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卓
摘要: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地方國有金融企業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中央要求各級人大和政府不斷加強金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國內關于國有資產管理和保值增值的理論研究非常廣泛,但在實際指導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科學管理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诖?,文章以某市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現實為例,進行研究,分析存在的具體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加強當前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地方國有金融企業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新時期以來,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但同時在資產布局、資產管理規范程度、風險防范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加強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是地方政府亟需面對的問題。
筆者以某市為例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基本情況,分析具體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加強當前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提出政策建議,為地方逐步完善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制度,堅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提供相關研究支持。
一、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情況
(一)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的原則,該市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分別由市和區縣政府相關部門管理。市級層面,主要以市國資委、有關主管部門管理為主,其中,市國資委控股、參股企業41戶,主要以銀行、證券、保險和商業性融資擔保公司為主;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委、市經濟信息委等部門控股、參股企業14戶,主要以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基金公司為主。區縣層面,國資部門控股、參股企業61戶,財政及其他部門控股、參股企業29戶,主要以融資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為主。
(二)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目前,該市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管理理念以資本管理為主,基本建立了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國有資產交易監管、國有股權投資監管、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企業年金、薪酬管理、經濟責任審計、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等制度。
(三)關于國有金融企業實力規模
2016年至今,該市市屬商業銀行資本金總額從142.6億元增至186.3億元,國有融資擔保公司資本金從148.8億元增至238.1億元,在保余額從1057.0億元增至2125.6億元,占全行業78.2%。
(四)關于國有金融企業風險控制情況
截至2021年底,3家地方法人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1.3%、撥備覆蓋率289.0%,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資本充足率13.4%,高于監管要求。財險公司核心償付充足率513.1%,高于監管要求。全市國有融資擔保機構累計代償率2.1%,低于全國平均1.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42.7%,是全國平均的2.3倍。該市地方國有金融企業風險總體可控。
二、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現狀特點
(一)資產總規模小,負債率高
地方國有金融企業總體來看普遍資產規模較小,負債率較高,受疫情及經濟增速放慢影響,地方金融企業出現負債率提升。以該市為例,全市地方國有金融企業13戶,資產總金額934.23億元,負債總金額826.61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金額108.62億元,負債率88.48%,較上年略有增長。
(二)盈利能力不強
地方國有金融企業普遍營業收入不高,盈利能力不強,近年來,受宏觀環境影響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長率下滑傾向明顯。以該市為例,2021年營業收入21.45億元,同比下降3.73%;凈利潤總額2.58億元,較上年增加約0.04億元。銀行類金融機構凈利潤2.41億元,占全市國有金融企業總利潤的93.41%,擔保類金融機構,該市6家融資擔保類金融企業,除1家外,2021年均實現盈利。
(三)資產分布不均,銀行集聚度過高
分行業看,地方金融企業發展還不夠均衡,法人銀行實現的凈利潤、實繳稅金占比高,保值增值率相對較高;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金融企業整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待增強。從管理級次看,國有金融資源主要集中在市級,區縣金融資源布局相對較弱,資本規模較小、布局分散。
以該市為例,全市地方國有金融企業13戶,其中銀行4家,財金控股集團1家,資本管理公司2家,其余均為擔保公司。4家銀行資產總額904.85億元,占全市國有金融企業總資產的96.95%。凈利潤2.41億元,占全市國有金融企業總利潤的93.41%。地方國有金融企業資產中基本以銀行資產為主,數量以擔保公司占絕對多數,金融企業類型單一,除銀行外,其余金融機構企業資產規模小,盈利能力弱。
(四)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基礎薄弱,監管較為粗放
地方金融機構整體公司治理水平不高,除銀行類金融機構已基本建立市場化公司治理結構,初步形成“三會一層”各司其職、有效制衡、協調運作的現代化企業治理機制外,其余類型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模式較為松散,業務發展以粗放型為主,未建立較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內部稽核、審計工作不規范,財務數據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銀行類金融機構雖然形式上建立了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盡管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的“多層面”治理架構,但是“有形無神”,并沒有真正實現現代化治理體系,仍然客觀存在著授權缺失、內部失衡、風險管控不善等相關問題。 在國有金融企業投資監督、關聯交易、產權管理、防范風險、重大風險化解處置等諸多方面,存在有普遍管理經驗不足的情況。
三、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結構性調整剛需、持續擴大金融開放性循環等新形勢要求下,部分金融企業持續良性發展將面臨新的挑戰。
(一)地方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有待理順
地方國有金融企業存在國資、財政、主管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等多方管理、授權不清、權責不明、職責分散的問題。地方國有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監管沒有落實,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未能有效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公共管理職責和行業監管職責邊界仍不夠清晰。
