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幼兒的勞動素養是十分重要的任務,教師要以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向幼兒傳授勞動知識和技能,同時注重培養其正確的勞動習慣,使他們體會到勞動的價值。然而幼兒園開展的勞動教育目前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為提高勞動教育的實效性,文章提出在幼兒園中開展勞動教育的對策,以促進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幼兒園;勞動教育;實踐困境;對策
作者簡介:楊雅琴(1979—),女,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埭中心幼兒園。
幼兒正處在成長的黃金期,對幼兒開展勞動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端正其勞動態度,使之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還可以落實德育的目標,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新時代的幼兒教師要不斷反思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調整策略,依托日常的教學游戲活動,將勞動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層面,使幼兒更加輕松、積極地參與到勞動中,不斷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讓幼兒切身體會到“勞動可以創造幸福生活”這一理念,從而推動其勞動素養的發展。
一、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工作的原則
(一)以幼兒為本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們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會不斷發展,對相同的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因而,在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時,教師必須遵循以幼兒為本的原則,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以及認知特點展開針對性引導,既要確保幼兒樂于參與勞動,也要為他們提供質疑、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平臺,還要及時放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完成自我成長,增強其成就感。
(二)家園協作
在培養幼兒勞動意識的過程中,堅持家園協作的原則也尤為重要,即幼兒園需與家長取得聯系,并達成共識,然后通過課內外的同步訓練來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培養其正確的勞動觀念,從而使幼兒取得更大的進步,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與此同時,家庭教育要和幼兒園教育互相補充和完善,確保給予幼兒全方位的引導,使他們在長期的積累中樹立良好的勞動觀。
二、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時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教育未成體系,教師缺乏明確目標
完整的教學體系和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各項工作的依據與前提,它們對于教學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雖提及勞動教育,但卻并未針對該模塊提出相應的要求和建議。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只有一個籠統的方向,無法據此構建科學的勞動教育體系。這也導致幼兒教師在組織勞動教育活動時無法確立目標,多數時候都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來設計勞動教育方案,且無論取得怎樣的實踐成果都缺乏對比的標準,無法判斷是否達到了教學要求,也無法確定從哪些方面入手改進教育方案,因而使得幼兒園勞動教育工作的成效難以提升。
加之,部分幼兒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知較為淺薄,因此他們在組織幼兒勞動時,選用的都是固定的勞動形式,如打掃班級衛生、擺放桌椅、整理圖書、制作手工藝品等。幼兒長時間接觸這些固定的勞動形式,對于勞動的認知就會局限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很難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這不利于其勞動素養的發展。
(二)家園聯系不緊密,影響勞動教育的效果
培養幼兒的勞動素養不能只靠幼兒園和教師的努力,還需有家長的配合,必須雙方合力,才能使幼兒將在幼兒園內學習到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和自身的發展。但是,目前仍有許多家長和幼兒園之間并未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大多數時候的交流都是圍繞何時接幼兒放學或是園內有什么新通知等內容,很少就幼兒園當天的教育內容、幼兒的表現等進行溝通。這就會導致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消息斷層,很多幼兒可能在園內表現得很好,常常參加各種勞動活動,但是一回到家就什么都不做,導致家長以為幼兒并無自理能力,還是事事包辦。在這種情況下,勞動教育工作的成效是無法提升的,幼兒也不能真正實現自我發展。
三、解決幼兒園勞動教育困境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體系,明確各階段勞動教育目標
針對勞動教育這項工作,幼兒園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構建科學且完善的教學體系,同時對每個學段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以指導幼兒教師據此設計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確保勞動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首先,幼兒園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幼兒課程體系當中,并研發校本教材,同時突出學段的差異性,然后將所有教師集中起來,要求他們依據所負責的學段來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計劃,再形成教學設計方案。
其次,幼兒園要將勞動教育成果納入績效評比體系,不定時到各個學段班級中聽課,了解教師落實勞動教育的情況和成果,同時要對各班日常開展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和打分,并針對各階段幼兒的特點設計合理的考核標準。如小班幼兒能否在學期結束前掌握穿衣、洗臉的技能,能否自主完成擺放桌椅的工作等。幼兒園可要求教師依據考核成果為幼兒頒發獎勵,同時將其作為教師的教學工作考核指標之一,從而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最后,幼兒園要圍繞勞動教育制訂明確的目標,確保各階段教師能夠有理有據地開展工作。第一,設定明確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即不同學段的幼兒教師須明確每個學期、每個學年要教授的知識和技能;第二,設計詳細的教學方案與內容,即不同學段的幼兒教師須明確針對不同學齡的幼兒所采取的勞動教育方式和內容,并制訂完善、詳細的方案與計劃;第三,設定價值觀教育目標,即教師須明確每個學段、每學期、每年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成果,如幼兒需要養成什么習慣、樹立怎樣的勞動觀。
(二)加強創新與實踐,優化勞動教育的模式
