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有的教師主要是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默寫、拼寫、抄寫等課后作業,利用課后作業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這種作業設計模式有時會忽略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作業設計模式,根據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進行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基于學習任務群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以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借助相關的學習資源及學習情境,解答問題,提煉方法,總結規律,從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王曉琴(1976—),女,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幸福路小學。
作業設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巧妙的作業設計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而且對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然而,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過程中,有的教師并沒有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僅將作業當成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手段,忽略了語文新課標提出的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發展的目標要求。這樣的作業設計容易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使學生陷入被動之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更新自己的作業設計理念,基于學習任務群進行作業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或合作學習探究能力及核心素養,不斷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質量[1]。
一、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明確作業設計的內容和目標
學習任務群具有明確的任務導向,教師基于學習任務群進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明確作業設計的內容范圍。因為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指向的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基于學習任務群設計語文作業時還能夠圍繞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明確語文作業設計的方向。作業的內容和目標明確,有利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方向,順利進行自主或合作探究,總結出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2]。
(二)能為作業設計提供合理的指導與建議
學習任務群不僅明確了學生學習任務的目標和內容,同時也明確了教師的教學任務與方法,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合理的指導與建議。因此,教師基于學習任務群設計小學語文作業,能夠更好地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等有效設計具體的作業任務,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增強作業設計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只有增加學生作業量才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因此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作業。這樣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易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反感或抵觸情緒。而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需要給學生設計和布置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作業,如實踐型作業、交流型作業、研討型作業等。這些作業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做作業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實踐、交流和研討的過程中更加高效地完成作業,從而提升語文作業的有效性[3]。
二、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需要創新作業設計理念,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從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環節進行作業設計。接下來,筆者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的作業設計為例展開論述。
(一)課前作業設計
1.自主預習課文,完成初級任務
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課前,教師可給學生布置自主預習課文的作業。在學生預習課文前,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以此明確學生課前預習的方向。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預習,而且還能通過作業完成情況檢驗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情況。比如在讓學生自主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前,教師可給學生布置這些學習任務:通讀課文,說一說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遠大的志向;思考中國巡警為什么不懲處洋人,反而訓斥中國婦女等。這樣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就能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思考,提升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2.引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拓展延伸知識
在課前作業設計環節,教師不能只讓學生預習課文,否則只會將學生的認知和思維局限在課文內,難以拓寬其學習廣度,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或網絡等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在學生搜集資料前,教師同樣可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問題。比如,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為了振興中華付出了什么努力?帝國主義侵略者是如何侵略中國的?中國“外國租界地”是什么?等等。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不僅能深刻體會到文中周恩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還能深刻體會少年周恩來立下遠大志向的原因,從而順利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4]。
3.設計預習圖表,初步構建知識框架
為使學生對預習內容有系統的了解,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設計預習圖表的作業任務,引導學生采用各自擅長的方式設計圖表,在圖表中記錄自己在預習文章和搜集相關資料后獲取的知識,也可記錄自己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種作業形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構建知識框架的學習意識,還能幫助學生形成邊學邊記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學生自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后,教師引導學生以故事情節為核心設計預習圖表,通過圖表將故事的發展情況呈現出來,并補充完善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師也可引導學生以人物形象分析為核心設計預習圖表,在圖表中記錄周恩來等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并進行簡單的解讀,初步構建知識框架。
(二)課中作業設計
1.布置合作創編劇本的作業任務
通過課前自主預習課文,完成課前作業,不少學生對教學內容已經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課上教師就不需要再次講解教學內容,而是可以設計一些能考查學生對預習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讓學生繼續深入解讀文本的教學活動,比如合作創編劇本。創編劇本需要建立在對課文內容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課文內容創編劇本,提取文中故事的主要情節,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再分配角色,如周恩來、周恩來伯父、魏校長、周恩來同學等,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進行表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創編劇本,不僅能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還能激發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2.要求學生撰寫學習筆記,并提出記筆記的要求
在學生合作創編劇本和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需注意觀察各組學生的表現情況,并根據觀察結果評估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的講解。比如,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能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但是不理解為什么中國巡警不懲處洋人,反而訓斥中國婦女。教師可將此作為該節課的難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讓學生明白,“中華不振”是中國百姓受外國人欺負的主要原因,也是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的原因。教師在講解問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撰寫學習筆記,并提出記筆記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記錄自己的困惑、教師解讀的思路等,以便學生能對比自己與教師的思路,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能以正確的學習思路解決相關問題。此外,學生還要做到學習筆記字跡規范、端正,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補全預習圖表,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為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給學生布置補全預習圖表的任務。在補全預習圖表前,教師可將圖表核心主題設計相似的學生結成小組,讓學生合作交流,再結合教師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補充完善課前填寫的預習圖表。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還能促使學生深入、全面理解所學文章內容。
(三)課后作業設計
1.給學生布置拓展性作業,拓寬學生學習的廣度
在以往的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多是根據教學目標給學生布置與課內知識相關的作業,以此來檢驗學生對該課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課中作業設計已經實現了教學目標,因此在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就不必再設計此類作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拓展性作業,來拓寬學生學習的
廣度。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內容比較分散,但是通過細讀文章發現,全文均是圍繞“中華不振”這一核心內容層層展開的。文中,中國巡警不懲處洋人,反而訓斥中國婦女,圍觀的中國人緊握拳頭,卻只能勸慰那個不幸的婦女,是因為“中華不振”。教師可以圍繞這一核心內容讓學生在課后查閱更多的歷史事件,并將自己對這些事件的感受和看法寫下來。學生搜集到了很多歷史事件,如火燒圓明園、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后簽訂《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簽訂《天津條約》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中國人民不站起來就會被欺負,當代學生要像周恩來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拓展性作業不僅能鍛煉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實現深度閱讀[5]。
2.給學生布置創意性作業,鍛煉和提升其創造性思維
為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課后教師還可以布置創意性作業,如改編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觀點,基于自己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等改編文章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想法,改編出各種各樣的內容,教師對此首先要持鼓勵的態度,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后再根據學生改編的具體內容提出一些建議,使學生的改編符合文章的時代背景,提高學生的改編能力。
結語
語文學習任務群是一種以明確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要求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探究,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的教學模式。學習任務群有助于明確作業設計的目標和內容,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提供合理的指導與建議,增強作業設計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要達到良好的作業設計效果,教師需要深入探究學習任務群的基本要求,可根據學習任務群的要求探索有效的作業設計策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進行作業設計,保證學生課前能自主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設計預習圖表,進行初步認知;課中能根據課文內容合作創編劇本,撰寫學習筆記,補全預習圖表,完善認知;課后能完成拓展性、創意性作業,提升認知。這樣不僅能保證語文作業設計的連續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自主或合作探究作業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福建.在語文園地教學中設計個性化學習任務單的探索[J].語文建設,2021(02):76-78.
[2]柳紅梅.淺談單元整合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設計策略:以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36):56-58.
[3]沈國全,楊麗琴,朱婷.閱讀教學過程性評價任務設計與實施: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單元學習任務的評價為例[J].語文建設,2021(09):9-13.
[4]蘭芳.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的要訣:以《琵琶行并序》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21(03):59-61.
[5]邵然.緊扣教學目標設置情境任務: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的兩大誤區及糾偏[J].語文教學通訊,2021(2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