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果
摘要:社會經濟發展中,統籌各類公共服務、解決社會民生問題,強有力物質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財政稅收是提供經濟物質保障的基礎。財政稅收政策是利用稅收優化配置國家資源,保障其公平使用,全面提高社會民眾生活水平,公平享受社會發展成果,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財政稅收制度也要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基于此,針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相關知識,希望對相關領域研究有幫助。
關鍵詞: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規范化發展
國民經濟發展中,財政稅收是重要財政來源,其直接影響著整體經濟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因而,做好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縱觀實際情況,我國財政稅收體制仍需進一步完善,以此使得財政稅收無法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還存在一些缺陷,阻礙了稅收工作實際開展情況。因而,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要找到其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保障財稅體制實現規范化發展目標。
一、財政稅收價值及體制改革意義
(一)財政稅收重要價值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有效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然而現階段,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生產力解放與發展是當前社會經濟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為了推動社會生產力均衡發展,財稅工作發揮著重要的價值,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現階段,國家財政資金中,財征稅收是非常重要的來源構成,財政稅收工作直接關系每家企業、每名納稅人及每位社會受益人的利益。加強財政稅收管理,建立完善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社會經濟實現良好發展的重要渠道。因此,社會經濟建設中,國家要牢牢把握充足資金,全面落實國家制定的各項基礎設施措施,面對區域自然災害或大面積不可抗災害,利用財政撥款方式降低群眾損失,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會受到影響。財政稅收管理為財政撥款提供了主要資金來源,所以要全面做好財政稅收工作,正確認識財稅工作質量、稅收能力對國家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
(二)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意義
現階段,國家財政經濟收入中,財政稅收是重要構成,在人們經濟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保障社會發展與人民日常生活。因而,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現狀的根本要求,與人民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國家發展中,人民是主體,全面做好財稅體制改革,可為國家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推動力。稅收體制改革還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著社會發展。因而,國家要積極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保障各行業發展運營。同時,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確保廣大居民充分體會政府部門公共服務質量。為了加快全面小康建設進程,必須要確保財政稅收有真實合理的體制,促使相關行業順利開展工作并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財政體制改革旨在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改革過程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平衡財政稅收,推動各行業穩定發展。
二、財政稅收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進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財政稅收資源使用不合理是存在的重要問題,由此對我國財稅工作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甚至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因而,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積極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及時發現財稅體系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全面加強財政稅收監管。
(一)財稅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
財政稅收工作中,管理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與關鍵要素,對保障財稅綜合與高效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際工作中,受各方面因素影響,財稅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稅收管理工作要進一步改善與規范。首先,財稅管理沒有明確劃分權責,權責邊界不明、權力沖突甚至相互推諉責任。政府財稅工作涉及單位、部門與崗位比較多,工作規模大而且內容復雜,相關控制管理難度大,因而系統、科學與明確劃分權責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管理機制確保有序開展各項工作。管理機制不完善、權責劃分不明,為財稅控制管理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盡快完善管理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其次,相關基礎原則與制度沒有落實到位。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中,相關人員沒有嚴格依照政策、制度與規范開展工作,責任感、使命感與緊迫感差,使得工作不夠嚴謹,實際工作質量大打折扣,由此充分體現了管理機制執行不到位問題。
