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通常要求教師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并開展針對性、個性化的教學,并積極地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寫作評價,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寫作觀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鑒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新課程下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6-0134-04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Composition in the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ZHANG Min (Huimin Primary School in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omposition in the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are usually required to treat each student equally, carry out targeted 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nd actively give students targeted writing evaluation, so a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while forming a correct view of writing, form a good writing habit, so as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writ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omposition in the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and propo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composition in the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Senior grades; Composi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寫作是具有較強綜合性的一種語文學習手段,其不僅能使學生的思想、情感等經(jīng)過文字進行良好的表現(xiàn),而且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還具有相應的感染力,給人以啟迪與感動。就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其已經(jīng)完成了基礎階段的文字積累,可以在寫作過程中,滲透個人風格。在該階段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也出現(xiàn)了相應的改變,需將學生置于首位,經(jīng)過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寫作興趣、寫作方式、寫作積累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得以提高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探究多元化寫作方法,并促使寫作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部分,可以自主地表達自身的想法。
1.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的原因分析
小學高年級學生屬于創(chuàng)作主體,在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需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缺乏寫作素材,在拿到作文主題的時候,缺乏相應的材料體現(xiàn),從而出現(xiàn)詞不達意、干癟的句子進行湊字數(shù),這種狀況極其常見。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為:
第一,素材的積累不足,在具體細化后,也能分成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以及閱讀量的缺乏。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不豐富,雖然每天都過得比較充實,但缺乏創(chuàng)作素材積累的意識,在寫作時無法與自身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同時,學生積累素材的其他方法就是閱讀,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的童話故事、作文選集等種類通常十分豐富,但是,學生缺乏感悟與主動閱讀的意識。
第二,缺乏相應的寫作訓練。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將寫作當作場合固定、時間固定的作業(yè)。而學生在寫作時,每次都臨場發(fā)揮,每次寫作時,時間間隔比較長,通常為一周或半個月左右一次,將寫作搞得太過于正式,且學生對作文寫作存有相應的畏懼感與陌生感,寫作時不愿意大膽想象,既怕當作胡編亂造,又無法準確地抓住寫作的主要情節(jié),從而使學生的寫作像是記流水賬。再加上其他學科的課后作業(y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沒有精力進行作文構思與修改,每次的寫作都是糊弄過關,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成為簡單、重復的寫作。
第三,寫作思路受到限制。學生自認為作文創(chuàng)作極其高大上,對語言組織以及口吻盡可能朝著作文選集靠近,忘記了自己的想法。而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需注重基本的通順,語言連貫且邏輯沒有明顯的斷層,同時,敘述的事情不用徹底寫實,想象也需注重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
(2)教師教學的原因分析
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通常會對學生的寫作造成重要影響,甚至會超出學生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讓學生怎樣寫,而非讓學生發(fā)揮自主性。
第一,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提出的要求不夠詳細。大部分語文教師的常用話語就是“作文需要寫實,不可胡編亂造,也不可以抄襲”,但是,學生本身的經(jīng)歷通常較為有限,而小學階段的語文作文通常以敘事為主,許多的想象與聯(lián)想在學生看來,都和寫實要求相沖突。同時,學生會對作文選集以及故事匯中閱讀的內容具有深刻記憶,但將其運用于寫作中,似乎又像是抄襲,這種狀況下,學生就不知道如何明確想象與借鑒、胡編亂造、抄襲的區(qū)別。
