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紫睿
摘要:童話是兒童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想象豐富,語言優美,情節曲折,深受兒童青睞。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要聚焦童話語言,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提升思維能力;要基于文本開展復述、表演等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如此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童話學習中,培養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統編語文教材;童話教學;教學策略
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者選入了不少文質兼美的童話文本。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童話的優美,培養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不斷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1 ? 營造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1.1營造語言情境
所謂語言情境,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憑借極具藝術性和感染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走進童話情境,感知童話魅力。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童話文本內容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學情,創設適宜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沉浸在優美的童話情境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童話的閱讀情志。比如,在《蜘蛛開店》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語言啟發學生:“孩子們,你們知道蜘蛛嗎?假如蜘蛛要開一個小店,猜一猜,它會開個什么店?它能獲得成功嗎?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你的想象和課文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借助語言創設優化的情境,契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為學生的深入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1.2營造圖畫情境
小學生的認知以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他們喜歡直觀形象的精美畫面。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童話類文本都編排了精美的插圖。在深度閱讀童話文本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插圖說一說,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在《小蝸?!返慕虒W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初讀文本之前仔細觀察四幅插圖,展開想象說一說圖畫的具體內容。通過觀察和表達練習,學生發現了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故事的。
1.3營造豐富情境
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有聲有色的豐富情境。通過精美的課件把學生帶入童話故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促進閱讀教學質量有力提升。例如,在《在牛肚子里的旅行》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學情,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青頭與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動畫情境,再指導學生閱讀童話故事。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不但引導學生理解童話故事,還體驗了青頭和紅頭的深情厚誼,也初步了解和認識牛胃的構造特點,積累科學知識。
2 ? 展開想象,聚焦童話核心價值
2.1模仿例子,指導學生想象
童話故事本身就是發展學生想象能力的優秀范例。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憑借課文,為學生提供想象練習的學習支架,促進學生在想象表達中體驗童話的魅力,為進一步理解和創作童話故事打下堅實基礎。比如,童話故事《蜘蛛開店》的主要內容是蜘蛛開口罩、圍巾、襪子編織店的具體過程。童話故事的結構采用了反復手法,每個情節都是由開什么店、哪個顧客來了、結果如何三個部分組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童話故事熟讀,然后再啟發學生展開想象:下面還可能發生什么故事呢?
2.2引入表格,引領學生想象
圖表可以讓看不見的思維可視化和條理化。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入表格,驅動學生厘清故事的內在脈絡,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不斷提升閱讀素養。例如,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表格去梳理童話故事的情節發展,并嘗試預測故事內容。接著,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圍繞童話故事的情節,大膽預測故事的發展變化,想象胡蘿卜先生遇見鳥太太以后還可能發生哪些事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結合生活經驗、文本內容,合情合理地預測并創編故事。
2.3搭建支架,幫助學生想象
從學情角度來看,小學生想象豐富,喜歡美好的事物。因此,他們在閱讀童話時,容易被童話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而且十分期盼童話故事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結合故事內容,搭建學習支架,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步發展。比如,在《巨人的花園》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在文本中提取孩子們在花園玩耍的關鍵句子;然后,教師可以出示問題鏈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看到孩子們在花園中玩耍,巨人是如何斥責孩子們的?他當時的內心想法是什么?想象巨人說話的神情和動作,并說一說?!痹诮處煂W習支架的啟發下,有學生這樣表達:“巨人雙手叉腰,怒目金剛,大聲喝道:‘這是我的地盤,你們是怎么進來的?有沒有得到我的同意?你們真沒有教養!”還有學生這樣口述:“看到孩子在花園中玩耍,巨人怒發沖冠,惡狠狠地對孩子們說:‘這里是我的地盤,我和你們說過多少次了,還敢闖進來。不教訓教訓你們,你們是不會記得的。說完,他大步流星向孩子們走去……”通過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想象,提升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在表達中感受到童話的魅力。
3 ? 語言實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3.1復述童話故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復述故事,統編版語文教材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要求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遵循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從文本特點和學生學情出發,指導學生復述好童話故事,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童話故事《小馬過河》一課的課后習題中,編者安排了借助課文關鍵詞復述課文的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圈畫出相關的關鍵詞語,并分析這些關鍵詞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厘清故事情節之間的內在關聯,為學生復述好童話故事打下堅實基礎。比如,《一塊奶酪》這篇童話故事充滿趣味性,是學生練習復述的有效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初步具備復述經驗的學情,放手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并憑借課文的插圖練習復述童話故事。如此教學,可以循序漸進地發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2講述童話故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練習講述童話故事,體驗童話閱讀的樂趣,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這篇童話故事的人物形象豐滿,其中青頭和紅頭的朋友之情讓學生感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并梳理故事的主要情節,然后在學習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尤其要把主人公擔心、害怕的心情演繹出來;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故事講述給同學聽。在講述過程中,學生靈活化用文本關鍵語句,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故事的演繹,有效提升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3.3演繹童話故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童話故事生動有趣,特別適合進行情景劇表演。學生喜歡表現自己,表演童話故事可以激發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表達能力。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熟讀故事內容,然后圍繞課后習題要求,分角色合作表演童話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開展情景劇表演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逐漸把小壁虎的著急和講禮貌演繹出來,聲情并茂地演繹好“小魚姐姐”“牛伯伯”等角色的說話語氣,這樣表演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感知童話。指導學生演繹童話故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再現文本,還可以促進學生在深度體驗中感悟童話人物特點。
總而言之,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故事特點,精心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想象、表達和演繹,促進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夏曉春.發現童話的教學因素,發揮童話的力量——試述小學童話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26):47-48.
[2]程麗娜.融入生命教育理念 優化小學童話教學[J].山西教育(教學),2021(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