(二)財稅監督監管方面的問題
國家發展中,財政稅收是非常重要的,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當前,針對財政稅收,各國制定了相應的制度,監督力與執行效率的提高是工作核心。現階段,我國財政稅收監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為了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格局變化與國內市場動態,財政稅收工作還要全面做好監督管理,這是我國財政稅收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實際上,我國財政制度管理還未形成穩定的組織結構,部分財政稅收工作部門人員不穩定,相關人員工作積極性差,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部分地區財政稅收管理滯后,這與監督監管分不開,財政稅收工作發展不規范,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財稅民主管理規范性比較差
財政稅收管理過程中,政務公開其實際工作情況,進行民主管理是財政稅收工作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現階段,財稅民主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政府機構財稅管理沒有根據要求做好財稅工作的政務公開,或公開內容、時間與要求不相符,有些避重就輕選擇性公開、有些公開范圍不合規,社會沒有獲得相應信息、有些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停留于制度與檢查匯報的層面,沒有全面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現階段,我國發展國情使得財稅民主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相關部門要重視這些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改進這些問題。
(四)權責劃分不明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權責劃分不明也是存在的重要問題。比如,各級政府權責模糊或不合理,上級政府權力過于集中,但沒有下放給地方政府,下級政府無法全面履行崗位職責。另外,下級政府也普遍存在超權限現象。因政府部門權責劃分不明,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無法獲得正確的引導,各項工作沒有安排特定負責人,出現問題后相互推諉責任。所以,權責問題也是影響財政稅收體制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工作人員綜合素養不高
財政稅收改革過程中,建立監督體制非常關鍵,而政府工作人員是參與的主體。實際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員自身未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個人價值觀,就會抓住體制漏洞出現違法行為,所以這些人員是重點被監測對象。日常工作中做好監督,還要注意培訓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員思想道德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并轉換為實際行動,規范各項工作。
三、財稅體制改革模式具體創新策略
(一)加強財稅體制的完善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工作中,為了創新改革模式,要重視各項發展舉措,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財稅體制,重視推動經濟全面健康發展,建立健全財政稅收體制,有效融合科學發展觀,注意個人所得稅與間接、直接稅收比等。個人所得稅改革過程中,要擴大其執行范圍,比如可在一定范圍內征收物業稅、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等稅費。還要適當地調整間接稅收與直接稅收比例,有效完善傳統間接稅為主、直接稅收為輔的財稅體制。從各個層面完善財稅制度,保障財稅體系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轉移支付體系
財稅體制改革過程中,及時調整支付體系也很重要,應用轉移支付管理模式順利落實財政資金管控目標,實現創新實踐工作目標。實際工作中,要嚴格核實民眾資金來源,有序開展資金管理,明確各環節財政支付功能特點,提高稅收資金使用效率,確保后期依照計劃應用收稅資源。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優化構建稅收支付結構,資金分配體系管理模式符合制度規范要求,優化體系后實現綜合性創新實踐目標,全面保障建立完善的稅收體制。
(三)加強財政預算管理
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中,預算工作效率也是至關重要的。分析傳統財政稅收制度發展,發現部分工作人員沒有明確認識財稅制度改革出現的問題,導致財政管理預算存在一些漏洞。因而,實際工作中,財政稅收人員要根據實際財政情況開展預算,積極參加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全局角度來看,財政稅收大部分盈利用于公共資源建設,投入的資金量大。所以,財政稅收相關管理部門要構建公開透明的環境,增強公眾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自信心,協調人與制度發展。因而,稅收工作人員要加強管理財政預算制度,明確認識財政稅收體系,科學合理地進行支出預算,還要充分發揮民眾監管作用,增強納稅人意識,有效監督財稅資金流向。在此基礎上,稅收人員有效管理資金,優化分配資金并充分發揮效益,促進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完成財政支出體系并明確權責
財政稅收支出工作還存在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其與當前我國財政支出體系不完善聯系緊密。因體系缺失,使得財政稅收制度缺乏平衡的標準,直接影響著財政稅收制度發展。財政支出流程要堅持公平、公正與公開的原則,確保其充分透明,有效規避各類不合法行為。收稅人員還要準確了解各企業財政支出情況,增強財政支出透明性,預防財政支出出現太隨意的現象。如果企業支出資金流向不明,要找到線索并深入調查研究,鎖定支出資金主要流向,了解實際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這一問題,從根本上保障財稅工作效率。
(五)加強構建高素質人才隊伍
財政稅收工作能否順利實施,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高素質人才要圍繞相關規范逐步完善自身工作,促進財政稅收部門順利開展工作。而且,當前,現代化發展理念深受關注,社會各界對財政稅收人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具備完善的稅務發展體系,還要借助自身工作技能積極參與財政稅收工作。納稅人角度來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配置是尤為重要的,以此明確企業各項資金支持與具體收入,還要合理應用相關稅務軟件保障工作質量,從根本上提升財稅工作效率。
