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



【摘要】目的:研究消渴平湯治療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對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擇取在本院就診的92例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患者,接收時間為2021年1~12月,通過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組,對照組納入施以二甲雙胍治療的46例患者,觀察組納入進行消渴平湯治療的46例患者。對比兩組的血糖血脂指標、胰島素相關指標、尿白蛋白排泄率、中醫癥候積分、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臨床療效經評估顯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對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患者實施消渴平湯治療安全有效,有助于胰島功能以及血糖水平的改善,減輕臨床癥狀,還可調節脂質代謝。
【關鍵詞】消渴病;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平湯;血糖
【中圖分類號】R25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5-0026-04
中醫將糖尿病納入“消渴”等范疇,認為該病的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1-2]。其中因五臟虛弱、陰虧燥熱所引起的病癥比較常見,陰虛燥熱兼瘀型為常見證型,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的損害。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晚期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進而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預和治療。以往臨床中在加強飲食、運動干預的同時多采用二甲雙胍等西藥起到降糖控糖作用,但是長期使用西藥易出現不良反應,導致服藥依從性下降,進而對療效產生影響[3]。近年來中藥治療消渴病凸現出了明顯的優勢,本文就消渴平湯作用于該病患者中所起到的效果進行觀察,旨在促進該病療效的提升。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患者92例均為本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根據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46例/組。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齡在40~72(58.60±3.10)歲;病程為2~18(10.25±2.11)年。觀察組中男28例,女性18例;年齡在42~74(58.65±3.20)歲;病程為3~20(10.31±2.18)年。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關于陰虛燥熱兼瘀型的辨證分型標準。
納入標準:(1)滿足上述診斷標準者;(2)重要臟器功能經檢查顯示正常者;(3)入組前兩周未進行過降糖治療者;(4)自愿參與研究以及隨訪者。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者;(2)其他類型糖尿病患者;(3)正在接受強化降糖治療者;(4)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所用藥物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5)對相關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
剔除、脫落標準:不配合治療者;研究期間因自身因素退出此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二甲雙胍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壽光富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213504,規格0.5 g ×60片)500mg/次,口服,一日一次。
觀察組施以消渴平湯治療。方中包括山參(另煎)4 g,紅花、山楂各10 g,地骨皮13 g,黃連、生地黃、枸杞子、玉竹各20 g,丹參、知母各25 g。辨證用藥:加用杜仲與寄生各10 g治療腰酸腰痛者;加用柏子仁、夜交藤、酸棗仁各10 g治療不寐者;加用內金、三仙各10 g 治療食少腹脹者;增加生地黃或知母5~10 g 治療口渴甚者。水煎去渣取汁200 mL,1天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100 mL/次。
兩組的療程均為2個月。在治療期間均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指南”合理飲食,三餐后適當運動。
1.3 觀察指標
在入組時、治療開展2個月后測定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 hPBG)應用快速血糖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經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測定。同時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脂指標[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展開測定。
在入組時、治療開展2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 進行離心處理,獲得血清,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同時收集兩組患者的24h 尿液,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計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對兩組患者入組時、治療開展2個月后的中醫癥候進行評分,主癥(口渴多飲、多食易饑、五心煩熱、大便干燥;舌紅苔黃或少苔,脈弦數)按照由無到重即為0分、2分、4分、6分,次癥(面色晦暗、胸悶胸痛、肢體麻木、舌暗或瘀斑)計為0分、1分、2分、3分。總分為主癥與次癥積分之和,分值越低,提示癥候越輕。
在治療2個月后評估臨床療效,具體判定標準:臨床癥狀體征表現出基本消失狀態,中醫癥候積分減分率在95%及以上,則為痊愈;臨床癥狀體征表現出顯著改善狀態,中醫癥候積分減分率≥70%,血糖水平處于正常值范圍內,即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稍有改善,中醫癥候積分減分率在30%~69%,血糖水平較治療前稍有下降,即為有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則為無效。(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即為總有效率。
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所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將此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資料利用 SPSS 2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經χ2檢驗,表現形式為[ n (%)];計量資料經 t 檢驗,以(x(—)± s )表示。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開展后的血糖指標測定值低于入組前數據(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糖指標均較對照組數據更低(P<0.05),見表1。
2.2 血脂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相較于入組前數據差異明顯(P <0.05),除 HDL-C 水平更高外,觀察組的其他三項血脂指標均比對照組數據更低(P<0.05),見表2。
2.3 胰島素相關指標和UAER對比
治療后,兩組的胰島素相關指標和 UAER 均表現出下降趨勢(P<0.05),觀察組的 FINS、HOMA-IR 數據以及 UAER 水平均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
2.4 中醫癥候積分
治療后,兩組的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入組前( P <0.05),且觀察組的分值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2.5 臨床療效
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 P <0.05),見表5。
2.6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6。
3 討論
