集體企業)也不例外。廠辦大集體企業因其特殊的發展歷史而具有不同于一般企業的特殊屬性,正是這些屬性賦予了廠辦大集體企業在企地融合中的多種價值。總體上來看,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價值可以界定為央企和所在區域經濟之間企地融合的一個重要窗口和橋梁,而這個窗口和橋梁作用又可以具體表現為央企產業配套價值、職工社會關系價值、發展資源要素價值和兼有央地雙向聯系價值。
(一)央企產業配套屬性及價值
廠辦大集體企業建立之初主要從事主廠分派下來的生產計劃,后來逐漸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形成了圍繞主體企業的配套產業和勞務服務功能,保障央企的生產勞務、輔料供給、配件制造和產品加工。在企地融合逐漸深化下,央企希望其配套產業能夠在當地以市場化的形式完成,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廠辦大集體企業因與央企間高緊密性、高專業性、低約束力、低溝通成本的合作特點,在央企當地化產業配套功能的需求中發揮很強的作用。同時,央企與地方廠辦大集體企業緊密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央企集中精力發展自身主營主業,在地方區域經濟產業中更好地發揮龍頭牽引作用;另一方面,使技術升級和創新在當地企業中被感知、運用和承接,帶動區域的技術水平逐步提高。
(二)職工社會關系屬性及價值
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產生背負了安置職工子女就業的社會責任,廠辦大集體企業是央企的“孩子”,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職工,很大一部分也是央企職工的孩子。央企職工與屬地內人口的親緣關系和社會聯系是央企人力資本穩定的重要因素。事實上,隨著交通運輸越來越發達,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人才的市場化流動程度也越來越大,央企保持人力資源穩定性的難度不斷地提高。而人力資源的穩定性,尤其是科研人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企業家的穩定性對央企的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職工人群往往比央企的更早融入了所在區域,其與央企人員密切的社會聯系,是央企向地方融入的一種隱性卻又十分關鍵的因素,有助于央企穩定人力資源、促進人員本地化。
(三)發展資源要素屬性及價值
廠辦大集體企業通過主辦央企支援、后期自主購買、改制無償劃轉等方式積累了一定的土地資源。由于形成年代早,積累時間長,廠辦大集體的土地資源很多位于城區有利位置、交通要道或毗鄰央企各廠區。根據實地調研,遼寧雙鞍集團有23戶重點企業(包含集團公司),合計擁有土地面積約300畝,直接經濟價值約為3億元,到市中心距離在3公里以內的企業有11戶,3至5公里的7戶,5至10公里的5戶。在城市功能需要不斷完善、擴展用地指標日趨縮緊及央企業務擴張對用地需求增加的情況下,不論是央企還是地方政府對土地的利用都由過去的大刀闊斧向更加精細化轉變,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廠辦大集體企業可以利用資源要素價值,加入央企和地方區域經濟的產業合作。
(四)兼有央地雙向聯系屬性及價值
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歷史來源決定了它與央企存在天然的密切聯系,而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成為獨立的市場化主體又使得它與地方政府的聯系變得愈發緊密;(改制)廠辦大集體企業因其特殊的發展歷程而兼有了央地雙向聯系的屬性。利用這一屬性,廠辦大集體企業作為央企和地方合作中間環節的一個紐帶,在企地融合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例如,央企可以通過與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聯系而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生對接;廠辦大集體企業擁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人才,可以成為央企發揮投資帶動作用向地方投資的目標企業;同時,利用廠辦大集體企業與央企人員間密切的社會聯系,通過鄰里效應帶動央企職工的大規模團購,促進央企職工在本地的消費。
當然,每種價值在企地融合中發揮作用的能力強弱會不盡相同,所表現出的重要性也有所差異。企地融合中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屬性及價值和發揮作用的能力比較見表2。
四、實現改制廠辦大集體企業企地融合價值的政策建議
廠辦大集體企業價值的實現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在新形勢下找準定位、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央企和地方區域經濟立足于現有資源,深化企地融合,實現央企和地方區域經濟的高質量協同發展。廠辦大集體價值的實現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和支持,并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一是要形成全社會統一的價值認知。無論是國家、地方政府、主辦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廣大職工還是社會公眾,要對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價值性、生命性、獨立性和配套性建立正確的認知;在發展問題上不宜存在盲目的悲觀情緒或“包袱”思想,要利用市場和政策的合力,形成全社會的融合氛圍。
二是要加強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國家要對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后續發展提高重視程度;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廠辦大集體企業在項目建設、技術升級、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如支持廠辦大集體企業利用自身土地和產業基礎優勢承接飛地項目,為廠辦大集體企業爭取發達地區和標桿企業的技術扶持或培訓,引導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參與解決廠辦大集體企業資金困難,對廠辦大集體企業技術研發給予適當補貼等。
三是主辦央企要發揮帶動作用。主辦央企要對廠辦大集體企業在轉制后短期內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幫助廠辦大集體企業盡早從改制前的需要“輸血”和“依賴”轉為主動“造血”和“獨立”;同時,重視由于歷史原因而產生的特殊的企業聯系屬性,通過企業間歷史文化的關聯性,產生凝聚作用,賦予共同的歸屬感。
四是廠辦大集體企業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企業戰略。廠辦大集體企業要找準自身定位,整合優勢資源,形成集團化發展模式;在人員機制、資金管理、市場開拓、研發創新等方面提供配合性的轉型措施;利用自身的產業優勢扎根地區和主辦央企市場的同時,依托拳頭產品和優質服務,向外部市場滲透和出擊;加強對青年和骨干的培養工作,鼓勵職工打破路徑依賴和思維慣性,充分發揮“想事、干事”的創業熱情和工作能力,激發企業內在的創新、創業活力;依托服務央企的品質保障,樹立企業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梁汝明.淺談國網系統集體企業改革重組[J].2019(05):57-58.
[2]張建起.資源型國企廠辦大集體改革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0,10(08):9-10.
[3]謝冀馨,張萌.智能技術對遼西經濟區大集體制服裝企業改革后發展的啟示[J].西部皮革,2017,39(20):69.
[4]袁三亮.我國政府支持下的集體企業發展問題研究[J].財經界,2015(12):94+230.
[5]秦巖.集體企業改革中值得關注的問題探析[J].財經界,2016(14):119.
[6]杜誠. 廠辦大集體中主辦單位的作用[J].老字號品牌營銷,2019(05):57-58.
[7]巫媛瑩,韓芳,劉璇斐.技術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關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16):50-53+69.
(作者單位: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綜合產業發展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