四、財稅體制改革模式規范化發展舉措
(一)有效解決財政收支矛盾問題
現階段,縱觀財政稅收規范化管理實際情況,各地普遍存在財稅收入與支出不平衡問題。此種情況下,國家推動財稅體制改革時要根據財政收入與支出,嚴格規范財政收支管控,有效提高各地稅收水平,更好地滿足各地經濟發展需求,確保自身財政收入與支出管理符合標準。同時,財政稅收發展規范,利于實踐工作中創新財政稅收工作,這對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財政稅收體制發展規范,要了解具體債務情況,科學合理地分析這些債務,建立健全債務管理體系,增強財政稅收全盤控制能力,有序開展財政與稅收工作,為有效控制與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財政稅收體制規范化發展過程中,還要確保體制穩定運行,嚴格把控稅收征繳方式與力度,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實現全面管理財政稅收的目標。
(二)積極優化支付環境
積極完善支付環境,對支付規范化管理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基于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全面規范化管理財政收支。同時,在財力有效控制基礎上實現規范化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提高資金管理效率。稅費征收模式要有效融合規范化控制管理,創造良好管理環境,推動稅收模式向縱深改革方向發展,引導財務管理健康穩定運行,促使財務管理模式滿足要求,順利推進體制改革。
(三)建立健全預算約束機制
財政稅收發展的規范化,加快預算機制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以此創新改革預算管理,為財政預算構建良好運行環境。財政稅收規范化發展中,要綜合資金運行與管控效率,加強管理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為財稅管理模式創新打好基礎。同時,實際工作中,統籌兼顧預算約束管理與監督體系,有效構建科學管理制度與體系,為財政管理優化與創新發展創造基礎性條件。規范化發展進程中,應堅持公開、公正、透明與科學合理的原則,有效構建相關制度,以此促進監管體制實現多元化發展。
(四)加強財稅體制權責劃分,平衡財政收支
現階段各級政府要想平衡收支發展目標,還有一定的難度,地區經濟發展有明顯的差異性。實際工作中,假若不能準確把控地方管理與中央管控間的緊密聯系,很大程度上會增加財政稅收體制發展的規范化目標的實現。為了確保依照科學發展目標應用相關制度,明確劃分各部門權責關系是十分必要的,結合地方經濟實際發展情況,保障地方管理部門相應權利。此過程中,財政關系的規劃與協調要求在明確基本國情前提下,結合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優化構建分稅管理制度,合理規劃確保有序推動中央管理與地方管理工作,此過程中依照計劃目標實施財政制度,也是從管控制度入手有效控制地方腐敗問題的重要舉措。現階段應明確各地區經濟建設水平有很大的差異,要深入構建扶持制度推動經濟發展,為財政部門保持良性運營提供重要的保障。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創新財政稅收制度改革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實際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財稅制度,要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實際國情,加強財稅系統的完善,有效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逐步完善各項財稅制度,同時應用多元化模式完善財稅系統。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加劇,我國財稅制度的完善要充分考慮實際國情,積極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發展經驗,穩步推進財稅制度優化改革,在此基礎上為我國財稅制度改革積累豐富的經驗,有序開展財稅工作。改革財政稅收制度,加快構建公共財政系統持續完善財政轉移體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構建標準化財稅制度,為財稅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全面提高財政稅收工作效率,為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李紅平.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1(07):93-94.
[2]郭靜.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納稅,2021,15(16):37-38.
[3]李秀明.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財經界,2021(11):3-4.
[4]李進華.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創新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21(10):62-63.
[5]朱永霞.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21(08):70-71.
[6]胡萍.當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的認識與探究[J].商業文化,2021(05):68-69.
[7]惠國群.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長江技術經濟,2020,4(S2):137-138.
[8]郭寶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商訊,2020(23):157-158.
[9]孫亞東.關于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J].商訊,2020(19):134-135.
[10]周英.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探討[J].中國外資,2020(12):15-16.
[11]陳秋芬.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09):99+101.
[12]趙君紅.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對企業創新規范化發展[J].今日財富,2020(08):187+189.
[13]丁瑞芳.淺析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J].大眾投資指南,2018(05):49+51.
(作者單位:南陽市財政監督檢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