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簡要分析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重要性,并嘗試圍繞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對策加以探討,以期通過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引導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收獲成長。
【關鍵詞】區域活動;師幼;互動
作者簡介:張秋麗(1982—),女,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源興居幼兒園。
區域活動是一種教師劃定區域并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的形式,十分契合幼兒的成長規律、身心特點以及發展需求。在高質量的區域活動中,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往往會被有效激發,同時幼兒能夠借助教師的適當引導在實踐中獲得成長,為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要保障區域活動的實施效果,則需要教師準確把握自身定位,通過良好而有效的互動引導幼兒快樂活動、良性發展。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重要性
師幼互動指由教師所主導的教師和幼兒互動的過程。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往往貫穿活動的各個階段。無論是準備階段,還是活動實施階段與整理階段,以及收尾的總結評價階段,都離不開師幼互動的支持。如果缺乏有效的師幼互動,區域活動很可能變成完全由教師主導的活動,或者成為幼兒無目的、無意識的重復游戲的過程,而二者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活動的效果。加強師幼互動具有以下五點優勢。
(一)引導幼兒真正地參與區域活動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到,2至7歲的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尚未形成規則意識[1]。尤其是小班的幼兒,思維的不可逆性使他們無法完全獨立地參與并完成區域活動。教師作為幼兒區域活動的引導者,遵循先觀察再間接指導的原則,在活動中通過師幼互動,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做到在尊重幼兒天性、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引導幼兒真正地參與到幼兒園區域活動之中。
(二)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
幼兒的天性活潑好動,缺乏規則意識,使得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難。如幼兒之間產生矛盾、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等,進而影響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通過師幼互動,對幼兒進行合理的引導,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保證區域活動規范化開展。
(三)拉近師幼關系
教師需要拉近和幼兒之間的距離,從而保持良好的師幼關系。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與幼兒進行良好的互動,為幼兒提供指導和幫助,與幼兒一同完成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目標、體驗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樂趣,從而有效拉近師幼距離,更好地支持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獲得成長。
(四)引導幼兒思考和探索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通過師幼互動循序漸進地帶領幼兒深入思考和探索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問題,從而助力幼兒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實現個性化成長。
(五)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與克服困難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幼兒因自身認知經驗不足,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與困難,如果教師未能及時觀察并加以引導,可能導致幼兒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進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通過合理有效的師幼互動,能及時發現幼兒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困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幼兒進行合理的引導,為幼兒解決問題與克服困難創造條件,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發現,提高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參與感[2]。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常見的師幼互動問題
(一)環境創設不適宜且材料投放不合理
環境與材料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基本要素,但是很容易被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忽視。實際上,無論是環境創設還是材料投放,都直接關系到師幼互動的效果。如果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就無法達到預期的師幼互動效果。一方面,不適宜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與幼兒的發展需求不匹配,幼兒與環境不能產生良好的互動,容易使幼兒產生負面的情緒,導致師幼互動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幼兒對材料的需求,導致師幼互動難以得到有力的支持。
(二)不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差異性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差異性,使幼兒在自主成長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但是部分教師教育理念較為滯后,對自身的定位和職責缺乏正確認知,將自身放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主體地位,完全掌控整個幼兒園區域活動。如此,師幼互動成了教師單方面的教育,教師對幼兒的主體需求與差異化發展需求視而不見,對幼兒的指導和幫助作用微乎其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區域活動作用的發揮,不利于幼兒的個性化發展[3]。
(三)師幼互動的時機不合適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往往建立在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基礎上,即教師全面、實時地觀察幼兒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情況,并在適當的時機與幼兒進行互動。這樣既能充分尊重和凸顯幼兒的主體性,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和價值,保障幼兒園區域活動順利、高效地開展。但是部分教師對師幼互動的時機把握不準確,甚至存在完全按照事先的設計進行師幼互動的情況,導致師幼互動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甚至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四)師幼互動的方法單一
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方法與幼兒互動,既能契合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要求,保障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又能持續帶給幼兒新鮮感,以免長期沿用某一種互動方法令幼兒產生厭煩的情緒。但是部分教師缺乏創新求變的意識,始終采取單一的方法與幼兒互動,即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前講解規則和劃分小組,在活動中指導難點并解決矛盾,在活動后總結評價。這種過于單一的互動方法,很容易令幼兒產生厭煩的情緒。
(五)缺乏對幼兒針對性的鼓勵
教師對幼兒進行鼓勵,是師幼互動的作用得以發揮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幼兒自主進行幼兒園區域活動、提升心理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但是部分教師缺乏鼓勵幼兒的意識,在師幼互動中較少地對幼兒進行鼓勵,或者在鼓勵時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導致幼兒很難在教師的支持和鼓勵下解決問題,進而影響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質量[4]。
(六)對幼兒的考核評價落實不到位
