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穎
結合當前小學美術教材來看,隨著教材的革新,融入了更多我國民間美術元素。由此可見,民間美術成為當下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并且受到持續的關注。但是結合教學現狀來看,在美術課堂中普遍存在教學資源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想要改善這一問題,就要加強民間美術的應用,通過融合教材、激發學生主動性等方式,推動美術教學發展,促進小學美術與民間美術更有效的融合。
一、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首先,民間美術在教學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民間美術承載著人民的感情與寄托,包含了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具有較強的特色。將其應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可以有效增強美術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性,激發學生興趣,降低美術獨有的抽象性。同時,民間美術是通過情感的寄托與思想的融合創作出來的,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的了解,增強文化傳承性,體會民間文化的精髓,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1]。
其次,傳統小學美術課程中,教師單一地圍繞教材內容講解,導致教學較枯燥,學生不能產生興趣,所以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及效果[2]。而民間美術內容較為廣泛,包含了多個門類,再加上民間美術特有的生活元素,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鑒賞、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民間美術的熏陶,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審美意識。
最后,民間美術作品承載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與生活密切相關,并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觀念,可以充分表達人們對美的真實情感。民間美術蘊含了質樸、自然、純潔的審美元素,與小學生的審美觀點是一致的。所以,將民間美術融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符合學生的思想特點及發展需求,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觀念。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應用實踐策略
(一)根據教材內容融合民間美術
近年來,我國小學美術教材經過細心篩選、科學制定,增加了我國民間美術教育資源在教材中的占比,旨在提升學生對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認知。所以,在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開展民間美術教育,融合新穎的教學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中,要求教師借助教學實踐活動、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民間美術教學奠定基礎[3]。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積極聯系生活實踐,如在課堂中講解民間藝人、知名藝術家的背景故事及藝術發展起源等內容,從而在培養學生審美觀念的基礎上提升學生民間美術認知。我國民間美術包含了繪畫、剪紙、陶瓷等多項藝術內容,在具體課程中可以通過講解民間藝人的故事來滿足教學需求。如知名剪紙研究會會員蘭福梅,身為民間優秀美術藝人,自小就開始學習剪紙藝術,從1970年起,就從事民間手工藝品制作,為我國的民間美術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為學生提供蘭先生的優秀剪紙作品,然后講解蘭先生的個人背景、故事以及在我國民間藝術發展中做出的貢獻,從而提升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入當地藝術文化場所,如美術展覽館、博物館等,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受到濃厚文化氛圍的熏陶,使學生能顯著提升審美觀念,激發學習興趣,并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文化認同感,培育民族自豪感。
(二)美術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結合目前部分小學美術課程來看,因小學生不具備深厚的藝術經驗及審美能力,所以教師一般按照自身教學經驗開展課堂實踐活動[4]。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卻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意愿,降低了教學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藝術創造,借助民間美術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具體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制定專題課程,讓學生在課程中動手操作,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動手能力等學習需求,又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教學實踐,從而提升教育效果[5]。
例如,教師可以制定“萬花筒”專題課程,在課前為學生呈現多樣的民間美術作品,開闊學生視野,汲取美術知識,為學生提供創作靈感,然后要求學生積極動手,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民間藝術,增強學生主觀意識。如提問學生“通過萬花筒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然后通過剪紙、拼貼等方式制作自己看到的萬花筒圖案。在教學中要注重融合生活元素,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進行創造,提升創造的實用性,并培養學生的藝術眼光,從而提升學科素養。在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點評等多種方式,挖掘民間美術價值,激發學生創作潛能,從而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合理地表達作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提升教學趣味性,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三)借助現代手段擴充教育信息
目前,美術課程對于現代技術的應用較少,教師所呈現的現代化教學水平較低。而在當前科技發展的背景下,現代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小學教學的常態,教師要積極開發現代技術資源、方法,擴充教育信息,提升教學效果。在民間藝術教學中,由于教材資源有限、教學內容抽象,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開展課程,借助互聯網查閱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新穎的民間美術課程。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查閱民間美術的種類、發展、歷史及背景,提高學生的認知度。還可以通過搜索民間美術創作技術、國際影響等,讓學生深入了解民間美術內容,加深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6]。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程中融合繪畫、雕塑、服飾、剪紙、編織等多個美術種類,讓學生全面地認識到我國民間美術所包含的內容,然后根據學生意愿選擇詳細講解的內容。如學習剪紙藝術,可以為學生介紹“窗花剪紙是我國獨有的民間美術,最早起源于陜西省,當時許多人熱衷于剪紙,不僅能夠剪出花、鳥、魚、蟲,還能剪出形態各異的人物,下面我們來看看剪紙到底是怎樣被發明的,還有因為剪紙發生的小故事吧。”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讓學生觀看簡短的剪紙背景介紹及趣事趣聞,然后為學生播放剪紙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并提供幾張豐富的圖片,從而完成課程引導。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初步認識剪紙藝術,并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拿出手工剪、彩紙來進行課堂實踐。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為學生提供的剪紙圖片不宜選擇過難或消極類的,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限,且辨別能力較低,所以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并且帶有喜悅、和諧等意義的圖片。通過應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簡單地了解民間美術內容,并直觀地欣賞民間美術,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還能擴充教育信息,提高學生對我國民間美術的認知,從而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熱愛。
(四)結合民間美術開發特色課程
我國是一個民族多元化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藝術文化特色及表現形式,包含不同的文化特征及文化資源。如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源自天津、蘇州及山東等地,不同的地區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傳統的年畫主要以木刻水印為主,呈現了一種質樸、熱鬧的氣氛,線條單純、色彩鮮明;還有刺繡,如學生普遍認識的蘇州刺繡,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民間,后傳入江南地區,成為當地獨有的民間藝術,并位居我國“四大名繡”的榜首。在教學中可以積極融入課程,將我國此類優秀的民間美術作為特色課程的重點內容,從而提升美術文化屬性,增強課程融合感,提高教學影響力。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擴充知識,還可以根據民間美術內容制訂特色教材,并根據教材擬定教學大綱,按照繪畫、剪紙、雕塑、服飾、編織的順序開展課堂教學,并在課程中融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當前,我國很多中小學課程已經以此開展特色教學,在保證學生接受良好的審美素養的基礎上,制訂特色課程,擴充美術教學資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審美觀念,還能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增強文化認同感。而特色課程的構建不僅得到了教師的一致認可,還得到了國家的贊同與支持,所以應當積極開發美術特色課程,為民間美術的認識和傳承創造條件,加強教學資源的開發。在課程實施后,教師要及時作出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并不斷提升自身認知,從而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課程,提高學生的鑒賞與認知水平,為未來學生的藝術造詣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國家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傳統民間美術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民間美術認知,成為當下美術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在課程中滲透民間美術內容,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特色課程構建,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從而為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傳播、繼承,為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段燕帥.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教學的運用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0(20):1.
[2]李超,鞏雪.淺談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資源的運用[J].文教資料,2021(3):112-113.
[3]劉穎.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教學的運用研究[J].音樂時空,2020(8):141-142.
[4]張芳芳.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0(3):1.
[5]鄭李想.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11):111.
[6]辜鴻雁.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