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天耀
摘? 要: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脫離生活的現象。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授課多以升學考試為目標,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少,教學過程囿于教材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踐。基于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生活化實踐,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實踐;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與社會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習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獲得對語文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師應該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實際,實現語文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學生習得的內容才能是鮮活的、生動的,否則就只是一篇篇枯燥的文字而已。教師可以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將所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又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以下統稱“教材”)《中國美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中國各地美食的特色,以及制作這些美食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介紹美食的紀錄片,如《舌尖上的中國》,加深學生對中國特色美食的了解,進而促使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又如,在教學教材《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的片段,通過節目中英雄人物先進事跡的介紹,將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代入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交流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感人事跡。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到對所學內容的活學活用。例如,在教學教材《找春天》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描述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一年四季的景色。
二、挖掘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實現生活語文化
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服務于生活。要想提高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教師需要具備一雙可以在生活實際中發現語文知識的慧眼,拉近生活與語文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學習。在學校生活中,新生的自我介紹、班干部的競選發言、課堂作業匯報等都可以視為生活中的語文,因為這些活動都是對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綜合考量。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機會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鍛煉語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校舉辦的各種比賽活動和中國傳統節日為生活化教學的契機,找準其中與語文知識的契合點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校運動會期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廣播站發表一些激勵的話語,送給參賽的同學;在中秋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與中秋節相關的詩句來慶祝佳節。這些教學安排都旨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語文知識的運用,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語文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上,生活中處處皆是知識。只有將教育、生活和社會廣泛聯系起來,學生才能夠實現活學活用。
三、開展多樣化活動,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
為了使語文教學更加生活化,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積極深入實踐。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作手抄報,讓學生通過繪本和多媒體設備搜集相關素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可以組織學生春游,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微風吹拂和鳥語花香,然后要求學生在春游結束后寫一篇游記;還可以在班級中成立各種文學小組和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小組交流與合作中獲得進步,將生活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團結合作意識。讓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可以提升學生與生活、社會的黏合度,讓學生更加關注、熱愛生活,塑造健全人格,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總之,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學習,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實現語文教學目的。通過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學生能夠豐富生活經驗,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所學內容相結合,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感受,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推進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實踐,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應用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李夢奇. 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語文的種子: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實踐探索[J]. 華夏教師,2019(19).
[2]王瑞卿. 讓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比翼齊飛: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9(7).
[3]楊可欣.“生活即教育”:淺析教學生活化理念在小學語文寫作中的應用[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4).
[4]劉興旺.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J]. 甘肅教育,2020(5).