第二,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學方式通常較為刻板,主要有空間上與時間上,學生的寫作思路與習慣需日常的積累以及訓練才能實現(xiàn),只是某次的突擊寫作,通常沒有較大幫助。同時,小學高年級的作文寫作屬于聽、說、讀、寫的有效統(tǒng)一,彼此是互相作用的,如果不鼓勵學生主動閱讀與表達,學生就無法寫出優(yōu)美、順暢的句子。
第三,教師評價教育缺失。教師的評價教育在寫作教學中屬于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評語通常具有兩個作用,即指出問題、鼓勵寫作,二者缺一不可。部分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只是寫一個閱讀優(yōu)、良等評語,但這種評語對學生的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學生既無法了解到自己寫得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寫作需從哪里提高,長久以來,學生就會越來越忽視教師給出的評價,將寫作當作簡單的任務。
2.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1)注重寫作素材搜集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對無物可寫、無話可說的問題進行克服。基于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引導學生準備語言積累本,對自己遇到的寫作素材、經(jīng)典故事、優(yōu)秀文章進行隨時積累,將其謄寫到積累本中,并時常翻看與背誦,以此為寫作提供相應的素材。例如,主題為“打動心靈的畫面”,教師可給學生準備相應的寫作素材,引導學生主動積累素材,以促使學生依據(jù)其對內容的理解,選擇與寫作內容有關、感興趣的內容謄抄到積累本上。另外,語文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素材實施交流與分享,通過交流拓展學生對素材的認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除了語言的積累,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注重寫日記,具體不要求內容與字數(shù),但需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防止寫出“流水文”,如果確實是無物可寫或無話可說,也可以讓學生摘抄一段閱讀的內容,并寫出自己對內容的看法與簡介,通過該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能使學生深入分析與了解寫作素材的內容,而學生對素材內容提出的看法,就是其語言以及思維重組的一個過程,這對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通常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需引導學生加強素材積累,注重教學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搜集素材的同時,創(chuàng)設相應的條件,引導學生時常翻看積累的素材,防止寫作素材被“束之高閣”。
(2)注重個性化引導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作文講解時,教師需轉變原先單一化的教學形式,將課堂教學轉變成多元化討論的教學課堂。對相同讀物與寫作題材而言,不同的學生在閱讀讀物與寫作題材的時候,通常會有不同的閱讀心得以及寫作思路。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述,并解釋為什么要如此理解題材。學生只要言之有理,語文教師就能對學生實施正面引導,以促使學生在課堂寫作的時候,其寫作內容不會被大框架局限,并在寫作中呈現(xiàn)獨特的韻味。例如,在完成《雷雨》的教學后,教師可指導學生談論自己對天氣的理解,并讓學生通過班級的形式實施分享。語文教師需注重自身的帶頭作用,尋找一個雷雨天的短片在班級放映,然后讓學生談論一下自己對雷雨天的具體看法。接著,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雷雨天會發(fā)生什么事?對雷雨天具有怎樣獨特的印象等相關問題,并引導學生經(jīng)過個性化思維,對其眼中的“雷雨”樣貌進行闡釋。同時,還可以試著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大綱的構思,試著開展寫作,以促使學生在具體寫作中,能經(jīng)過寫作材料的輔助開展寫作,但需讓學生明確自己是寫作的主體,以促使學生寫出的作文能呈現(xiàn)出自己眼中、心中的雷雨。另外,可給予學生相應的個性化引導,這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維開拓,還能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寫作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3)注重想象能力培養(yǎng)
目前,學校教育普遍不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而應試教育下也對學生自身的想象力發(fā)展造成了相應的扼殺。但是,如果學生缺乏想象力或是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事物的眼睛,在其腦海中就無法形成新穎的作文題材,對事物也無法形成獨到的見解。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并將其當作作文課的重要內容,以促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主動觀察身邊的相關事物,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提些為什么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高。如果學生的寫作內容相對比較抽象,教師就需對文章進行講解,再引導學生對寫作內容實施改進與提升,而非單純否定。例如,教師可在實際生活中給學生布置每天隨手小記的任務,讓學生通過隨手小記,將實際生活中轉眼即忘的事件都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就會有一些具有較高趣味性的題材融入學生的課堂寫作中。另外,教師需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隨筆記錄,但需對學生的寫作實施正面引導,避免學生在寫作中的內容太消極。同時,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經(jīng)過隨手記,不僅能促進其記憶力以及想象力的豐富,還能在寫作中,勇于進行自我表達,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4)注重范文仿寫