消渴病的病因病機相對比較復雜,中醫認為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在于脾胃失和、陰虛火旺、熱傷五臟、毒邪積滯、瘀熱互結[4-6],另外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損傷等也可能損傷臟腑功能,引起多飲多食等癥狀[7]。同時脾虛運化水液失調與消渴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同現代醫學中自噬功能的作用相近。自噬障礙會促使細胞內物質能量出現代謝障礙情況,還會發生糖脂代謝紊亂。消渴病患者常存在糖脂代謝紊亂情況并伴有胰島素抵抗。西醫通過二甲雙胍治療消渴病能夠促進外周組織攝取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提升,使腸道對脂肪、葡萄糖的吸收得到抑制,因此可使血糖水平下降[8-9]。長期過量服用二甲雙胍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會影響臨床療效[10]。
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的病機在于:陰虛、燥熱分別為消渴病的本、標,病程延長,會引起陰陽兩虛,津液耗損,影響血液生化,導致血脈虛澀,促使血瘀形成[11-12]。中醫一般采用辨證施治,針對此辨證分型,推薦以益氣養陰、清熱去燥、散瘀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13-14],故此次研究中選用消渴平湯治療。消渴平湯方中山參、丹參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煩;紅花可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山楂可健脾開胃、活血祛痰;地骨皮可清熱涼血、養陰清虛;黃連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生地黃可滋陰補腎、養血補血、涼血解熱[15];枸杞子可清肝明目、滋腎潤肺;玉竹可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知母可滋陰降火、清熱潤燥。諸藥配伍能夠發揮益氣滋陰、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活血降火、散瘀通絡等效果。同時消渴平湯方中多種中藥材具有降糖作用,能夠更好地針對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病機對癥治療,從而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血糖與血脂指標、中醫癥候積分均得到了顯著改善,FINS、 HOMA-IR、UAER 水平下降明顯,均優于對照組數據,且總有效率數據更高,不良反應輕微,充分證明了消渴平湯所獲得的療效優于二甲雙胍。分析原因在于,消渴平湯能夠改善微循環,對脂質過氧化進行阻滯,降低血液黏稠度,阻止血小板聚集,能夠起到保護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16]。消渴平湯通過辨證施治能夠標本兼治,在多靶點調節后,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在保護胰島β細胞的同時減輕胰島素抵抗,可獲得持久有效的降糖作用,促進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17-18]。另外消渴平湯能夠調節陰陽臟腑,促進臟腑生理機能恢復,可較好地調節糖脂代謝,防止血糖升高對臟器功能造成的損害,因此能夠促進腎功能的改善[19]。同時消渴平湯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安全性較高。
總而言之,消渴平湯適合推廣應用在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患者治療中,可較好地調節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臨床癥狀以及胰島素水平,安全有效。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受到時間限制,未從消渴平湯的現代藥理學、分子生物學方面分析對該病癥的作用,還需在今后加強此方面的研究,進一步為消渴病的中醫診療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Xiao E,Luo LG.Alternative Therapies for Diabetes: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pproaches[J].Current diabetes reviews,2018,14(6):487-496.
[2] 歐薇 . 中醫當歸四逆湯加減對消渴病痹癥寒凝血瘀證的治療 [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21,38(S1):21-22.
[3] 孔凡波 . 黃芪消渴湯聯合常規降糖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觀察 [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8):38-39.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 [J]. 中華糖尿病雜志,2021,13(4):315-409.
[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ZY/T001.1-94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S].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6] 蔡鳳群,馬會杰 . 芪藥益氣生津丸治療氣陰兩虛型消渴病的臨床研究 [J]. 中醫臨床研究,2021,13(19):77-79.
[7] 李陽欣 . 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消渴病痹癥寒凝血瘀證的效果分析 [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1,38(2):211-212.
[8] 劉婉文,曾紀斌,曾鈺皓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少陽型消渴病伴不寐療效觀察 [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5):194-197.
[9] 蔣金靈,張瑞林,張瑞萍 . 二甲雙胍聯合參芪降糖膠囊治療消渴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13):2179-2181.
[10] 卞麗麗 .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內服治療消渴病痹證氣虛血瘀證的臨床分析 [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4):44,46.
[11] 劉雪梅,李南,劉冬梅 . 五味消渴湯聯合耳穴壓豆治療氣陰兩虛證 2 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 [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1,18(5):32-35.
[12] 朱鳳春 . 海棠消渴湯聯合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療效及對控制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109-111.
[13] 王冬梅 . 自擬消渴湯對 2 型糖尿病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血糖水平的影響 [J]. 光明中醫,2020,35(2):195-197.
[14] 王燁燃,張洋,秦琦冰,等 . 基于數據挖掘的腎陰虛型消渴病方劑用藥規律分析 [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8,29(1):97-103.
[15] 沈芝琴,趙海音 . 白虎加人參湯改善消渴病肺胃熱盛證臨床觀察 [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72-73.
[16] 張玉芬 . 自擬參地丹杞湯聯合玉泉丸對氣陰兩虛證消渴病的療效 [J]. 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0):3757-3758.
[17] 鄭文彬 . 六味地黃軟膠囊在消渴病(腎陰虛證)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J]. 中醫臨床研究,2019,11(28):104-106.
[18] 關明丹,楊宇峰,曲超,等 . 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探討消渴病(陰虛燥熱證)理論框架用藥規律分析 [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8):142-145.
[19] 王君 . 消渴平湯治療陰虛燥熱兼瘀型消渴病臨床研究[J]. 新中醫,2021,53(24):96-98.
(收稿日期: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