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現代企業為了提升經濟效益,雖然加大了技術要素配置比例,但是仍然難于達到預期目標。新時期正值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階段,應加強經濟統計學的運用,擴增企業經濟效益。本文概述了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征,剖析了經濟統計學在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中的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分別從經濟管理、統計信息兩個層面,提出了幾點有利于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統計學;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策略
經濟統計學是經濟學與統計學融合后形成的交叉學科,旨在借助統計分析原理及統計分析技術在經濟領域的運用,促進經濟增長。適用于國民經濟、企業經濟,以及其他經濟類型。從實踐經驗看,應用統計經濟學時重點集中在統計信息方面,包括統計調查、統計信息處理,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管理與咨詢、經濟效益分析與預測等。例如,在企業中應用經濟統計學時,由于財務數據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通常會使用一些配套的軟件工具(如Excel、SPSS、Eviews等),以保障其統計信息時的效率與精準度,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等。下面先對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做出說明。
一、企業經濟活動特征分析
1.不穩定因素多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第一,會受到經濟政策的影響,企業為了適用經濟大環境,需要做出相應的業務調整,此時需要對各類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第二,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根據企業生命期適時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需要對資本要素、技術要素、人力要素等進行更新,當更新不及時容易使自身的穩定性弱化。第三,企業規模不同,大型企業側重于發揮金融市場的杠桿作用,而中小型企業依賴于資金的供給。當經濟管理能力較弱時,企業的經濟效益會受到較大影響。從整體上看,企業經濟活動中會受到經濟政策、市場行業、自身業務、資源配置等多重因素影響,而此類因素本身具備不穩定性質,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活動及其產生的效益。
2.非市場干擾強
近年來,我國企業通過應用公司治理方案,加大內部控制建設,增強了應對外部風險,預防內部風險的能力。然而,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牽涉到制度、機制、技術、人才、資本等多項非市場因素干擾。尤其是現代企業在業財融合與管理會計轉型后,在OA系統之外,增加了信息技術應用種類,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及應用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信息管理風險相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受到“重技術,輕管理”的影響,容易因信息泄漏、信息丟失、信息利用率不足等,引起經濟決策失誤等問題。
3.信息共享不足
目前,多數企業以業務前端為主,擴大了財務管理活動范圍,而且管理會計職能涉及到成本核算與管理活動。然而,由于企業所在行業不同、經營業務存在差異,在建立知識產權制度后,普遍增強了對機密信息的控制。當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內部審計人員等,沒有全面了解實際經濟財務數據的情況下,會在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表、開展財務報表分析等方面,出現漏洞,不僅不能精準反映出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還可能因為信息共享不足,公開透明程度較低,直接降低企業經濟管理效率,并給財務造假、徇私舞弊等活動留下空間。
二、經濟統計學在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中的作用
經濟統計學專業性較強,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應用時,具有間接性、數值性、連續性特點。根據事物主要特點決定其功能及作用的原則看,經濟統計學在企業經濟準將提升中會產生巨大作用。分述如下:
1.增強企業對經濟效益基本規律的理解
從概念界定看,企業經濟效益主要是指其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比例關系。一方面,可以借助公式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有用勞動成果/勞動消耗=(生產成本+利潤)/生產成本,利潤=生產總值-生產成本等進行計算。另一方面,能夠利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結合年度、季度、月、周、日等時間間隔,梳理企業償債能力指標分析表、企業盈利能力指標分析表、企業營運能力指標分析表等,輔助企業更好的預測其經濟發展趨勢與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雖然上述方法均能夠精準計算經濟效益,預測其效益好壞,但是,缺乏宏觀與微觀方面的統一,分析指標仍然集中企業內部。
應用經濟統計學后,引入了新經濟分析與統計信息的雙重視角,企業可以借助指標分析的方式,更好地掌握企業經濟效益的基本規律。具體而言,企業可以將內部發展指標、外部情況指標結合起來,打破財務報表分析的單一化傾向,增強外部情況指標。例如,常用的企業品牌效益、企業社會影響力、企業市場占有率等。當內外指標相對全面的情況下,企業實際可以將影響其經濟效益的不穩定性因素、非市場干擾因素等統一起來,更為全面地分析經濟效益的真實情況,以及發生經濟效益降低時的直接影響因素、間接影響因素,從而按照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的分析框架,提高經濟效益相關統計與評價的全面性與可靠性。
2.提高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統計信息支持
經濟統計學將宏觀的經濟視角與微觀的統計視角進行了融合,而且在兩者之間建立了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大幅度提高了其作為工具的應用效果。具體而言,在經濟統計學的間接性、數值性、連續性特點下,能夠為企業經濟效益相關的經濟活動信息,提供存貯功能、信息交流功能、服務與決策功能,從而滿足企業經營決策方面的信息分析需求。