小學高年級的作文寫作需注重提升學生的仿寫能力,立足于仿寫,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依據(jù)教材內容的具體狀況,合理選擇范文,以提供給學生更多的仿寫范文,并關注范文介紹,以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優(yōu)秀范文中的亮點以及仿寫重點,從而使學生的仿寫針對性得以提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與技巧提高。例如,作文“一次體驗活動”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護蛋》作為例文,對本篇文章的內容實施分析,以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與內容,并從寫作順序中,了解相應的寫作手法。當教師完成范文的介紹后,可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體驗活動”,并讓學生在具體仿寫中,融入仿寫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在具體仿寫中,學生對詳略得當以及細節(jié)方面都做得比較好。例如,在“削蘋果”的主題作文中,部分學生會寫出,我看著爸媽削蘋果,動作極其輕松自如,一會兒就削好一個蘋果。通過引導學生對削蘋果的整個過程進行詳細描寫,其描寫極其細致,需注重細節(jié)的準確把握,同時,可引導學生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對削蘋果的過程實施描寫。在作文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寫出的優(yōu)秀作文當作范文進行分析,并引導學生寫出具體的寫作思路,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高效寫作。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仿寫教學中,需注重寫作技巧的指導,并鼓勵學生依據(jù)寫作技巧分析仿寫的范圍,而非簡單地進行模仿寫作,在具體寫作中,適當?shù)厝谌胱约旱膶懽魇址ǎ箤W生的寫作水平以及寫作技巧得到切實提高。
(5)注重身邊寫作素材的拓展
學生在寫作時需注重思路開放,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需注重教學思維以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對教學方式而言,需注重實用主義,與課堂的教學效果相結合,構思寫作內容,并通過教學思想的指導,促使教師具有更多的寫作思路與策略。學生在課堂寫作中,通常會陷入無物可寫、無話可說的境地,主要因為其對情境的想象缺乏構造,對事物的發(fā)展也缺乏邏輯構想,此時就需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對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或是實際情境,或是文字描述的情境構建。教師可引導學生經(jīng)過觀察人與物實施即時創(chuàng)作,這種狀況下的寫作優(yōu)勢是,學生可將現(xiàn)實作為依據(jù),在寫作時就不會擔心沒有素材,但需關注表達以及記錄的方式,畢竟現(xiàn)實對話與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存有一定差異的。通過文字進行情景構建,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想象能力進行培養(yǎng),情景描述中,可給出開頭,也能給出結尾,在中間給出大段的留白,讓學生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使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同時,構建自己的邏輯思維,找到創(chuàng)作的感覺。同時,網(wǎng)絡化媒體資源屬于一種創(chuàng)新手段,在網(wǎng)絡平臺中通常有各種各樣的寫作資源,如時事新聞、風景人物的紀錄片、熱議話題、社會的奇人軼事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除此之外,教師可將具有討論與創(chuàng)作的視頻等素材呈現(xiàn)給學生,其相較于文字敘述,通常更具吸引力以及活力,且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與靈感,并將寫作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接觸與觀看事物都能作為寫作素材,并深化對事物的描述與感受,以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高。
(6)注重作文評語作用的發(fā)揮
作文評語主要指教師對學生寫作的建議與看法,對學生的鼓勵與期盼,教師需加強重視。在寫評語的時候,教師不能惜字如金,部分學生會認為教師的評語寫得越多,表明教師對自己越重視,學生就會備受鼓勵。除此之外,學生在寫作時,通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雖然教師要面對許多作文,如果逐個修改并寫出評語,通常會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但這個過程通常是不能避免的。學生的某個字寫錯、邏輯不通、存有語病等狀況,都需在評語中明確問題,若學生在寫作時沒有出現(xiàn)細節(jié)問題,教師就需立足于學生的想法與寫作思路進行擴展延伸,并提供給學生不同的寫作思路與意見,或者引導學生將想法表達進行完善。同時,評語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激勵,當學生寫出優(yōu)美句子或者寫作有所進步的時候,教師也需要明確指出,教師的一句鼓勵,通常能帶給學生莫大的鼓勵,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寫作中。另外,評語書寫也并非一定要教師自己完成,學生互評也屬于一種高效的手段。學生在面對相同的題目與要求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完成作文寫作后,進行互相閱讀,彼此交換思想,以實現(xiàn)學生的寫作思路開闊,并促進學生表達能力、鑒賞能力的提高。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需注重自身思維方式的轉變,注重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實際問題實際分析,以找出學生學習的閃光點,給予學生相應的幫助與鼓勵,從而使學生寫作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巫仁輝.淺析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
[2]蔣鵬飛.胸懷點墨,出筆成章——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指導[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7).
[3]林文鳳.加強積累,細心指導——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初探[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 2019(01).
[4]王先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優(yōu)化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效果[J].讀天下(綜合),2019(28).
[5]陳藝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9(21).
[6]于建新.聚焦寫作教學——深入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文淵(中學版),2019(01).
[7]薛蓓.提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作文(教研),2020(04).
[8]李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研究[J].讀寫算,2020(27).
[9]向光武.探究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國際教育論壇,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