考核評價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方式與幼兒有效互動,進而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真實情況,掌握幼兒的真實發展水平與最近發展區,才能保障考核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與有效性。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考核評價時沒有與幼兒產生有效互動,導致對幼兒的考核評價落實不到位,不利于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持續優化。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優化師幼互動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
教師務必要意識到環境創設及材料投放對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影響,并在實踐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優化。
適宜的環境創設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還能對幼兒產生積極正向的心理暗示,營造和諧的氛圍,進而為師幼互動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幼兒愿意和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環境時,需要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師需要創設學習性和社會性有機結合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在提高幼兒認知和技能的基礎上,讓幼兒學會與人交往,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5]。第二,教師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環境時,需要注意動靜分開,以避免動靜區域的幼兒互相干擾,影響師幼互動。在動靜區域分開的基礎上,教師要保證各區域之間通道的暢通。第三,由于小、中、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設置學習性區域和社會性區域環境的比例時,也應該有所區別。基本的設置原則是:小班和中班上學期,側重社會性區域環境的創設,同時融合一定的學習性區域環境;中班下學期和大班,側重學習性區域環境的創設,但也保留一定的社會性區域環境。
合理地投放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能夠為師幼互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利用材料促使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并利用材料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師投放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需要重視以下五個方面。第一,材料投放要與教育目標達成一致性。第二,材料投放要遵循層次性和遞進性。第三,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第四,材料投放要多樣性。第五,材料投放要有利于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二)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差異性
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差異性,是保證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自主探索、獲得成長的關鍵。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始終堅持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正確把握自身的定位和職責,盡量在不影響幼兒自主探索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師幼互動。這意味著教師在與幼兒進行互動時,一定要先觀察思考,盡可能在充分了解幼兒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制訂合理的師幼互動方案。針對不同的幼兒,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教師個性化的指導中有效參與幼兒園區域活動,獲得成長。
例如,在幼兒園美工區域活動“百變雪糕棒”中,教師設計“拼搭雪糕棒”“你畫我來拼”等不同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先與幼兒互動,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游戲。在此基礎上,教師針對參加同一游戲的不同幼兒,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讓每個幼兒都能充分參與到游戲中,在不同的游戲中盡情發揮創造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三)合理選擇師幼互動的時機
教師在適當的時機與幼兒互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需要明確自身作為幼兒園區域活動引導者的角色,在適當的時機與幼兒展開互動,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而且,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幼兒的表現,做好記錄,并在幼兒遇到問題、產生矛盾時及時介入,通過合理有效的互動引導幼兒完成任務。
(四)創新師幼互動的方法
教師需要基于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主題、幼兒的身心特點、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幼兒的實際表現等因素,積極創新師幼互動的方法,促進師幼互動質量的有效提高。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師幼互動的方法,務必保障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從而以高水平的師幼互動推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五)加強對幼兒的鼓勵
教師適當地鼓勵幼兒,可以讓幼兒產生正向積極的情緒,同時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當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取得成功和突破時,教師需要及時進行鼓勵,以語言肯定、小物品獎勵等方式,讓幼兒體會成功的滿足感。當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教師更需要及時通過鼓勵的方式,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勇于挑戰、主動創新的優秀品質。
(六)科學落實考核評價
科學的考核評價能夠準確反映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的情況,進而為后續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優化和完善提供依據。教師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盡量通過師幼互動的方式了解幼兒的所想所求,關注幼兒的實際表現。并且,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以多元的評價內容落實考核評價,提高考核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更好地助力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優化以及幼兒的成長。
結語
綜上可知,師幼互動是推動幼兒園區域活動高質量開展的重要保障。教師需要對幼兒園區域活動進行全面探究,同時深入鉆研師幼互動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并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進行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與總結教訓,逐步構建起有效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師幼互動模式,利用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引導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收獲成長。
【參考文獻】
[1]鄒潔.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現狀調查研究:以南寧市A幼兒園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04):86-90.
[2]張琴秀,楊晶.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研究: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9):8-14.
[3]李霞.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回應行為存在問題及策略[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3):102-106.
[4]周永麗.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質量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4):75-79.
[5]李晨晨.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