(二)監管體系亟需完善,部門之間配合監管尚未形成合力
實際的監督和管理中,一般情況體現出“九龍治水”的困境,首先是業務管理有了多頭并行的發展趨勢,企業平時管理工作的權責以財政單位以及國資管理單位,金融單位要對金融風險進行防范,國家實施體制監督行業發展的方針。每個監督單位的職能要求都是呈現差異的,監督交叉或者管理空白的現象時常存在,影響著監督合力的有效發揮。其次是業務信息的處理不夠全面,對應信息共享制度匱乏有效性,一些業務信息的發展包含較多內容,且情況也是相對煩瑣的,單純依托中介單位審計工作的數據信息,很有可能影響到國有資產的監管效果,且生成多個部門之間數據孤立化的問題,影響著業務信息的有效性傳遞。最后是監督制度的建設缺少先進性,現階段開展監督工作受到財政單位制定規章和文件的影響,個別體現出法律層級不夠深入或者權威性不夠充足的問題,造成了監督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實。
(三)企業長效化治理有待完善
一是現有的資本管理績效評估效率不強,實際工作中體現了過于關注規模淡化風險管理的問題,影響著企業做優做強,也會影響到企業穩定建設。對于細化、充分、保質、高效地服務小微實體經濟或者小微企業的建設,沒有及時提供精準化評估制度作為支撐,人才運用上,我國部分企業選人用人方面還存在實際考察不當和競爭機制欠缺的情況。二是長效化發展理念較為落后也就是說持續化把控風險的水平低下,沒有全方位分析國有資本的發展趨勢,尚未給國有資本建設帶來充分條件支持,從而影響持續化實現保值增值目標實現,一度造成內部行政化管理傾向難以消除。
(四)實際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需要增強
現階段,我國每一個行業的風險都是頻繁出現的,金融企業普遍存在了客觀風險,準確來講一是管理運作的風險影響到企業現代化建設,一些金融單位以控制信貸規模擴展為目的,在同業核算體系內引進信貸資產。一些單位以追求利益為目的擅自運用貸款,出現了不良資產被隱藏的情況,通過展期或者轉貸,把長時間壞賬損失記作平時業務,甚至不記錄壞賬信息,影響著企業風險防范的效果。二是不良貸款風險持續存在。一些外貿支柱企業風險化解難度較大,疫情造成的經營狀況欠佳仍然存在,互聯互保風險仍未厘清。中美貿易摩擦給部分行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壓力持續飆升,很大程度上產生新的不良貸款風險。三是風險不斷擴散,資本市場出現了低迷的變化趨勢,對應的市場價值大幅度增加,很有可能造成金融企業面臨風險,尤其是股權抵押融資類型的企業,可是相關的不良影響沒有得到多個單位關注,出現了風險擴散的結果,不利于促進企業資產管理項目,甚至埋下資產管理的安全隱患。
四、進一步加強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健全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
夯實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基礎,不斷強化財政部門集中統一履行行業資本出資人職責,逐步理順政府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合理完善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管資本與管黨建相統一的管理機制,對國有金融資本股權出資實施資本穿透管理,防止出現內部人控制。推進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與實業資本管理相隔離,建立風險防火墻,避免風險相互傳遞。優化地方國有金融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維護資本安全。
(二)強力提升金融企業資產管理能力
一是擴大地方金融機構規模。增加融資擔保公司資本金并建立省市風險共擔機制,制定經營發展規劃,細化分解任務,強化企業運營責任擔當,規范業務發展。二是降低擔保類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做實政府擔保公司資本金,建立銀擔合作機制,通過納入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實現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增信。三是提高地方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推廣貸款定價管理系統,加強利率管理,控制成本收入比,壓降公用費用及不合理非生息資產占用,深入挖掘收回表外資產潛力,調整負債、費用及各項支出結構。
(三)強化協調配合,注重監管聯動形成合力
促進政府多個單位之間的人員互相合作,密切關聯平時的監督項目以及重點項目,利用事先介入與合作商議的模式規避風險。首先是對出資人的管理職責和監督者的職責進行判斷,打造新時期的出資者管理和監督管理細致交流機制,構建企業資本管理的綜合合力,促進全方位覆蓋和互相配合的方案運作。其次是打造高效率的信息共享平臺,對檢查共享和信息推送的項目進行一體化管理,打造標準化的信息管理指標,給各個行業以及單位提供財政金融風險,加強對地區政府的管理制約效果。
(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健康持續經營
健全現有的企業管理機制,加快地區金融單位持續化運作,首先對公司法人職責制進行明確,優化決策議事規程,分析股東會以及監事會等多個組織的內在關系,做好新時期下的企業制度建設任務。其次是對金融單位的管理工作進行改革,促使市場經濟運作體系能夠和行業的創新趨勢互相匹配,強調平時管理與項目監督,帶動具備潛能的行業單位上市。最后是實施行業管理制度構建,國有行業的單位進行監督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利用資本運營管理、考核監督控制和責任實施等措施,有序整合國有企業的重要決策與重大項目,推動企業決策的創新和發展。
(五)優化戰略布局,提高資本配置效率
一是統籌規劃市級國有金融資本戰略布局。支持國有資本投資或成立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基金、資產管理等各類金融企業;支持現有國有企業參與農村商業銀行、金融控股公司、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改制、設立和增資擴股;二是完善行業現行經營預算管理。建立行業資本補充和動態調整機制。三是鼓勵國有金融企業提升內生性資本補充能力,引導國有金融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
(六)立足地方,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血脈,行業發展需要聚焦現實和當前實際,切實實現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一是推動地方國有金融機構牢固樹立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理念。加強并改進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服務,圍繞實體經濟需要,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根據經濟發展現狀,應積極轉變經營理念,合理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合理拓寬融資渠道,簡化企業融資鏈條,不斷降低融資成本,有效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二是發揮好績效目標的導向作用。引導地方國有金融機構把握好發展方向、戰略定位、經營重點,突出主業、做精專業,提高穩健發展能力、服務能力與核心競爭力。三是關注基層金融企業的改革發展。合理發揮其在基層的優勢地位,提升其承擔鄉村振興服務和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承載作用,并結合縣區、鄉鎮政府的實際經濟發展趨向,健全完善簡約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地方監管機制,促進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結語
如何加強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企業管理原因多種多樣,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加強風險源頭控制,動態排查信用風險等各類風險隱患,健全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機制。
參考文獻:
王輝.理財問題實踐與探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棗莊市醫療保險事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