1.開展幼兒游戲滲透勞動教育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具有趣味性強、操作靈活的特點,將其與勞動教育工作結合起來,能夠迅速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輔助發展其勞動素養。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手工制作素材,如各種形狀、顏色的樹葉以及膠水、顏料、白紙等,要求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自由創作。有些幼兒會挑選各種樹葉將其粘貼起來形成一幅畫;有些幼兒則會根據樹葉的顏色和輪廓進行加工創作,創作出小雞、金魚、花朵等。而教師則可以將幼兒的作品集中起來展示,由所有人評選出最美觀、最富想象力的作品,再為幼兒發放小紅花,從而通過活動提升幼兒的成就感,使他們感受到勞動的趣味性。
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與家務有關的游戲,如可以在區角活動中準備娃娃、衣服、鞋子、被子、桌子等物品,再將幼兒分成多個小組。當哨聲響起,同組幼兒要迅速到達指定地點,分工完成系鞋帶、給娃娃穿衣和梳頭、疊被子、擺放桌子等工作,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們會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也能充分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并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實現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2.開發種植養殖區域引導幼兒勞動
在幼兒園內,教師也可以開發種植和養殖區域,以最為原始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勞動,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并使之在此過程中積累更多與植物和動物有關的科學知識,不斷提升其科學素養。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校園內選擇一片土壤肥沃的土地,帶領幼兒一起種植生菜、大蒜等生長周期較短的食物,也可以在特定季節指導幼兒種植一些糧食作物,如在春天的時候播撒幾顆玉米種子,并要求幼兒在此期間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同時在班級中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而教師也可以借機給幼兒普及知識,使之更為全面地了解植物生長規律,以此強化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當蔬菜、糧食作物成熟后,教師也可以將其分發給幼兒帶回家,或是直接在園內用他們種植的食物進行烹飪,從而使幼兒在品嘗勞動成果時感受到收獲的樂趣,促使他們愛上勞動,珍惜糧食。
3.借助繪本強化幼兒勞動意識
除了讓幼兒直接參與勞動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創設生動的情境,借助繪本或動畫來對幼兒進行教育,使之拓展知識面,并在生活中應用習得的知識,以此提升他們的勞動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繪本《勞動最光榮》,然后聲情并茂地為他們講述這個故事,從而幫助幼兒結合圖片和教師的講解把握繪本的主要內容,并從中提取要點,體會“不勞動就無法擁有幸福的生活”這一道理。教師也可以順勢進行引導:“如果你的父母不打掃衛生,家里還會那么干凈嗎?如果父母不做飯,你回家之后還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嗎?這都是勞動的成果,正是因為有了勞動,我們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由此進一步強化幼兒的勞動意識。
(三)增進家園聯系,保證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1.注重日常溝通,落實勞動教育活動
身為幼兒教師,一定要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與家長溝通的工作,及時與其交流幼兒的近況,并分享近期的教育內容,然后取得他們的配合,合力促進幼兒的發展。
例如,小班教師在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時,除了要每天檢查幼兒的著裝、個人衛生情況,也要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并向家長了解這些是否由幼兒獨立完成,且可據此在班級中表揚那些自主搞好個人衛生的幼兒,從而激勵其他幼兒更為主動地學習穿衣和洗臉等日常生活技能,承擔起屬于自己的勞動義務。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告知家長當天的勞動教育內容,如系鞋帶、疊被子等,并分享錄制的視頻給家長看,同時建議家長利用閑暇時間再次指導幼兒開展這些活動,以鞏固他們的技能,并給予其針對性輔導,且可多加鼓勵,使幼兒在之后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從整體上提升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2.組織親子活動,增強勞動教育效果
為提升勞動教育的成效,幼兒園還可以組織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到園內與幼兒一起完成各種勞動任務。這一方面可增進親子感情,讓幼兒與家長更為順暢地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家園之間的聯系,圍繞幼兒的未來發展達成共識,還能在此過程中強化幼兒的勞動意識,并使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由此推動幼兒的健全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親子接力游戲,即準備一些臟污的毛巾、手帕等,同時準備好清水盆、洗衣手套、洗衣液和晾衣架等,然后由教師發號施令,家長聽到哨聲率先到達洗衣點,從旁指導幼兒戴上手套,加入洗衣液揉搓臟污的毛巾、手帕,再放入清水中洗凈,之后進行晾曬,完成這一系列活動后返回出發地敲鼓,以示任務完成。接著由所有人審核清洗成果,評選出獲勝隊伍。如此,幼兒能夠更加快速地掌握清洗衣物的技能,有助于鍛煉其自理能力。
除此之外,親子勞動教育活動可以進一步延伸到課下,例如,教師可讓家長課下錄制幼兒在家中主動幫助家長勞動的視頻,并將視頻上傳到信息化平臺上,這樣能幫助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深化,讓幼兒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勞動的特殊意義。
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重視勞動教育。具體到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積極總結當下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然后運用新理念、新思想,圍繞教學課程和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構建更為科學和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同時,教師還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幼兒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幸福感,掌握更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并運用學習所得解決個人實際問題,以便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從根本上推動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霞.幼兒園融入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J].當代家庭教育,2021(29):11-12.
[2]華曉曉.基于勞動教育的幼兒品質培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09):60-62.
[3]池曉璐.新時代幼兒園勞動教育探究[J].讀寫算,2021(27):39-40.
[4]顧曉君.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J].家長,2021(2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