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孝德
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都在于德育,在班級建設以及管理的過程當中德育也是靈魂所在,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十分重要。在班級管理過程當中,教師要將德育作為主要的突破口,將德育環境加以改善,并對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整合,構建一體化德育管理網絡。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初中班級管理效能得到全面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質以及品質才能有質的提升。
學生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保障在于加強班級德育管理,促使其實效性得到提升。學生在初中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轉變,因此必須將德育因素滲透到教學和管理當中,并注重德育環境的改善。當前,初中德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必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從而為班級管理效能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規劃德育組織,促使管理全員性的實現
(一)實行網絡管理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將各種途徑都運用起來。具體來說,班主任要對社會、家庭以及學校這三方之間的聯系進行全面的強化,促使三位一體德育網絡能夠形成。這樣一來不僅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可以得到全面的發揮,還有利于互助式教育新體系的構建,在對家庭教育環境加以優化的同時,還為學校構建管理網絡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也是德育建設以及教育合力能夠實現的基礎所在。因此,班主任要牢牢抓住這一重點,以此來教育學生。
(二)提供制度保障
基于當前時代背景下所開展的德育管理,不止可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也是實現素質教育深化的必然途徑。德育變革的首要步驟是確定新理念,其是促使德育深化的首要關鍵因素。當前,初中生所接觸的事物更為繁雜,而由于缺乏足夠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初中生很容易受不同因素的影響,致使自身的道德意識缺失以及道德水準下降。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以及學生的引路人,必須在德育理念的積極引導下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德育制度的構建,促使班級德育可以積極轉型并得到全面發展。從這一方面來說,要用制度保障德育活動的定期開展,如果德育活動缺乏制度保障,無疑就是紙上談兵,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制度后,還需監督制度進行深入的優化。
舉例來說,班主任對學生尊老愛幼的積極性和熱情加以激發的時候,可以進行主題活動的開展,將主題定為關愛老人,促使學生參與關愛老人活動,使其通過真實體驗有更深刻的感受,增強其關愛老人的意識。但在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一部分初中生對于跟老年人接觸表示抵觸,由于是班級組織的活動,因此迫于不參加就會導致班級被扣分,只能在被動的情況下前往敬老院和老年人進行交流,但是在接觸老人之后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學生與老人交流時,老人為初中生講解他們生活時期的一些故事,學生對老人聲情并茂的講述覺得十分生動有趣,對老人也增加了一絲敬意。而這個時候班主任就可以鼓勵學生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要制訂加分制度,活動結束的時候如果老人給予學生的評分比較高,那么學生就會得到更高的獎勵。通過這種激勵方式,學生就能強化個人的道德意識,愿意積極幫助老年群體做一些事,且班主任可要求每個小組確立一名小組長,由其來監督組員的表現,約束他們的行為,方便后續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通過關愛老人活動的開展,學生也會對老人產生敬愛之心。
二、制訂德育計劃,促使管理實效性得以凸顯
(一)對德育目標加以明確
在開展班級德育期間,目標的設置是關鍵,科學合理的目標設置可以體現德育的內容,且為后續德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總的來說,在德育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明確德育的目標,結合當前國家對人才的要求設置科學有效的德育目標。明確目標之后,班主任要以此為基礎開展后續的德育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針對性得到明顯的強化。只有德育目標明確之后才能促使學校以及班級的德育管理工作實效性更強。
(二)注重行為養成
對于學生來說,生活、學習中行為習慣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開展德育管理工作時,要重視學生自身行為習慣的培養。初中生不具有規范自身行為和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存在遲到、早退、浪費等情況,對此班主任要重視起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盡快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實現自身行為的有效約束。
三、加強德育控制,促成管理的漸進性
(一)建設校園文化
學校正在開展的德育對于學生而言,屬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和人格塑造過程,最終效果是否理想,關鍵在于學校德育環境的創設,是否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也屬于無形的德育資源,可以促使學生道德素養的穩定提升與強化,并且通過課余文化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良好精神,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課堂德育缺陷的彌補與優化。在加強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要將民族文化等內容融入相關的活動當中,通過活動促使初中生對正確的觀念有深刻的感悟,這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班干部隊伍建設
在班集體當中,學生干部屬于非常關鍵的構成部分,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班干部在平時要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為班級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此,班主任要肯定班干部的作用,并鼓勵班干部發揮自身的作用,這對于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自主化德育管理的實現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班主任可以對學生進行專項培訓,促使學生自主展開德育活動,并對學生獨立開展工作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其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的增強。
四、注重德育指導并對管理的針對性加以把握
(一)進行示范引導
傳統觀念認為德育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的是班主任的“教”,但是這一觀念明顯是不合理的,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德育工作開展的根本是進行全面發展人才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傳授德育知識。對此,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管理理念進行轉變,由“教”不斷向“導”轉變,促使班主任的引導職能可以切實發揮。班主任首先需要堅持正確的教育導向,以此來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不僅如此,班主任還需要樹立典型,也可以通過展覽墻等一些公共區域來表揚品德優異的學生,號召其他學生向其學習。
(二)深化常規檢查
在德育開展的過程當中,常規檢查也屬于一項有效的措施。日常開展德育管理時,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在學校的要求下實現制度的設置,規范初中生的行為。為了促使檢查科學合理,檢查人員要從班級內部選擇一些具備良好品德的學生。檢查完成之后要及時公布檢查的結果,并對一些不合規的行為進行整改,這樣才能對初中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有效規范,班級管理的效率才能大大提升。
(三)制訂班級德育目標并注重細節方面的培養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德育工作現狀制訂德育目標,在德育目標制訂之后開展相應的工作。在生活和學習中,班主任都需要對初中生加以引導,促使其良好德育習慣的形成,在管理的時候針對班級內部普遍存在的問題應當采取有效的舉措,并注重引導學生和諧相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以對案例加以運用,比如在班級會議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視頻,比如當下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班主任就可以以此作為重點,通過視頻讓初中生了解到校園欺凌帶來的消極影響,并促使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應當互幫互助、互敬互愛;遇到困難不要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對其道德品質的提升也非常有幫助。
總而言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針對德育環節進行整合和提升,從多個方面來對初中生進行引導,在明確德育目標的同時促使其貫徹落實,只有這樣,班級管理的實效性才能提升,才能為初中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秦士棟.整合德育環節,提升初中班級管理效能[J].讀寫算,2021(28):37—38.
[2]苗海金,袁淑娟.整合德育環節提升初中班級管理效能[J].中華少年,2018(18):66.
[3]曾偉忠.整合德育環節提升初中班級管理效能[J].吉林教育,2017(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