例如,在信息存貯方面,企業應用經濟統計學后,可以利用統計信息工具,以數據報告的形式,完整記錄企業經濟活動,并在不同的方式下進行保存。從而輔助企業建立起實時數據庫、歷史數據庫,當企業在新時期產生數據后,可以將原來的數據報告直接轉移到歷史數據庫,方便未來對其進行查詢與調用。再如,在信息交流方面,數據報告具有客觀屬性,借助統計信息工具對各類數據進行分析后,可以制成具備可視化特點的各類圖表,使企業各部門在交流信息過程中,一目了然地看到趨勢、結果、信息變化過程的拐點等。
在前兩種功能得到有效發揮的條件下,企業能夠根據其提供的服務,更為合理地做出決策。進一步講,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經營目標直接相關,沒有目標無法開展一系列經濟活動并獲得經濟效益。反之,在企業經濟效益管理不當的情況下,其經營目標也難于實現。因而,企業需要從手段與目標的角度,利用經濟統計學存貯與交流功能,借助數據報告的匯總與分析結果,科學合理地制定決策方案等。
三、企業通過經濟統計學提升經濟效益的策略
1.從經濟視角出發制定提升策略
企業應用經濟統計學時,可以借助其提供的宏觀經濟視角,從企業經濟效益安全保障角度,創建安全統計經濟統計學方案。首先,建議基礎學科、應用技術、工程技術聯合應用的基本路徑出發,將現代經濟學(也稱發展經濟學)、宏觀與微觀經濟學、數量統計學、社會經濟統計學統一到基礎學科模塊。將基于安全的經濟分配、投資優化、效益評估、成本核算、經濟管理統一到應用技術下。然后,借助安全價值分析、安全經濟分析、安全經濟評估技術為其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創建“三維一體”的既安全經濟統計學方案后,能夠使企業在安全經濟統計學應用基礎上,更為科學地開展統計預測決策,為企業經濟效益的安全獲取保駕護航。
其次,企業在應用安全經濟統計學方案時,可以借助宏觀經濟學對經濟政策進行解析,通過現代經濟學中的生產要素配置理論(如下圖)優化資源配置,發揮數量經濟學功用,合理地分析市場數據與企業業務相關數據。如果在統計預測時,發現了經濟效益存在不增反降的情況,或者增幅下降的情況,企業可以根據分析中的外部情況指標、內部發展指標,精準的確定影響因素,并根據影響大小做出新的決策,確保企業能夠安全地獲得經濟效益。需要注意的是,應用經濟統計學并不能死搬硬套,而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的經營目標、經濟效益獲取手段科學選擇的工程技術與應用技術。
以應用技術為例,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主要借助內部控制中的全面預算管理、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信息管理等內控手段,對業務、財務狀況開展分析。但是,企業的內部控制中,將風險管理分化到了治理結構內部控制、管理內部控制、會計內部控制方面,只針對各個內部控制對象實施風險管控。因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從經濟效益的安全角度出發,建立獨立性、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以此保障安全價值分析、安全經濟分析、安全經濟評估功能的實現。例如,多數企業按照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的基本流程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發揮安全統計經濟學中的統計信息功能,將信息采集→信息清洗→信息存儲→信息提取→信息分析→生成數據報告→應用數據報告作為基本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創建風險管理體系,為風險評估提供可靠的統計信息支持。
2.從統計信息視角出發制定提升策略
現代企業經濟效益影響因素眾多,也創新了諸多用于保障經濟效益與擴增經濟效益的方法,其中,應用效用較大的是信息化管理。例如,應用OA系統后大幅度提高了辦公效率,使用數據庫技術后,推動了業財融合制度的落實。尤其是借助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不僅為企業建立了數據中心,也較好將其從信息化管理的初級階段,升級到了數據化管理階段。實踐經驗表明,在應用此類技術并完成數據化管理轉型后,企業的經濟效益擴增速度并沒有預期那么好,部分企業甚至在經濟管理效率持續提高的同時發生了經濟效益不增反降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有必要從統計信息視角出發制定有利于同步提升其經濟效益的策略。具體如下:
首先,企業需要借助經濟統計學中的統計學方法加強經濟核算能力、優化財務報表的能力等。例如,在會計核算時,可以結合統計信息中的歷史數據庫,精準查詢、使用相關數據,提高會計核算時的精準性。再如,在財務報表方面,可以打破單一數字形式,在其中增加各類統計信息報告,以此提高其財務報表的可視化程度。其次,在具體應用經濟統計學方法時,應嚴格遵循其中的數值模擬路徑,將主要影響因素作為變量,確定函數形式后,結合消費行為理論、經濟行為分析、經濟觀察活動等,設定數值模型,從而在完成參數估計、模型檢驗后,將其應用到企業的業務、財務、人事等各項事宜的統計信息管理之中。
四、結束語
總之,現代企業通過一系列改革,治理結構相對完整,內部控制有所增強。在新時代業財融合與管理會計實踐過程中,全面擴大了財務管理范圍,由此也出現了信息化管理向數據化管理轉型的實際需求,因而在當前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分有必要增強對經濟統計學的應用。通過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經濟學活動中存在多種不穩定因素與非市場干擾因素,信息共享程度相對較低。在經濟活動中應用經濟統計學可以發揮其功用,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建議從經濟統計學中的經濟管理與統計信息兩大層面出發,制定適配性較強的提升策略,為企業擴增經濟效益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宋佳.多元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效益中的應用[J].生產力研究,2020,14(3):141-143.
[2]丁晶玉,劉戰禮,郭晨旭.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9(15): 5-7.
[3]王博申.淺談通過企業經濟統計學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相關對策[J].財經界,2020,10(34):27-28.
[4]郭夢清.統計學與經濟學互動的現實思考[J].中外企業家,2020,13(32):254.
[5]種艷,胡曉紅.利用經濟統計學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研究[J].消費導刊,2021,14(12):199.
作者簡介:何兆圓(2001.02- ),男,籍貫: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